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模块综合检测(一)(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模块综合检测(一)(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8 10:15:58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使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河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解析:选B。“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解析:选C。C项中类比错,应是对比。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解析:选D。A项中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项中“文学作品”“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错误;C项“完全”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 000位外宾与会。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
“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带一路”六周年:互联互通成绩单(单位:%)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材料三: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
(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
“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
B.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
C.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年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
D.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解析:选C。“近四年来连年提升”有误,应该是“近三年来连续提升”。“又创历史新高”的说法有误,2017年低于2013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
B.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
C.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D.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
解析:选B。A项“大写意”说法有误。原文说为绘制“工笔画”做出贡献。C项“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说法有误。文中并未体现。D项“经贸服务”说法有误。
6.“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答:                                      
                                        
答案:(1)国家层面:元首外交引领,深化了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互利共赢;建立工作机制。(2)论坛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3)企业合作方面:强化基础设施、产业、金融、投资等合作;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4)人才合作培养:大学学历互认,北大“未来领导者”项目,境外办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窍 门
左琴科
现在住旅馆可真难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我一到了南方,立即就深有感触。
一下轮船,我就快步直奔旅馆。旅馆的守门人对我说:“现在的旅客可真奇怪,一下轮船,就都朝我们这儿奔,可是我们这里已没有闲房间了,全都客满。”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耍个花招,再碰碰运气吧。离开旅馆,我一边走一边琢磨法子。
我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普通的提篮,另一件确实是个挺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
我把提篮暂存在卖报人那儿,然后把身上穿的那件从外国进口的大衣反穿了起来,大衣的方格里子就成为大衣面。我又把便帽低低地压在鼻梁上,买了支雪茄烟叼在嘴上。我就这么个打扮,提着那只出口的钢板手提箱,大模大样地再次闯进了那家旅馆。守门人对我说:“先生!您不用进去了,里面没有空房间。”
我没理他,走近一个服务员的眼前,操起半通不通的外国话说:“一个、房间的、有?”
服务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老天啊!外国佬来啦!”
接着,他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是,是的,一个、房间的、可以的、有,有。请,请。我这就给您腾房间,尽可能找个好房间,臭虫少一些的。”表面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在哆嗦着。
这个服务员挺爱扯外国话,于是他又问:“对不起,先生!请原谅。您是德国人,还是别的哪国人呢?”
我心中暗想:真糟糕,万一这个服务员懂德国话可咋办呢?于是,我对他说:“我是西班牙。一个、房间的、明白吗?你的。西班牙,西班牙的。”啊哈,这一下这个服务员可惊呆了。
“我的老天呀!是来了个西班牙人!请您等一等,当然,我已经明白,方才您说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
显然,他说话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一直在哆嗦,他的手也在打颤。我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停地发抖。
这时,我用似通非通的西班牙语对他说:“对的,对的。请您把我的箱子送到我的房间去,其他以后再说。”
服务员回答说:“好,好的。不用您嘱咐。”
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服务员想赚钱的劲头来了。他又问道:“先生,您付什么钱呢?是给外国钱,还是给我们的钱?”
为了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用手指头比画着杠杠和圆圈。
我心中嘀咕着:我可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真讨厌,快点提箱子算了。
我一心想弄一个房间,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服务员用手提箱子,由于殷勤过分,用力太猛,箱子盖啪的一声绷开了。
箱子一打开,里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掉了出来:破衬衫、短裤衩、“吉尔”牌肥皂,还有其他的国货。
服务员一看,脸都气白了。他立即明白是上了当,气呼呼地说:“啊,好你个西班牙流氓,快点拿出证件来!”
“我不明白,”我尴尬地说,“要是没有房间的话,我就走。”
“您看!”服务员对守门人说,“他竟然冒充外国人混进来!”
这时,我真想快点溜走,可是,守门人反倒说:“哎,我说同志,请到这边来,您甭害怕。您真是急等着要房间吗?”
