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与辨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猜想和归纳,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画出问题的示意图。
学法: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及与周围同学进行讨论,动手操作来验证,体会“猜想”与“证明”的不同含义,培养探究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课题
(1)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1页中所创设的情境问题:
古埃及人用图17.2-1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 然后以3个结间距, 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2)教师提问:
第4个结处的角是什么角, 在其他结点上钉木桩还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吗?这其中包含了什么数学道理?
2.新课探究
(1)师生共探后发现: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它们满足关系 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学生活动:
画一画:①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cm ,6cm,6.5cm 它们
满足关系: ,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用形吗?
②换成4cm ,7.5cm ,8.5cm再试一试。
(3)师生共探后得出:
命题2:如果三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教师活动:
这个命题与上节课所学的勾股这理的题没和结论正好相反, 即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它的逆命题(举例说明)
(5)师生共探(证明命题2)
问题: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 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如图、画一个RtABC,使B?C?=a,A?C?=b,C?=90°
根据勾股定理: A?B?=B?C?+A?C?=a+b=C,得A?B?=C
在ABC和A?B?C?中,
BC=a=B?C?,AC=b=A?C?, AB=C=A?B?
所以ABC ??A?B?C?,因此C= C?=90° ,
即ABC是直角三 角形、
(6)师生共探后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①a=15, b=8 , c=17
②a=13, b=14, c=15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的边长的平方。
解:①因为
所以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因为
所以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练习
课本33页中的练习1,2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课后作业
课本34页中的1.2题
九、板书设计
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例题学习
十、课后反思:
A?
A
b
c
b
B?
C?
C
B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