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1、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B2.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官民 D.督查百官C3.明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B4.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5、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6、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7、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8.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CBADA9.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 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1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12、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
ACDC中国航海日 “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渔业、船舶工业、航海科研教育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它是为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郑和是谁?西洋在哪?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三、葡萄牙攫(jué)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本课共三目对外交往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和平交往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侵略 郑和:(1371—1435年),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di)命他率船队出使西洋。最后一次航行时,年过六十,
回国不久病逝。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明初,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一、郑和下西洋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1、背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目的:一、郑和下西洋2、在位皇帝:明成祖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另一种说法--找消失的建文帝建文帝
朱元璋之孙一、郑和下西洋7次 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1405—1433年刘家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七下西洋亚非各国丝绸、瓷器等珠宝、香料、药材等中 国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郑和船队访问许多国王、使臣随船回访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中 国亚非各国特点1:历时长特点3:规模大特点2:次数多特点4:范围广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1、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是
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
2、郑和无愧为我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影响: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合作探究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远航?(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
索的精神
…… 郑和清真寺(印度尼西亚)郑和像(马六甲)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主要组成活动区域主要活动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2.倭患严重(1)时间:明朝中期(2)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③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4)危害: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倭寇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二、戚继光抗倭(3)表现(1)地点:(2)过程:二、戚继光抗倭3、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①、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
②、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④、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3)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戚家军”抗倭形势图 台州九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3.戚继光抗倭意义:二、戚继光抗倭答疑解惑戚将军:为什么你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我不是呢?戚继光 岳飞抗击对象代表利益评价国内女真族统治外来侵略势力中原和江南人民中华民族抗金将领民族英雄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戚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问题思考P74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民族自卫战争。友好往来战争冲突宣扬国威抵抗倭寇国力强盛世界航海史上的
空前壮举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目的形式意义背景
(国力)国力衰微郑 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战争和平交往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郑和七下西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明朝中期海波为何不平?2、诗中的“我”是谁?3、海波平息了吗?是如何实现的?4、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1、明朝中期,海防松懈,倭寇扰民2、戚继光3、戚家军在台(tai)州九战九捷,随后东南沿海倭寇平息。-4、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1、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扰民2、戚继光4、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3、戚家军在台(tai)州九战九捷,随后东南沿海倭寇平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继光饼戚继光纪念馆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澳门16世纪1553葡萄牙澳门澳门居住权葡萄牙澳门租借居住权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时间 :1553年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课堂小结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1.这是为了纪念郑和。郑和小名三宝,以作三宝,明朝皇帝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说明郑和曾到过这些地区,促进了明朝和这些地区的友好往来。课后习题P75:当堂练习2.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情怀;立志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抱负。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 )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BC 当堂练习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邓世昌C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A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A6.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的居住权。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威海卫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