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北京景山公园
明思宗殉国处
朕非亡国之君,
事事皆亡国之象。
——崇祯皇帝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的中后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局呢?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内部的统治危局:政治腐败
第十任 明武宗
沉湎豹房
纵情享乐
不理朝政
第十一任 明世宗
迷信方士
滥用佞臣
日益腐化
第十三任 明神宗
20年不上朝
不批奏疏
机构瘫痪
第十四任 明熹宗
木工皇帝
宠信宦官
不理朝政
政治腐败表现一:皇帝昏庸 荒废朝政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内部的统治危局:政治腐败
明熹宗时期
宦官 魏忠贤(九千岁)
明武宗时期
宦官 刘瑾
政治腐败表现二:宦官专权、党派斗争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内部的统治危局:政治腐败
材料:在明代中期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时期,通行的社会准则已经是:“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擢,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
——《明史·杨廷和传》
政治腐败表现三:吏治腐败 盘剥百姓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内部的统治危局:经济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思宗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三分之一
明《流民图》
材料二:
材料反映了明朝社会经济上什么问题?
土地兼并
流民增加,社会动荡不安
赋税繁重+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明朝外部的统治危局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1619年,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明军。
东北兴起的女真族
严重威胁明朝北部边境
一、大厦将倾: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内忧外患
内忧
外患
政治:政治腐败
经济:
1、皇帝昏庸 荒废朝政
2、宦官专权 党派斗争
3、吏治腐败 盘剥百姓
东北地区女真族兴起威胁明朝北部边境
流民增加
社会动荡
1、土地兼并
2、赋税繁重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明朝统治腐朽,赋税繁重
直接原因:陕西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
材料一: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
材料二: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加派赋税,当时除原有的征税,还加派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的“剿饷”,合称“三饷”。
——根据部编版历史教科书整理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旱灾的情形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大后在明朝边防军队驿站做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
1628年
陕西起义
攻入河南
发展到100多万
1643攻入西安
建立大顺
1644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攻入北京前)的评价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思考:为什么李自成农民起义的队伍发展如此迅速?
“均田免赋”的口号
广大农民
明朝政府
李自成起义军
土地兼并
赋税严重
不得民心
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
发放钱粮
深得民心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起义 领导者 口号 影响 特点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推翻
秦的统治 首创精神
东汉黄巾起义 张角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沉重打击
东汉统治 利用宗教
有组织有准备
唐末农民起义 黄巢 沉重打击
唐朝统治 流动作战
元末农民起义 朱元璋 明王出世 推翻
元朝统治
明末农民起义
李自成
均田免赋
推翻明朝统治
目标明确
规模大
百姓欢迎
明确将土地作为斗争目标
农民起义发展到新的水平
二、顺应民心: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
原因
根本原因:明朝统治腐朽,赋税繁重
直接原因:陕西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
经过
1、陕西起兵
2、进入中原,实力迅速发展
3、1643占领西安,建立大顺
4、1644攻入北京,灭亡明朝
评价
1、提出“均田免赋”,顺应民心
2、推翻明朝,体现农民革命的巨大力量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大事年表
时间 主要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满洲兴起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
八旗制度(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军入关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28岁升为山海关总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军主力殆尽,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李自成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吴三桂家产被抄,家父被捕,爱妾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彻底决裂,降而复叛,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其仓皇撤出北京。
——《崇祯十七年》
吴三桂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思考: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明朝末年腐败不堪,李自成农民起义农民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们的失败,而此时的满族政权加紧封建化改革,蒸蒸日上。
必然性
偶然性
吴三桂为个人利益引清兵入关的偶然性因素也加剧了这一进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的原因
1、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2、宦官专权,党派斗争
3、吏治腐败,盘剥人民
4、赋税繁重,自然灾害
5、土地兼并、流民增加
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明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政治腐败
经济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自然灾害严重
2.过程:起兵陕西-建立大顺-攻占北京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建立政权;1636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3.评价:口号“均田免赋”,顺应民心;
体现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
2.宦官专权 党派斗争
1.皇帝昏庸 荒废朝政
3.吏治腐败 盘剥百姓
内忧
流民增加
社会动荡
1.土地兼并
2.赋税繁重
东北地区女真族兴起威胁明朝北部边境
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