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四单元-15.我的叔叔于勒 课件(共15+16张2份PPT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四单元-15.我的叔叔于勒 课件(共15+16张2份PPT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4 17:18:05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目录学习目标01学情诊断02自主探究03合作探究04检测小结05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在默读的过程中,对感觉不理解的地方或描写精彩的地方进行圈点批注,以便在讨论时有的放矢。
3.正确、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几乎没有人间的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首优美的轻音乐。面对滚滚红尘的物欲横流,我还是要说,亲情是蓝天上的一朵云彩—洁白无瑕;亲情是清晨草尖上的一颗露珠——晶莹剔透;亲情是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活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亲情吧,也一起鄙视那玷污亲情的人吧!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玷污亲情的人的肮脏的嘴脸。学情诊断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代表作。其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其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拮据 栈桥
嘟囔 褴褛
赚钱 撬开
哆嗦 牡蛎
别墅 无赖
阔绰读准加红字的读音,并说出词义自主探究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法国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描绘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于勒年轻时,是个“花花公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又重新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后来他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时,于是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当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后,一家人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 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福音”订了婚。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合作探究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1234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2.分析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感情的表现。当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是于勒时,“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见这打击是何等沉重。当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皇”,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惧,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1.给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
褴褛( )手帕( )栈桥( )拮据( )
哆嗦( )赚钱( )别墅( )牡蛎( )
2.写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2)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
(3)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检测小结lán lǚpàzhànjiē jūduō suozhuànshùmǔ lì心理肖像语言神态3.填空
本文通过描写菲利普夫妇_________________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与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亲弟弟于勒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们的两种心境的反映。
B.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很多钱—国外发了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C.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D.小说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他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回来,把自己家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他发现叔叔是个穷水手后,默念“我的亲叔叔”,并自作主张地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C课件15张PPT。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目录学习目标01学情诊断02自主探究03合作探究04检测小结05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2.培养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续写故事的能力。
3.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情节结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学情诊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情节结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 )——高潮( )——结局( )结构全篇。自主探究1.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谓的前后变化,体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3.“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1)“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3)“虚荣”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4)“势利”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任选下面情境之一,进行想象写作训练,注意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合作探究(1)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简要回答。
(2)如果在菲利普一家悄悄离开于勒的时候却被于勒一眼认出,于勒高兴地抓住菲利普的手不放,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检测小结阅读课内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②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③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④“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1.第①段是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在勒阿弗尔父亲挣钱不多有两个姐姐2.在文中用“______”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C.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
D.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A4.“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
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
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