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六课
一、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
政全书》等科技著作
二、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三、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
学习目标
四、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科技名著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医药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百科全书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内容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任所记载的增加了37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比起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了4倍;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附有大量的插图(1100多幅)
,方便读者认识辩认药物。对药物进行了分类。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1.影响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必读经典,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经典”。
2.地位(意义、评价)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思考:《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精神?
①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敢于创新的精神;
②严谨求实、潜心钻研、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温故知新
天工:巧夺天工。
开物: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达到成功。
1587-
1661年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思考:根据课文,试着分析《天工开物》为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内容:
内容丰富,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的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2.地位(意义、评价):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缫丝
78页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1.内
容:
2.地位(意义、评价)
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几何原本》
P78
相关史事
徐光启与利玛窦
总结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药物学
工艺科技
农业科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科技名著
合作探究
17世纪,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
基督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
基础。
意大利伽利略1632年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了的科学研究方法。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
为“近代科学之父”。
英国牛顿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力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
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实
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结合上表,阅读材料,说一说明朝科技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1.我国以总结性的著作为主;
2.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3.但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皇权强化、文化专制,限制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了10万余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
明长城
明长城
阅读课本P79-P80
1.目的:
2.起止:
3.构成:
4.功能:
5.地位:
6.影响: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天下雄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明长城
秦长城
嘉峪关
山海关
鸭绿江
临洮
辽东
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秦
长
城
明
长
城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长城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
北京城
1.修于:
2.基础:
3.北京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成祖
元大都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宫城
皇 城
京
城
外
城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北京城
布局严整,方城十字街,南北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以万岁山为中心。
故宫平面图
北京城
思考:这种结构布局反映了明朝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布局特点:
严整、对称,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君权至上
北京城
“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紫禁城
北京城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壹
贰
叁
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精神价值
展示中华文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保护意识
有利于唤醒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
经济价值
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明进入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有何表现
三、小说和艺术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价值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朝中期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描写了宋代梁山伯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抒发了人民产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代小说一览表
书画艺术
书法名家董其昌
绘画名家徐渭
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内容)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堪称明朝戏曲之冠。
戏剧
本课小结
建筑
科技
北京城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
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文学
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
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明)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吴承恩
曹雪芹
罗贯中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清科技工作者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瞻仰与学习。故宫、长城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