“我是刚下船的,有些晕船,这会儿连站都站不稳当。请您行个好,快给我弄个房间,我好躺下歇歇。我可以多给你们点钱!”我哀求着说。
“我们是不受贿的。如果您真是急着要房间,我可以给您找一个,也不用什么酬谢。”服务员说,“只不过这个房间没有钥匙。房间锁着,钥匙弄丢了。您得再付十五卢布给钳工,让他给您打开房门,再从旧钥匙中找一把配上。”
我乖乖地付了钱,算是弄到了一个房间。
到了晚上,隔壁旅客告诉我说,这个房间的钥匙根本没有丢,不过让他们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而已,那位旅客为自己房间的钥匙付了十卢布。我因冒充西班牙人,又被他们多弄去五卢布。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知足的,因为到底有房间住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被敲诈了十五卢布,但“我”还是“挺知足”的,既表达了“我”的宽慰和无奈,也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丑恶现象的不满。
B.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视角让故事显得更为真实。
C.文章用夸张的细节,如服务员和伪装成外国人的“我”交谈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在“哆嗦”,凸显讽刺的特色。
D.文中的服务员发现真相,欲赶“我”出去,守门人却让“我”留了下来,同是唯利是图,守门人显得稍微仁慈一点。
解析:选D。守门人和服务员是以唱双簧的形式达到目的的。
8.小说的标题“窍门”有何深刻内涵?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窍门”既是指“我”为了能够在旅馆弄到一个房间耍的一个花招,也是指看门人和服务员敲顾客竹杠骗取钱财的方法。作者用这样的标题来揭示主旨,有力地讽刺了他们这种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行为。
9.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情节一波三折(或行文有波澜)。“我”得知旅馆没有房间,经过一番伪装,巧妙地骗过了服务员,接着骗局被揭穿,最后终于弄到了房间,结果又发现自己比别的旅客多付了五卢布。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戏剧性。
②结尾出人意料。小说结尾“我”弄到了房间,却多花了五卢布。深化了文章的讽刺主题,揭示了文中人物市侩、唯利是图的嘴脸。
③伏笔照应,前后呼应。“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为后面的箱子中的东西散落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B.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解析:选B。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人或说勃曰”中“说”是“劝说”,而“勃”作“说”的宾语,所以中间不停顿,排除A、D两项;“受厚赏”与“处尊位”结构相同,所以在“赏”和“位”后面停顿,排除C项。选择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按官爵等级而定,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为其俸禄。
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C.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
D.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解析:选C。“符”合二为一方生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刘邦,后刘邦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
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
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D.周勃老实敦厚。他被诬入狱,面对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被释放。
解析:选D。“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不当,应为周勃拿千两黄金送给狱吏,狱吏提示他请公主给他作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5分)
译文:                                     
                                        
                                        
(2)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5分)
译文:                                     
                                        
                                        
答案:(1)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害怕自己被杀害,经常穿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上武器,会见郡守、郡尉。
(2)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方才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居到沛县。高祖当初还是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中涓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高祖跟他们交战,打退了敌军。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并杀死了项梁,沛公和项羽领兵向东回到砀县。楚怀王给沛公的封号是安武侯,并任他做砀郡郡长。沛公任命周勃为虎贲令,周勃以虎贲令的身份跟随沛公平定魏地。汉军在城武攻打东郡尉的军队,打败了敌军。在蓝田攻克秦军,到达咸阳,灭了秦。项羽到了咸阳,让沛公做汉王。汉王赐给周勃的爵位是威武侯。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汉王返回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汉军进攻槐里、好畤,周勃立了上等功。在咸阳进攻赵贲和内史保,周勃又立了上等功。在废丘包围了章邯。转而攻打项籍。进攻曲逆,周勃立了上等功。回师镇守敖仓,追击项籍。项籍死后,汉军趁机向东平定楚地泗水和东海郡,共得到二十二个县。又返回守卫雒阳、栎阳,汉王把钟离赐给周勃和颍阴侯,作为二人共有的食邑。周勃被赐予列侯的爵位,高祖分剖符信,让周勃的爵位代代相传,永不断绝。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周勃的食邑,号称绛侯。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高帝认为可以委托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而责令他们说:“赶快对我说吧。”