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 夯实基础
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答案】A
【解析】:A对、B错:由题意知,W拉-W阻=ΔEk,则W拉>ΔEk;C、D错:W阻与ΔEk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2.(2019·浙江温州九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小飞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地球仪”,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后,速度为v(地球仪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地球仪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地球仪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地球仪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手对地球仪做的功等于mv2/2 D.地球仪对手做正功
【答案】C
【解析】:经受力分析知,手对地球仪的作用力斜向前上方,A错;地球仪所受摩擦力f=ma,B错;由动能定理Wf=mv2,C对;地球仪对手做负功,D错。
3.(2019·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接力赛,中国男队获得亚军。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 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
A.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相同 B.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做正功,甲的动能增大
C.甲对乙的作用力可能不做功,乙的动能可能不变 D.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答案】B
【解析】:甲、乙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根据动能定理可判B正确,C、D错误。
4.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以36 km/h行驶的客车,在车厢后座有一位乘客甲,把一个质量为4 kg的行李以相对客车5 m/s的速度抛给前方座位的另一位乘客乙,则以地面为参考系行李的动能和以客车为参考系行李的动能分别是( )
A.200 J 50 J B.450 J 50 J
C.50 J 50 J D.450 J 450 J
【答案】B
【解析】:行李相对地面的速度v=v车+v相对=15 m/s,所以行李的动能Ek=mv2=450 J。
行李相对客车的速度v′=5 m/s,
所以行李的动能Ek′=mv′2=50 J
5.如图所示,某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l=500 m,坡高h=8 m,人和车总质量为100 kg,下坡时初速度为4 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10 m/s,g取10 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4 200 J
【答案】B
【解析】:由动能定理有mgh+Wf=m(v-v),解得:Wf=-mgh+m(v-v)=-3 800 J,故B正确。
6.某同学用200 N的力将质量为0.44 kg的足球踢出,足球以10 m/s的初速度沿水平草坪滚出60 m后静止,则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
A.4.4 J B.22 J
C.132 J D.12 000 J
【答案】B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W=mv2=×0.44×102 J=22 J。
7.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答案】D
【解析】:分析小物块的运动过程,可知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减小。设物块在BC上运动的总路程为l。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mgl=0,解得l== m=3 m=6d,即小物块正好停在B点,所以D选项正确。
8.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的功、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要变化
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
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不一定为零
D.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
【答案】BCD
【解析】:由功的公式W=Flcosα知,合力不为零,但若α=90°,合力的功也为零,A错误。若合力为零,则合力的功也为零,由动能定理W总=Ek2-Ek1,合力做的总功必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不发生改变,B正确,另外,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合力作用,就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做变速运动。
9.(2019·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学期末)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实物图,滑梯的斜面段长度L=5.0 m,高度h=3.0 m,为保证小朋友的安全,在水平面铺设安全地垫。水平段与斜面段平滑连接,小朋友在连接处速度大小不变。某小朋友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斜面底端后水平滑行一段距离,停在水平地垫上。已知小朋友质量为m=20 kg,小朋友在斜面上受到的平均阻力f1=88 N,在水平段受到的平均阻力f2=100 N。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朋友在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朋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的大小;
(3)为使小朋友不滑出水平地垫,地垫的长度x至少多长。
【答案】:(1)440 J (2)4 m/s 1.6 m
【解析】:(1)小朋友在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f1=f1L=88×5 J=440 J
(2)小朋友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Wf1=mv2
代入数据解得:v=4 m/s
(3)小朋友在水平地垫上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2x=0-mv2
代入数据解得:x=1.6 m。
10.如图所示,小滑块从高为h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经B点在水平面上滑到C点而停止,现在要使小滑块由C点沿原路径回到A点时速度为0,那么必须给小滑块以多大的初速度?(设小滑块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
【答案】2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小滑块从A点开始下滑到C点静止的过程中有W重-W阻=0,所以W阻=W重=mgh。
当小滑块沿原路径返回时,由动能定理得
-W重-W阻=0-mv,
所以mv=2W重=2mgh,
解得vC==2。
即要使小滑块从C点沿原路径返回到A点速度为0,必须给小滑块以2的初速度。
二 提升训练
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给滑块一定的初速度,使其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动,经测量描绘出了滑块的动能与滑块的位移的变化规律图线,如图所示。用μ表示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用t表示滑块在该水平面上滑动的时间,已知滑块的质量为m=19 kg,g=10 m/s2。则μ和t分别等于( )
A.0.01、10 s B.0.01、5 s
C.0.05、10 s D.0.05、5 s
【答案】A
【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在于正确解读图像,了解函数图像的物理意义。由图像看出:滑块以9.5 J的初动能滑行5 m后停止。对滑块由动能定理得-μmgx=0-Ek0,代入数据得μ=0.01,假设滑块的初速度大小为v,则由mv2=9.5 J,解得v= m/s=1 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0.1 m/s2,则滑块运动的时间为t==10 s,A正确。
2.(多选)(2019·上海市风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度为v,AB的水平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
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gh D.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mv2+mgh-Fs
【答案】AB
【解析】:阻力为变力,设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可得Fs-mgh-W=mv2-0,得W=Fs-mgh-mv2,故D错误;推力对小车做的功为Fs,故C错;由动能定理可知,B正确;克服重力做功为mgh,A也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
