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7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7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8 09: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2.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知识和造成的恶劣影响。
3.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政治篇
思考:沈阳故宫在建筑布局上反映出什么问题?
清朝初期,还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
沈阳故宫
1.背景:
一、政治上: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想一想: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南书房
非崇班贵胄、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一、政治上:军机处的设立
外朝
内廷
乾清门
明北京城
[紫禁城]
平面图
南书房
第19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设置军机处
1.背景: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南书房
阅读教材P110,完成下表:
军机处 目的
建立者
职责
影响
加强皇权
雍正
照皇帝的旨意拟写谕旨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外朝
内廷
乾清门
明北京城
[紫禁城]
平面图
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大臣
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
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
就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严格保密,外官不得擅入
特点:
陈设简单,人员精少
——简
——速
——密
辩论台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评价:
影响:
积极性:
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消极性:
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康熙
雍正
乾隆
南书房
军机处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自主学习
思想篇
第19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设置军机处
1.背景: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南书房
2.目的:加强皇权
3.设立者:雍正
4.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用挑剔文字过错的办法来找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第19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设置军机处
1.背景: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南书房
2.目的:加强皇权
3.设立者:雍正
4.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想一想:清朝统治者为何要大兴文字狱?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1.目的:控制思想 实质:文化专制
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康熙帝
文字狱事例
(一)文字狱
维 止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文字狱事例
(一)文字狱
文字狱事例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一把心肠论浊清”,在我大清之前加“浊”字,被指侮辱大清。他被处死,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一)文字狱
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200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一)文字狱
(3)文字狱的特点:
规模____,次数____。


文字狱往往是由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由表及里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的一位老臣说道:
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2.影响相同.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主专制;
清朝文字狱和秦朝焚书坑儒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
3.手段不同.一个是焚书坑儒,一个是大兴文字狱.
温故知新
自秦朝到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思想控制的?
朝代 事件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二)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清朝乾隆主持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切不利于清朝的都去掉
(1)目的: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2)表现:
(3)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第19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设置军机处
1.背景: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南书房
2.目的:加强皇权
3.设立者:雍正
4.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控制思想
2.实质:文化专制
3.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社会篇
(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政治的腐败
(2)表现
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②贪风更盛,各级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
(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相关史事
和珅恭王府
(2)表现:
①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3)结果: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②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十分颓废。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2.军队腐败
(1)原因: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财政危机
(1)原因
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2)结果
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3)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原因
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
(2)结果
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3)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社会危机—贫富分化
清朝就像一个被虫蛀,渐渐从内部腐烂掉的苹果。有人会说,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来改变清朝的衰败。他们有机会吗?
外交篇
四.“闭关锁国”政策
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 ——嘉庆帝的敕谕
1.原因:


1.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客观原因)
四.“闭关锁国”政策
2.过程
①明朝
海禁
洪武时:严禁
与外洋番人
贸易
松弛
洪武后:渐松弛
郑和下西洋为
高潮
海禁
嘉靖时:厉行海禁
为防倭寇之患
开禁
万历时:始开海禁
允许海外贸易
四.“闭关锁国”政策
②清朝
海禁(顺治)
设关(康熙)
闭关(乾隆、嘉庆)
清朝初期:
隔离抗清武装
内迁沿海居民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乾隆中期
(1757年):
实行闭关
仅留广州通商
四.“闭关锁国”政策
2.过程
澳门
漳州
宁波
云台山
⑴ 清初40年——严厉的禁海政策
⑵ 统一台湾后——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广州一口通商
广州
广州通商口岸
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对外商来华贸易的限制
外国妇女不准前来广州
外商只能把货物卖给官方指令的行商(世称
“广东十三行”),外商所需购买中国货物,
也由行商代购。
平时不准随便出入十三夷馆,只有每月18、28两日可以游花地海幢寺,每次限10人。
中国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
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 限定通商口岸(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严格限制进口货物、时间等。
辩 论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三、探究:
“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的作用。
弊: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
数据比较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阅读思考:清朝由盛而衰的原因
官吏:
乾隆:
外交政策:
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闭关锁国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今天 ……
唐朝 开明开放 国力强盛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
中外交流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与世界共舞
为了这一天,中国
努力了十五年
(1986——2001)
返回

走进世界,面向末来
1971年10月25日,中国走进了联合国
为了这一天,中国努力了二十多年。
与世界共舞
2001、7、13,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为了这一天,
中国努力了整10年
(1991--2001
CHINA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的长处,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住世界生产力、文化等等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吸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
的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
走向世界,振兴中华!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1.原因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
主观原因(内因):
盲目自大
客观原因(外因):
清朝统治者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深度剖析
材料一:视频
2.表现(过程)
第一步:
海禁
第二步:设关,开放漳州、宁波等4个港口。
第三步:闭关,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
广州十三行
相关史事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的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十三行行商打交道,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指定的商馆中,不得擅自外出… …
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
3、影响
问题探究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闭关锁国”的启示
我们错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新来过。
落后挨打
… …
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
强国之路
1978年改革开放
四、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找出并归纳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自主探究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相关史事
和珅恭王府
四、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官场腐败
表现之一:
四、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军队腐败
表现之二:
相关史事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表现之三:
财政危机
表现之四:
土地兼并严重
1、军机处创设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课堂练习
C
2、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君主集权
课堂练习
D
3、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课堂练习
A
4.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原因包括( )
①官场贪腐之风盛行
②军队军备废弛
③出现财政危机
④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D
5、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
A.只许五口通商 B.排斥一切洋务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