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他的请求。周勃于是被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害怕自己被杀害,经常穿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上武器,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皇帝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长安负责,于是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两黄金送给狱吏,狱吏于是在木片背后写字提示他说“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请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原来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那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方才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重要呀!”绛侯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沁 园 春
[宋]王炎午[注]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注】 王炎午: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安福(今属江西)人,与文天祥同乡。临安陷落后,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作“生祭文”,激励其死节。此词作于宋亡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开头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
B.“杏红”两句中的“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树欲抽芽,正是早春景象。
C.“奈”字领起的七句,写人们从早春到暮春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一句一景,目不暇接,尽显升平欢乐景象,表现作者的赏春之乐、爱春之情。
D.“谩”,作“徒、空”解。这句表面上说自己“赢得”,实际上挽救南宋危亡的所有努力都落空了。
解析:选C。C.“表现作者的赏春之乐、爱春之情”错,应该是反衬作者无心赏春。
15.本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十年魂梦,风雨天涯”句,表达了对故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②伤感和无望之情。如:“谩赢得、青青两鬓华”句,说的是作者为了国家太平尽出家资,以助军饷,可到头来希望落空,南宋仍是灭亡,作者“赢得”的只是两鬓花白。“鬓华”一词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复国无望的情感。 ③遁世和凭吊之意。“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作者想避开现实社会而隐居山野,坚决不与新朝合作。“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寓有凭吊亡宋之情。④无奈、悲苦之情。如:“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三句,“笑”字与“拼”组合,是强颜欢笑,显然是非常态之笑,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形成鲜明对比,虽有春光可赏,生活却极度悲凉痛苦。(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互联网+”时代正以________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副产品”应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这就是“污染+”。从塑料袋到胶带,从泡沫箱到餐盒……根据我国2016年在线订餐用户规模,按照每人每天订购一份外卖计算,外卖所用塑料袋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与互联网在一片掌声和聚光灯下的________不同,污染,如同一个暗黑的幽灵,正以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缓慢”方式,潜入我们的环境,________又无边无际……
如今我们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污染+”问题有三点:第一,“宁多勿少”,即过度包装。第二,“有去无回”,即难以回收。第三,“积重难返”,即严重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________,每个人都应该做思考者、践行者、推动者。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平常生活中尽量安排在家做饭,而不去光临街边烧烤小店……
人人于这些细微之处尽一份环保绵力,长此以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势必能往前跨出一大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史无前例 闪亮登场 鸦雀无声 息息相关
B.见所未见 惊艳四座 鸦雀无声 休戚相关
C.见所未见 闪亮登场 悄无声息 息息相关
D.史无前例 惊艳四座 悄无声息 休戚相关
解析:选C。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见所未见”指以前没有见到过。“史无前例”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没有先例”,不能做定语。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见所未见”。“闪亮登场”表示一种新产品或人物隆重出场,强调“受人注意”的过程。“惊艳四座”指以新颖独特的性质使在座观众或在场群众感到惊喜。文中应与“缓慢潜入”的过程相对,故选“闪亮登场”。“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有主动性。“鸦雀无声”指人们被什么场面震撼了或被什么难住了而默不作声,形容非常安静,是被动性的。根据前文“以一种不易被察觉”可知,此处的语境应该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所以应该用成语“悄无声息”。“息息相关”和“休戚相关”都有“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的意思;但“息息相关”适用面比较广,可指人,也可指事物;“休戚相关”的适用范围小,只能用于人、集团或国家之间的关系。根据语境此处应该用“息息相关”。故选C。