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地的誓言教案(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8 14:31: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7.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难点)
3.在熏陶感染中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乡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预习交流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炽痛(chì)嗥呜(háo)斑斓(lán)怪诞(dàn)亘古(ɡèn)谰语(lán)默契(qì)
田垄(lǒnɡ)镐头(ɡǎo)污秽(huì)丰饶(ráo)辘辘(lù)泛滥(làn)白桦林(huà)
碾(niǎn)胸膛(tánɡ)呻吟(yín)揣摩(chuǎi mó)蚱蜢(zhà měnɡ)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嗥鸣:(野兽)大声嚎叫。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污秽:肮脏的东西。怪诞:荒诞离奇,古怪。亘古:远古。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事不受限制的流出。斑斓:灿烂多彩。
走近作者端木蕻(hónɡ)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他和萧红、萧军、舒群、骆宾基、白朗、李辉英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这成为对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著有《大地的海》《憎恨》《曹雪芹》等。
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
【交流点拨】“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文本研讨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交流点拨】这一标题是比喻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交流点拨】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语言品析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
【交流点拨】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如同晶莹的露珠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2.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写法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交流点拨】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内容主旨
【交流点拨】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学习,没有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学生很难接受,单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学特别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计课前巩固翻阅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头脑中有印象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课时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了解我们通辽市历史上归吉林省管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