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共7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共7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8 17: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中国现代史

学习目标
1、三大改造的方式


2、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商业: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1.“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这段材料强调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弊端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开展的前提
D.实行赎买政策的必要性
2、下面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1% 0 7.3% 53.4% 32.2%
3.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
4.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  )
A.抗美援朝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 D.西藏和平解放


C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3、“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表现、危害、教训

4、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名称:
时间:
地点: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58年
北京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大跃进”

“大跃进”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大跃进”
“浮夸风”
“大跃进”
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大跃进”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
“大跃进”





1957年
1958年
535万吨


大跃进的炼钢指标
1959年
1962年
800万吨
1070万吨
3000万吨
9000万吨
“大跃进”
小高炉
土法炼钢
群众运动
“神舟遍地是高炉”
“大跃进”
小高炉
土法炼钢
群众运动
“大跃进”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倾家荡产,大炼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彭德怀
大跃进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有哪些问题?
危害:(1)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
(2)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问题: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
问题
危害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
问题
危害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表现:“一大二公”“一平二调”(集体食堂)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危害: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
问题
危害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表现:“一大二公”“一平二调”(集体食堂)
问题
识图说史—艰辛探索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三年困难时期
识图说史—艰辛探索
三年困难时期
为改变落后面貌而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留给后人怎样的历史教训?
讨论
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历史教训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
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
表现:农业(“浮夸风”)
工业(全民大办钢铁)
问题
危害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表现:“一大二公”“一平二调”(集体食堂)
问题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识图说史—调整巩固
名称:
时间:
地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1962年
北京
学习目标
1、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3、“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表现、危害、教训

4、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 “浮夸风”全民大炼钢铁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K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2.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B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二、“文化大革命”
背景: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误判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过程

开始:“五一六”通知 1966年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
毁文物
砸校牌

  


红卫兵暴行

参加武斗的红卫兵

武斗惨况

大量青年死于非命
二、“文化大革命”
背景: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误判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过程

开始:“五一六”通知 1966年
红卫兵运动
迫害“走资派”

彭德怀 国防部长、元帅

陈毅
贺龙
陶铸
 












8月1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全会上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少奇成为不点名的“资产阶级司令”,此后,刘少奇处于被批判的境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经过广大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的广泛揭发,专案组的深入调查,大量的物证、认证、旁证,充分证实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行累累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刘少奇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模范人物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批斗文学人士
二、“文化大革命”
背景: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误判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过程

开始:“五一六”通知 1966年
红卫兵运动
迫害老干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刘少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泽东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上千万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也许获得了
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
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的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却因此而丧失了

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
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才华和创
造潜力的机会。

二、“文化大革命”
背景: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误判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过程

开始:“五一六”通知 1966年
红卫兵运动
迫害老干部
“九一三事件” 1971年
天安门时间(“四五运动”)
(刘少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二、“文化大革命”
背景: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误判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过程

开始:“五一六”通知 1966年
红卫兵运动
迫害老干部
“九一三事件” 1971年
天安门时间(“四五运动”)
(刘少奇)
结束:粉碎“四人帮” 1976年
性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作家秦牧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浩劫,几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公开进行!”



巴金回忆道:大家都像发了疯一样,看见一个熟人从高楼跳下,毫无同情,反而开会批判,高呼口号,用恶毒的言辞攻击死者。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1、政治上长期动乱(1966—1976)

2、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3、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4、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历史教训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健全民主法制建设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钢铁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油田
交通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包兰铁路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枚火箭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水利和生物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探索之路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