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每个人激发出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要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每个人激发出环保热情,以行为自觉推动思想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行为自觉推动思想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要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选D。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A选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搭配不当,需删去“能否”。B选项“事倍功半”词语使用错误,改成“事半功倍”。C选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搭配不当,需删去“能否”;“事倍功半”词语使用错误,改成“事半功倍”。故选D。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们身边,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而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
B.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而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
C.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而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
D.在我们身边,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而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
解析:选B。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解答本题,一是观察的是身边的人,所以“在我们身边” 应在观察后面。二是与下一句句式相似,这是举例强调不破坏环境,故语义重点在“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故选B。
20.晓晓给李老师留了一张便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李老师:
悉闻您生病的噩耗,我悲痛欲绝,希望您安心养恙、早日康复,惠顾我们的身边。
答:                                      
                                        
                                        
                                        
答案:(示例)①将“悉闻”改为“惊闻”;②将“噩耗”改为“消息”;③将“悲痛欲绝”改为“十分不安”;④将“恙”改为“病”;⑤将“惠顾”改为“回到”。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康德和黑格尔,著书立说,善思辨敢批判,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杜甫 岳飞 苏东坡 张衡 张自忠 钱学森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保家卫国 感怀时事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句子仿写。句子仿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诸多方面,也间接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就本题而言,考生首先需要注意句式,仿照所给的例句句式来写。其次,需要注意内容的贴切,“文学贡献”“科技成就”“爱国精神”是统领材料中人物及行为事迹的核心词。“爱国精神”对应岳飞、张自忠、杜甫、钱学森,但是结合“保家卫国”“战沙场驱敌寇”来看,只有岳飞和张自忠符合;“文学贡献”可以对应岳飞、杜甫、苏东坡,但是由于“爱国精神”里已经选了岳飞,因而“文学贡献”里只能选择杜甫和苏东坡;剩下的张衡和钱学森对应“科技成就”。
答案:①杜甫和苏东坡,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②岳飞和张自忠,保家卫国,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③张衡和钱学森,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大骂那位母亲忘恩负义,有人叹息做好事不得好报,有人感慨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扼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手机落在座位上,女儿想要归还手机却被母亲制止,母亲将手机据为己有;后一部分是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看法分别指向母亲、杨女士、女儿三人,称材料中的母亲“忘恩负义”,称杨女士“做好事不得好报”,称“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扼杀”。从材料中母亲的角度看,别人为她让座,她却将其手机据为己有,毫无感恩之心;女儿想要归还手机,她却强行制止,泯灭了女儿的向善美德。据此可以得出“要知恩图报”“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做榜样”等立意。从材料中小女孩的角度看,小女孩本身是有善心的,却因错误的家庭教育而不能付诸行动。据此可以得出“家庭美德教育很重要”“加强道德教育”等立意。从杨女士的角度来看,她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据此可以得出“莫让善心之花枯萎”“莫让热心变凉”等立意。
[佳作展台] 
如此“言传身教”当休矣
材料中的母亲,制止女儿归还手机,以极恶劣的“言传身教”摧折了女儿向善的萌芽,可以说是典型的卑劣人格教育。
这一事件,对于杨女士而言,固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能会弱化她的行善之意、悲悯之心。但受到更大伤害的则是材料中的小女孩,她蓦地被炼成了一个“坏蛋”。老师多年的诚实教育,学校一次次的学雷锋活动,许许多多“感动中国人物”的影响,本来可能已经在小女孩的心里积淀了许多正能量,却被她的母亲一秒清零。
理性想一想,这位母亲真的是得不偿失。她所得到的,仅仅是一部手机,能提高多少生活质量?能提升多少幸福指数?微乎其微,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她所失去的,则是自己孩子的善良、纯洁、可爱。自己的孩子可能将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卑鄙。如果这位母亲将来因为女儿的忤逆不孝而遭受冷言恶语甚至被遗弃,难道不能说她是自食其果、自取其咎吗?一个自己培养的自私到极点的女儿,不可能让自己获得幸福。
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的“母亲”几乎比比皆是。有的用语不文明,常常无端指责、爆粗口;有的性情乖戾,对孩子张口便骂,出手便打;有的爱好不良,嗜酒嗜烟好赌好骗;有的爱子过甚,怕孩子在与外人交往时吃亏,故意教孩子怎样骂人、打人……如此“言传身教”,让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日日“呼嘘毒疠”,焉能不“死者相藉”?
