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大镜
一、选择题
1.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开发计算机程序 B.观察植物的花 C.修理精密仪器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哪一部分有关( )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3.1号放大镜直径3 cm,2号5 cm,3号7 cm,三个放大镜的凸度是一样的,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1号大 B.2号大 C.3号大 D.一样大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 )
A.相同 B.大 C.小
5.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鱼应该( )
A.比实际的鱼小 B.比实际的鱼大 C.没有变化
6.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B.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C.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
7.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较清晰的图像 B.许多点状物质 C.许多条状物质
8.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
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
3.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4.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5.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三、填空题
1.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______琢磨而成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_________设计制造的。
2.放大镜是____透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______,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3.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边缘为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中间_____、边缘_______,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C 5.B 6.A 7.B 8.B
二、判断题
1.√
2. √
3. √
4.√
5. ×
6. ×
三、填空题
1.水晶 培根
2.凸 放大
3.厚 薄
4.透明 厚 薄
1 放大镜
一、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清楚更多的细节。
2.知道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面。
3.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实心。
4.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5.比较用肉眼观察物体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不同。
6.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三、教学用具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材料:1个放大镜(每人1个)、1个水滴模具、1个滴管、1个烧杯、1个烧瓶、1只试管、1个玻璃杯、若干水。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放大镜下的新发现.pptx。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同学们,佩奇的妈妈找到了一个放大镜,佩奇和乔治很喜欢这个放大镜,他们用这个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放大镜是个很神奇的工具。
【提问】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放大镜,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预设】小动物,花、树叶…….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来观察?
【预设】能放大物体。
【过渡】放大镜观察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放大镜。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放大镜的用途
【讲述】放大镜是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而不是把物体放大、放大镜能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提问】那同学们知道哪些工作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呢?
【总结】
知识点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工作会使用到放大镜,哪谁知道放大镜如何使用呢?
【预设】物动和镜动。
【总结】观察方法一是,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第二种方法是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清楚。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
【展示】展示表格。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上的字
皮肤指纹
布料纤维
不同色的笔迹
书本上的图
电脑上的屏幕
【提问】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图片、电脑屏幕,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预设】有条纹、有色点等。
【总结】可见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补充三原色知识)
知识点三:探索放大镜的奥秘
【提问】如果我们不小心打碎了放大镜,可以利用什么材料制作一个方便有效的“放大镜”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老师这里提供的有烧杯、烧瓶、试管、玻璃杯、若干水、水滴模具和滴管。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探究。
【展示】展示器具。
【学生活动】按照步骤探究这些物体是否具有放大功能。
【提问】细观察你做的“放大镜”和真正的放大镜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总结】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
【提问】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一定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请同学们观察空烧杯。
【总结】不装水的烧瓶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得出放大镜还有一个特点是实心。
【提问】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用自己做的“放大镜”和用真正的放大镜观察同一样物体,我们看到的图像一样大吗?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活动】用滴管和水滴模具探索。
【总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实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七、板书设计
1 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使用方法:镜动、物动。
特点: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课件18张PPT。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放大镜一、新课导入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鱼一、新课导入放大镜下的菊花 放大镜下的蚂蚁一、新课导入放大镜和人眼的区别在哪里呢?二、新课讲解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的用途二、新课讲解放大镜的用途二、新课讲解放大镜考古学家查看胚胎观察指纹寻找证据公安人员精密仪器
修理工探险家聚光取火学生观察小动物部队指挥官查看地图农业科
技人员研究文物查看部件二、新课讲解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镜动物动二、新课讲解放大镜下的新发现二、新课讲解放大镜下的新发现用放大镜观察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二、新课讲解探索放大镜的奥秘 如果放大镜不小心弄碎了,该怎么办呢?二、新课讲解探索放大镜的奥秘 其他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二、新课讲解探索放大镜的奥秘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探索放大镜的奥秘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二、新课讲解探索放大镜的奥秘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实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镜可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实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实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