3.(2019·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一物体以6 J的初动能从A点沿AB圆弧下滑,滑到B点时动能仍为6 J,若物体以8 J的初动能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则物体到B点时的动能是( )
A.小于8 J B.等于8 J
C.大于8 J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当物体以6J的初动能从A点沿AB圆弧下滑,滑到B点时动能仍为6 J,根据动能定理有:WG+Wf=0,当以8 J的初动能从A点下滑时,由于物体沿圆弧下滑,指向圆心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于速度变大,圆弧轨道给物体的弹力变大,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式:f=μFN,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在从A到B的过程中,物体通过的圆弧长度不变,所以物体在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大,重力做功不变,所以到达B点时动能小于8 J,故A正确,BCD错误。
5.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的功为4W 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
C.从第5 s末到第7s末合力做的功为W 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的功为-0.75W
【答案】CD
【解析】:物体在第1s末到第3s末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做功为零,故A错误;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动能的变化量与第1 s内动能的变化量相反,合力的功相反,等于-W,故B错误;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动能的变化量与第1 s内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合力做功相同,即为W,故C正确。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动能变化量是负值,大小等于第1 s内动能的变化量的,则合力做功为-0.75 W,故D正确。
6.某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图,测量得到比赛成绩是2.4 m,目测空中脚离地最大高度约0.8 m,忽略空气阻力,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大约为( )
A.625 J B.250 J
C.50 J D.2 500 J
【答案】A
【解析】:该同学做抛体运动,从起跳到达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竖直方向做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t==s=0.4 s
竖直方向初速度 vy=gt=4 m/s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0== m/s=3 m/s
则起跳时的速度 v==m/s=5 m/s
设中学生的质量为50 kg,根据动能定理得:
W=mv2=625 J,故选A。
7.(2019·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半圆形轨道MON竖直放置且固定在地面上,直径MN是水平的,一小物块从M点正上方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正好在M点滑入半圆轨道,测得其第一次离开N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小物块接着下落从N点滑入半圆轨道,在向M点滑行过程中(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 )
A.小物块正好能到达M点 B.小物块一定到不了M点
C.小物块一定能冲出M点 D.不能确定小物块能否冲出M点
【答案】C
【解析】:质点第一次在半圆轨道中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Wf)=0-0
(Wf为质点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解得:Wf=mgH;由于第二次小球在半圆轨道中运动时,对应位置处速度变小,因此半圆轨道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力变小,摩擦力做功小于mgH,因此小球再次冲出M点时,能上升的高度大于零而小于H;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2019·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长度为L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M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μmgs1=mv B. Fs2-μmgs2=Mv
C.μmgL=mv D.Fs2-μmgs2+μmgs1=Mv+mv
【答案】ABD
【解析】:对m由动能定理得:μmgs1=Mv,故A正确C错误;对M由动能定理得:Fs2-μmgs2=Mv,故B正确由以上两式整理得Fs2-μmgs2+μmgs1=Mv+mv,故D正确。
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的倾角θ=53°,BC为水平面,BC长度lBC=1.1 m,CD为光滑的圆弧,半径R=0.6 m。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水平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轨道在B、C两点光滑连接。当物体到达D点时,继续竖直向上运动,最高点距离D点的高度h=0.2 m,sin53°=0.8,cos53°=0.6,g取10 m/s2。求:
(1)物体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
(3)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s。
【答案】 (1)4 m/s (2)1.02 m (3)0.4 m
【解析】 (1)物体由C点运动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R)=0-mv,代入数据解得:vC=4 m/s。
(2)物体由A点运动到C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μmglBC=mv-0,
代入数据解得:H=1.02 m。
(3)从物体开始下滑到停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μmgs1=0-0,代入数据,解得s1=5.1 m
由于s1=4lBC+0.7 m,所以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为:s=0.4 m。
10.(2019·首都师大二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借助一长为L的粗糙斜面,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视为质点)移上货车。第一次使物体以初速度v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滑行的最大距离为3L/5;第二次使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向上滑行的同时,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该力,物体继续上滑,恰好到达斜面顶端。
(1)求第一次上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2)定性说明第二次上滑过程中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
(3)求第二次上滑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
【答案】:(1)- (2)见解析 (3)mv2
【解析】:(1)第1次上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0-v2=2ax,将x=L代入计算得出a=-。
(2)第二次上滑过程中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①先做匀加速上滑,撤去推力后匀减速上滑;
②先匀速上滑,撤去推力后匀减速上滑;
③先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减速运动,撤去推力后,再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减速运动。
(3)第二次上滑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f,
根据动能定理有:第一次上滑时,-mgsinθ×L-f×L=0-mv2,
第二次上滑时,Wf-mgsinθ·L-fL=0-mv2。
联立计算得出Wf=mv2。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 夯实基础
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2019·浙江温州九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小飞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地球仪”,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后,速度为v(地球仪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地球仪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地球仪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地球仪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手对地球仪做的功等于mv2/2 D.地球仪对手做正功