一个家庭这样做,教坏了一两个孩子;千万个家庭都这样做,社会的天空将布满阴霾,飞遍冷雨,让人无法忍受。而把孩子炼成“坏蛋”的父母们也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也必然在冷漠的社会中吃尽苦头,在自私的环境里倍受打击。
那么,还是让我们回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来吧。莫贪蝇头微利,让孩子把手机还给失主,并予以表扬。切勿粗暴无礼,而应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改掉不良习惯,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和风细雨中、煦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和谐美好的社会不是靠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每个做母亲做父亲的都有责任。把孩子炼成“坏蛋”,每个人都可能身受其害;而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守信、有爱心、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必定身受其益。
已经为人父母者,摒弃不良的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吧!
【名师点评】 本文亮点突出,一是结构上的层层递进,二是语言上的简练准确。从结构上说,本文先对材料中母亲的行为进行评论,指出其行为对女儿的影响,对其自身的危害;接着延伸到整个社会,指出此类行为的危害;最后讲应该摒弃这种“言传身教”,并发出呼告。论述环环相扣,严谨得体。从语言上说,整散句结合,用词准确,意思表达得很清晰,气势也显得很足。总之,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PAGE



14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使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河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 000位外宾与会。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
“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带一路”六周年:互联互通成绩单(单位:%)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材料三: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
(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
“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
B.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
C.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年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
D.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
B.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
C.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D.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
6.“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窍 门
左琴科
现在住旅馆可真难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我一到了南方,立即就深有感触。
一下轮船,我就快步直奔旅馆。旅馆的守门人对我说:“现在的旅客可真奇怪,一下轮船,就都朝我们这儿奔,可是我们这里已没有闲房间了,全都客满。”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耍个花招,再碰碰运气吧。离开旅馆,我一边走一边琢磨法子。
我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普通的提篮,另一件确实是个挺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
我把提篮暂存在卖报人那儿,然后把身上穿的那件从外国进口的大衣反穿了起来,大衣的方格里子就成为大衣面。我又把便帽低低地压在鼻梁上,买了支雪茄烟叼在嘴上。我就这么个打扮,提着那只出口的钢板手提箱,大模大样地再次闯进了那家旅馆。守门人对我说:“先生!您不用进去了,里面没有空房间。”
我没理他,走近一个服务员的眼前,操起半通不通的外国话说:“一个、房间的、有?”
服务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老天啊!外国佬来啦!”
接着,他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是,是的,一个、房间的、可以的、有,有。请,请。我这就给您腾房间,尽可能找个好房间,臭虫少一些的。”表面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在哆嗦着。
这个服务员挺爱扯外国话,于是他又问:“对不起,先生!请原谅。您是德国人,还是别的哪国人呢?”
我心中暗想:真糟糕,万一这个服务员懂德国话可咋办呢?于是,我对他说:“我是西班牙。一个、房间的、明白吗?你的。西班牙,西班牙的。”啊哈,这一下这个服务员可惊呆了。
“我的老天呀!是来了个西班牙人!请您等一等,当然,我已经明白,方才您说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
显然,他说话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一直在哆嗦,他的手也在打颤。我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停地发抖。
这时,我用似通非通的西班牙语对他说:“对的,对的。请您把我的箱子送到我的房间去,其他以后再说。”
服务员回答说:“好,好的。不用您嘱咐。”
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服务员想赚钱的劲头来了。他又问道:“先生,您付什么钱呢?是给外国钱,还是给我们的钱?”
为了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用手指头比画着杠杠和圆圈。
我心中嘀咕着:我可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真讨厌,快点提箱子算了。
我一心想弄一个房间,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服务员用手提箱子,由于殷勤过分,用力太猛,箱子盖啪的一声绷开了。
箱子一打开,里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掉了出来:破衬衫、短裤衩、“吉尔”牌肥皂,还有其他的国货。
服务员一看,脸都气白了。他立即明白是上了当,气呼呼地说:“啊,好你个西班牙流氓,快点拿出证件来!”
“我不明白,”我尴尬地说,“要是没有房间的话,我就走。”
“您看!”服务员对守门人说,“他竟然冒充外国人混进来!”
