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 课件(4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5《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 课件(4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9 10:06:08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法宝。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才能成就海晏河清之业,骄奢淫逸必遭荆棘铜驼之悲。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魏征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3.理解“十思”的内容及文章的论证思路。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翻译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及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三、预习检测
求木长(zhǎng) 浚源泉(jùn)
载舟覆舟(fù ) 殷忧(yīn?)
虑壅蔽(yōng) 想谗邪(chán xié)
黜恶(chù) 垂拱( gǒng )
四、作者介绍
魏征(580—643)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
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五、文体知识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六、写作背景
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七、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注意朗读停顿,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8个小组分工,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示文言基础知识卡片)
第一组:【通假字】 ①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②简能而任之 “简”同“拣”,选拔??
第二组:【古今异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④?承天景命 景:古义,大。 今义,景色??。??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认为。??
第三组:【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2、名词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③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⑦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③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④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④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⑤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⑥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6、动词用作名词???? 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②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
第四组:【一词多义】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却,转折连词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第五组:【一词多义】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 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 如果。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 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 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请求。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 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
第六组:【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省略介词“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以”字结构形成的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以严刑”“以威怒”分别作“董” “振” 的状语。? 4、?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第七组:【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八、合作探究
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分析: “当”,“主持、掌握”。“重”,“重要位置” 。“域中”,指“天地”。“休”,“美好”。
翻译: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好。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分析:“居安思危”,“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处”意译为“保持”。“塞”,“堵塞”。“流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水流得远长”。
翻译: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分析:“竭诚” ,“竭尽诚心”。 “傲物”, “轻视他人”。“骨肉”古今异义词,“父母兄弟子女”。“行路”,“陌路人” 。
翻译:竭尽诚心,吴越那样的敌国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之人。
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分析:“壅蔽” ,“蒙蔽”。 “纳下”,“采纳臣下的意见”。“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奸佞小人”。“黜”,“斥退”。“所加、所及”,所字结构。“缪赏”,“不当的奖赏”。
翻译: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
九、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解析:应为百官。
十、拓展提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解析: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
十一、课堂总结
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节选部分分三个层次: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又分别写了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表达了愤、悲、怒的情感。这一切都源于“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十二、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下级对上级 奏章,封建时代
的直言规劝 臣子向国君陈述
魏征——唐太宗 意见的一种文体
课件47张PPT。 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下
《谏太宗十思疏》1
新知导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法宝。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才能成就海晏河清之业,骄奢淫逸必遭荆棘铜驼之悲。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了解魏征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3.理解“十思”的内容及文章的论证思路。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翻译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
主题的论证思路及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现实意义,
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预习检测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求木长(zhǎng) 浚源泉(jùn)
载舟覆舟(fù ) 殷忧(yīn?)
虑壅蔽(yōng) 想谗邪(chán xié)
黜恶(chù) 垂拱( gǒng )
魏征(580—643)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
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作家作品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文体知识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
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
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
(贾谊)等。写作背景 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
的。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
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注意朗读停顿,
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自读课文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
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8个小组分工,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卡片,讨论合作完成)新知讲解2.小组成果展示:(展示文言基础知识卡片)文言实词卡片第一组:【通假字】
①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②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新知讲解文言实词卡片第二组:【古今异义】 新知讲解2.小组成果展示:(展示文言基础知识卡片)文言实词卡片第二组:【古今异义】
④?承天景命 景:古义,大。 今义,景色。??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 名词用作状语???? ①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 名词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③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⑦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 危:危险的可能。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④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⑤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⑥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三组:【词类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②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四组:【一词多义】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四组:【一词多义】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却,转折连词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四组:【一词多义】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五组:【一词多义】
诚 ①必竭诚以待 诚心。 ②诚能见可 如果。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五组:【一词多义】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 当作。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五组:【一词多义】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 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五组:【一词多义】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请求?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五组:【一词多义】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 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
文言虚词卡片
自读课文 第六组:【特殊句式】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判断依据:
此、者、也、是。文言句式卡片
自读课文第六组:【特殊句式】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判断依据:
①省略介词“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
(之)为度。文言句式卡片
自读课文 第六组:【特殊句式】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判断依据:
“以”字结构形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以严刑”“以威怒”分别作“董” “振” 的状语。文言句式卡片
自读课文 第六组:【特殊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
一般译为“难道……吗?
文言句式卡片
自读课文 第七组:【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文言句式卡片合作探究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翻译: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好。分析: “当”,“主持、掌握”。“神器”,“地位” 。“域中”,指“天地”。“休”,“美好”。合作探究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翻译: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分析:“居安思危”,“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处”意译为“保持”。“塞”,“堵塞”。“流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水流得远长”。合作探究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分析:“竭诚” ,“竭尽诚心”。 “傲物”, “轻视他人”。
“骨肉”古今异义词,“父母兄弟子女”。“行路”,“陌路人” 。翻译:竭尽诚心,吴越那样的敌国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之人。合作探究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分析:“壅蔽” ,“蒙蔽”。 “纳下”,“采纳臣下的意见”。“谗邪”,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奸佞小人”。“黜”,“斥退”。“所加、所及”,所字
结构。“缪赏”,“不当的奖赏”。翻译: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A课堂练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D百官拓展提高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拓展提高C2、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第一个“则”是“就”。课堂总结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板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奏章,封建时代
臣子向国君陈述
意见的一种文体 下级对上级
的直言规劝
魏征——唐太宗作业布置1.课下整理本单元的文言现象并加以整合,制作卡片。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3.完成课后思考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