3.(2019·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接力赛,中国男队获得亚军。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 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
A.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相同 B.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做正功,甲的动能增大
C.甲对乙的作用力可能不做功,乙的动能可能不变 D.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4.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以36 km/h行驶的客车,在车厢后座有一位乘客甲,把一个质量为4 kg的行李以相对客车5 m/s的速度抛给前方座位的另一位乘客乙,则以地面为参考系行李的动能和以客车为参考系行李的动能分别是( )
A.200 J 50 J B.450 J 50 J
C.50 J 50 J D.450 J 450 J
5.如图所示,某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l=500 m,坡高h=8 m,人和车总质量为100 kg,下坡时初速度为4 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10 m/s,g取10 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4 200 J
6.某同学用200 N的力将质量为0.44 kg的足球踢出,足球以10 m/s的初速度沿水平草坪滚出60 m后静止,则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
A.4.4 J B.22 J
C.132 J D.12 000 J
7.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8.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的功、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要变化
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
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不一定为零
D.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
9.(2019·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学期末)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实物图,滑梯的斜面段长度L=5.0 m,高度h=3.0 m,为保证小朋友的安全,在水平面铺设安全地垫。水平段与斜面段平滑连接,小朋友在连接处速度大小不变。某小朋友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斜面底端后水平滑行一段距离,停在水平地垫上。已知小朋友质量为m=20 kg,小朋友在斜面上受到的平均阻力f1=88 N,在水平段受到的平均阻力f2=100 N。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朋友在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朋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的大小;
(3)为使小朋友不滑出水平地垫,地垫的长度x至少多长。
10.如图所示,小滑块从高为h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经B点在水平面上滑到C点而停止,现在要使小滑块由C点沿原路径回到A点时速度为0,那么必须给小滑块以多大的初速度?(设小滑块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
二 提升训练
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给滑块一定的初速度,使其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动,经测量描绘出了滑块的动能与滑块的位移的变化规律图线,如图所示。用μ表示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用t表示滑块在该水平面上滑动的时间,已知滑块的质量为m=19 kg,g=10 m/s2。则μ和t分别等于( )
A.0.01、10 s B.0.01、5 s
C.0.05、10 s D.0.05、5 s
2.(多选)(2019·上海市风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度为v,AB的水平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
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gh D.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mv2+mgh-Fs
3.(2019·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一物体以6 J的初动能从A点沿AB圆弧下滑,滑到B点时动能仍为6 J,若物体以8 J的初动能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则物体到B点时的动能是( )
A.小于8 J B.等于8 J
C.大于8 J D.不能确定
5.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的功为4W 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
C.从第5 s末到第7s末合力做的功为W 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的功为-0.75W
6.某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图,测量得到比赛成绩是2.4 m,目测空中脚离地最大高度约0.8 m,忽略空气阻力,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大约为( )
A.625 J B.250 J
C.50 J D.2 500 J
7.(2019·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半圆形轨道MON竖直放置且固定在地面上,直径MN是水平的,一小物块从M点正上方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正好在M点滑入半圆轨道,测得其第一次离开N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小物块接着下落从N点滑入半圆轨道,在向M点滑行过程中(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 )
A.小物块正好能到达M点 B.小物块一定到不了M点
C.小物块一定能冲出M点 D.不能确定小物块能否冲出M点
8.(2019·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长度为L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M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μmgs1=mv B. Fs2-μmgs2=Mv
C.μmgL=mv D.Fs2-μmgs2+μmgs1=Mv+mv
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的倾角θ=53°,BC为水平面,BC长度lBC=1.1 m,CD为光滑的圆弧,半径R=0.6 m。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水平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轨道在B、C两点光滑连接。当物体到达D点时,继续竖直向上运动,最高点距离D点的高度h=0.2 m,sin53°=0.8,cos53°=0.6,g取10 m/s2。求:
(1)物体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
(3)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s。
10.(2019·首都师大二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借助一长为L的粗糙斜面,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视为质点)移上货车。第一次使物体以初速度v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滑行的最大距离为3L/5;第二次使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向上滑行的同时,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该力,物体继续上滑,恰好到达斜面顶端。
(1)求第一次上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2)定性说明第二次上滑过程中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
(3)求第二次上滑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