这时,我真想快点溜走,可是,守门人反倒说:“哎,我说同志,请到这边来,您甭害怕。您真是急等着要房间吗?”
“我是刚下船的,有些晕船,这会儿连站都站不稳当。请您行个好,快给我弄个房间,我好躺下歇歇。我可以多给你们点钱!”我哀求着说。
“我们是不受贿的。如果您真是急着要房间,我可以给您找一个,也不用什么酬谢。”服务员说,“只不过这个房间没有钥匙。房间锁着,钥匙弄丢了。您得再付十五卢布给钳工,让他给您打开房门,再从旧钥匙中找一把配上。”
我乖乖地付了钱,算是弄到了一个房间。
到了晚上,隔壁旅客告诉我说,这个房间的钥匙根本没有丢,不过让他们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而已,那位旅客为自己房间的钥匙付了十卢布。我因冒充西班牙人,又被他们多弄去五卢布。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知足的,因为到底有房间住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被敲诈了十五卢布,但“我”还是“挺知足”的,既表达了“我”的宽慰和无奈,也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丑恶现象的不满。
B.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视角让故事显得更为真实。
C.文章用夸张的细节,如服务员和伪装成外国人的“我”交谈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在“哆嗦”,凸显讽刺的特色。
D.文中的服务员发现真相,欲赶“我”出去,守门人却让“我”留了下来,同是唯利是图,守门人显得稍微仁慈一点。
8.小说的标题“窍门”有何深刻内涵?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9.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B.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按官爵等级而定,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为其俸禄。
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C.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
D.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刘邦,后刘邦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
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
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D.周勃老实敦厚。他被诬入狱,面对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被释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5分)
译文:                                     
                                        
                                        
(2)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沁 园 春
[宋]王炎午[注]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注】 王炎午: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安福(今属江西)人,与文天祥同乡。临安陷落后,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作“生祭文”,激励其死节。此词作于宋亡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开头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
B.“杏红”两句中的“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树欲抽芽,正是早春景象。
C.“奈”字领起的七句,写人们从早春到暮春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一句一景,目不暇接,尽显升平欢乐景象,表现作者的赏春之乐、爱春之情。
D.“谩”,作“徒、空”解。这句表面上说自己“赢得”,实际上挽救南宋危亡的所有努力都落空了。
15.本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互联网+”时代正以________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副产品”应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这就是“污染+”。从塑料袋到胶带,从泡沫箱到餐盒……根据我国2016年在线订餐用户规模,按照每人每天订购一份外卖计算,外卖所用塑料袋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与互联网在一片掌声和聚光灯下的________不同,污染,如同一个暗黑的幽灵,正以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缓慢”方式,潜入我们的环境,________又无边无际……
如今我们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污染+”问题有三点:第一,“宁多勿少”,即过度包装。第二,“有去无回”,即难以回收。第三,“积重难返”,即严重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________,每个人都应该做思考者、践行者、推动者。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平常生活中尽量安排在家做饭,而不去光临街边烧烤小店……
人人于这些细微之处尽一份环保绵力,长此以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势必能往前跨出一大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史无前例 闪亮登场 鸦雀无声 息息相关
B.见所未见 惊艳四座 鸦雀无声 休戚相关
C.见所未见 闪亮登场 悄无声息 息息相关
D.史无前例 惊艳四座 悄无声息 休戚相关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每个人激发出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要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每个人激发出环保热情,以行为自觉推动思想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能否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行为自觉推动思想自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要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们身边,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而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
B.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而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
C.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而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
D.在我们身边,留意观察就能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不用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而随身携带筷子、水杯、便当盒
20.晓晓给李老师留了一张便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李老师:
悉闻您生病的噩耗,我悲痛欲绝,希望您安心养恙、早日康复,惠顾我们的身边。
答: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康德和黑格尔,著书立说,善思辨敢批判,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杜甫 岳飞 苏东坡 张衡 张自忠 钱学森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保家卫国 感怀时事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大骂那位母亲忘恩负义,有人叹息做好事不得好报,有人感慨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扼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