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7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8 15: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60年了,经历过那次战争的不少人还健在,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那些屠戮和血腥就会显得那样遥远和陌生。
请观看下列关于二战的图片。人类应当了解自己旅途中最酷烈的这段行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参战国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为1.1亿人,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波及大洋洲和南北美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战争。战争造成的伤亡难以确计,略估的数字为:军队和平民伤亡近1亿人,军备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

历史纵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
我们不需要战争, 我们最好在和平或别人战争时潜心发展经济,强大中华国力!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 让我们开始新课的学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概括、阐释的方法,进行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
难点:
知识结构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己的政策进行调整,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切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从70年代初起,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为了摆脱“滞胀”,发展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

历史纵横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①战后20年的黄金时期
二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尚未取得绝对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欧洲的同时,却使美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更强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上鹤立鸡群,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图
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期。因此,这20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开拓进取
1、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
3、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
②经济的“滞胀”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在石油危机的诱发下,1974~1975年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不断寻求解救危机的对策,但似乎都未见成效。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才稍有改变。
“滞胀”是“停滞膨胀”的简称。通常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胀时期却出现物价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滞胀”的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停止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有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
经济滞胀
③经济复苏和繁荣
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是由于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加大改革力度的结果。
减税、加大国防开支以医治生产停滞
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抑制通货膨胀

解决措施
里 根
1980年11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他在1981年2月5日晚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指出,美国经济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失去控制的政府开支、高失业率和低生产率。
里根的复兴经济计划的四根支柱就是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紧缩通货。里根的计划,采纳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到资产阶级广泛关注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精髓,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
198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回升,美国回升的势头最快、最大。到里根执政的第二个任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的局面。

历史纵横
克林顿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在此期间,美国充分吸纳世界尖端人才,并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
时期 二战
时期 20世纪
50、60、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经济政策 政府统管经济 凯恩斯主义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经济情况 高速
增长 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陷入“滞胀” 解决“滞胀”取得成效,80年代末再次衰退 出现二战后最长时间的繁荣

合作探究
发展阶段:黄金——滞涨——复苏——繁荣
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应学派
经济实力: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优势渐降
192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任束手无策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对付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凯恩斯
战后西欧经济发展概况
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纳粹德国对欧洲的无情掠夺,以及以德国为工业中心的分工计划,严重破坏了欧洲历史形成的经济结构。经历战争浩劫的西欧各国呈现一派衰落破败景象。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生活的艰巨任务。但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超过了战前的水平。20世纪50至60年代,也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历史纵横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美国、英国、法国,仅次于日本。
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联邦德国却顺利地渡过了这场危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2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4.8 5.0 5.6 3.7
英国 2.5 2.8 2.9 1.8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

1、战后德国政局比较稳定,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2、政府扶持工业的政策。德国原有经济基础较好,尤其是劳动者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联邦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3、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得到了合理运用,促使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发展经济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
4、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确保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5、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并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合作探究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1、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兴。
2、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
3、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因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先提出而得名。
马歇尔圆桌会谈
“马歇尔计划”主要内容为:美国拨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复兴”战后经济,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等。

历史纵横

合作探究
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继续发展,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二、建立“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现代“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福利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
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
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福利国家公共事业开支表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合作探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三产业的兴起
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 。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它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饭店等服务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涵盖的范围还将持续扩大。

历史纵横
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它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新经济”的出现
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航天飞机发射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解题关键: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思路引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它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制约的其他一系列矛盾,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经济依然会有周期性波动。
“福利国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并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课堂小结
4、 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5、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6、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针对练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共不得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内容。(1)问中,法国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比美国高,因此说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而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说明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问,考查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比较,有难度,学生易失分。(3)问要注意审题,不能只答一种立场。
课堂练习
1、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D
2、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3、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逐步恢复经济的相似因素是( )
?
A、科技革命的促进???????????????????
B、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现
?C、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D、美国资本的扶植
C
4、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什么新现象值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鉴( )
?
A、持续地发展教育和科技?????
B、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
C、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在世界大战中加速科技发明
A
材料一:二战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据1949年日本官方统计,日本在战场中物资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生产极度萎缩,物价暴涨,大批人员失业,粮食严重短缺。
材料二:1960—1970年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量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当时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
比较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异同。据此你认为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不同点: 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怎样处理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者说,
国家或是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不同。
相同点: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各国都把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相结合,重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拓展延伸
西欧、日本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废墟上的重建与经济的起飞,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探究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