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36张ppt)+预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36张ppt)+预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8 15:23:44

内容文字预览

5.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学案
字词预习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 ) 翩然( ) 孕育( ) 簌簌( ) 谚语( )
物候( ) 酝酿( ) 悬殊( ) 连翘( )
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草长莺飞 ( )
2.解释下面词语。
翩然:
次第:
风雪载途:
销声匿迹:
二、课文预习
(一)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1.速读课文,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回答)

2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3.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从文中筛选并标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二)选读7-10段 理清顺序
思考: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三)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四)从文中分别找一处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五)拓展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
(共21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并概括要点,明确文章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事理的方法。
3.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萌发(ménɡ)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 谚语(yàn) 连翘(qiáo)
物候(hòu) 酝酿(niànɡ) 悬殊(xuán)
销声匿迹(nì)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草长莺飞 (zhǎnɡ)
积累字词
理解词义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次第:一个接一个。 萌发: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载途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农 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说明文相关知识: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根据说明文的语言分为: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 周密 简明 生动 形象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1--3段课文,说一说“大自然的语言” 是指什么 ?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好在哪里?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3.你能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吗?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4.那么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物候” 的哪些内容?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

文章主要介绍了:
(第一段写了四季变迁,第2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人们借此安排农事进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三段的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4-5)
(第5段是四段的具体实例说明,而且还可以看出是个反面的例子。)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6-10)
(第6段是7、8、9、10段的总起。7、8、9、10段分别是四个因素。)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从多方面解说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的意义)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1-3)描述现象,引出说明对象
(4-5)说明它的重要性
(6-10)它取决于什么因素
(11-12)研究的意义


二、研习文章:理一理 说明顺序
首先 纬度差异
第二个因素 经度差异
第三个因素 高下差异
此外 古今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逻辑顺序
选读7----10段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一下顺序?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符合认知

三、找一找 说明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常见的如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作用。

第5段: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更加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4段: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的多,灵敏的多。( 打比方 、作比较 )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4、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列子。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例句。
纬度
因素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经度
差异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高下
差异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古今
差异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四、品一品 说明文语言

一、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分析一下吗?
例如第3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一词表示有很多,意思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农谚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表现了作
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听读课文第一段,在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旁做批注。






课文朗诵


1、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例如“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把自然写活了,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运用大量四字短语:例如: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翩然归来
次第开放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3、用词精妙:例如“次第”生动地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4、简洁典雅 文气扑面,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四季变迁的风光图。
本段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知识,通俗易懂,易激发读者对物候知识的兴趣。

读一读,联系课文,说说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五、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高 下的差异
1、请课后收集几则有关物候的诗文、谚语,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七、课后作业:
六、课文小结:
1、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语言:准确、生动、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