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21分)
1.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4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汹汹新冠( )疫情,一群群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前赴( )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纵然千jūn( )压顶,看淡流言fēi( )语,每一位中国人都在为武汉的同胞们祈( )祷,在这个艰难的冬天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打赢这场没有xiāo( )烟的战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guān
fù
钧
蜚
qí
硝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棹(zhào)船 冗(rǒng)杂 家醅(bèi) 熙(xī)熙攘攘
B.闲逛(guàng)亢(kàng) 奋 锵(qiānɡ) 然 戛(gá) 然而止
C.蕴(yùn)藻 怠(dài)慢 挑剔(tī) 如法炮(páo)制
D.斡(wò)旋 晦(huì)暗 神龛(lǒnɡ) 疏(shū)疏朗朗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散 元宵 偏辟 张灯结彩
B.撺掇 欺侮 纠葛 叹为观止
C.涌跃 严峻 震憾 肆无忌惮
D.婉转 恣意 晃荡 人情事故
C
pēi
jiá
kān
B
弥
僻
踊
撼
宛
世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
⑵新年时,(A.注意 B.看重 C.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橱房里。( )
⑶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A.亢奋 B.兴奋 C.热烈)了。( )
⑷村上的纨绔少年,恣意的(A.显摆 B.卖弄 C.炫耀)他们的风情。( )
B
C
B
A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父爱无疆,爱得忘我无私,爱得天经地义,父爱犹如那幽幽芳香,沁人心脾。
B.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相当于现在的绍兴、杭州、台州等地)的地方戏。
C.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D. 2万元现金和3辆价值2万余元的摩托车在7名失主兴高采烈的感激声中“完璧归赵”。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形容行为中止。
C
?
?
?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B.绍兴黄酒是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三月份来,希望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C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林语堂的著作,还有“新青年” “语丝”“新月”等杂志。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C
杂志名用书名号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D.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C
比喻
借代
拟人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作者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C.《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
D.《庆祝旧历元旦》作者林语堂通过对旧历元旦习俗及自己过旧历元旦过程中矛盾复杂心情的描述,透露了作者与传统习俗彻底决裂的决心。
D
尊重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
?
?
10.仿照格式,再写两个句子。
《社戏》描写了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出你对“童年”的感受。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上树采摘的那枚桑果,让人咀嚼不尽;童年是那只折叠的纸船,让人遐想万千;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曲优美的童谣
让人陶醉其中
那场有趣的游戏
让人久久怀想
11.名著阅读题
⑴《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的。
⑵傅雷分别在儿子什么境况下给儿子写的信?
傅聪
第一封信:在儿子消沉苦闷的时候;
第二封信:在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
12.古诗文默写
⑴寡助之至,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⑵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⑶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
⑸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杜甫的《春望》中写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戚畔之
富贵不能淫
入则无法家拂士
匹夫不可夺志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时髦,语文老师出了一道关于“口罩”的特别题目,请你参与。
【口罩宣传】
⑴前两天,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如图)
“口罩还是呼吸机,你老看着二选一。”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小白说:我看挺好的。对这样的标语,你的看法是
⑴观点一:我觉得这幅标语很好,接地气,通俗易懂,话糙理不糙。“呼吸机”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病危的人躺在病床上输氧的画面,直观地表达出不戴口罩的严重后果,能起到警醒作用,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观点二:不好,这样的标语虽然能表达出不戴口罩的后果,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但是内容粗俗,而且带有恐吓、歧视、诅咒,与现代社会的文明不匹配。
⑵后来,小文看到一则新闻: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小文问了好多人,仍然不明白意思,后来查了资料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山川与河流不在同一国界,月光与清风来自同一天空,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悲喜相通。
二、语段阅读
㈠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加点字注音:
⑴在浪花里蹿( ) ⑵老渔父( )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⑴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朦胧:
⑵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
3、甲文中对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对这样的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烘托出“我”看戏时兴奋的心情。
B、点出“豆麦”,为下文“偷豆”埋下伏笔。
C、表现出“我”对江南农村自然景物的热爱。
D、为描写后面精彩的社戏作铺垫。
cuān
模糊不清
(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fǔ
D
4、甲文中的“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5、乙文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生动形象,试作赏析。
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
也许是渔火”的猜测想照应。
运用比喻,把“航船”比喻成“大白鱼在浪花里蹿”,抓住了颜色和动态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船行之快,也委婉地写出了孩子的高兴。
6、乙文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7、甲乙两文有在写法和内容上什么共同特点?
“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衬托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㈡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6题。(共23分)
农家腊酒浑
①过年了,农家最缺不了的就是醇香的米酒。
②乡下人不知道什么茅台什么五粮液,装上个金闪闪的盒子,花花绿绿的,很是花哨,拎起来那么惹人注目。他们只知道最好的酒就是用自家后山下那一口四季潺潺而流的泉水酿的,原料就是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田里长的稻子,还有就是到圩上花一两块钱买的酒曲。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加。酿出来的酒纯纯的,虽然不很透明,却略带一种甘甜,入口绵香,回味无穷。
③乡下人过年实际就是喝酒。腊月十几前,把过年用的柴草木炭都准备好了,连牛过冬的稻草都堆得高高的,一家人便围在暖融融的火盆边,把一年中没说的话一股脑儿搬出来烤。女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东西——米酒。如果没有一坛米酒,那年味就淡了。在乡下,不管家里有没有人能喝酒,女人总会酿上满满一坛,尽情地摆在堂屋摆在厨房,让整个屋子飘满醉人的芳香,路过的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这家收成好,日子红火。
④A 精选上好的米,反反复复挑出虫啃坏的,留下一律亮晶晶的颗粒;用山脚下那一口清清的泉水清洗几遍,便放到蒸笼里慢慢蒸。熟了,那米香飘满屋子,让人馋涎欲滴,但这时候是不能动的,尤其是小朋友刚玩回来那脏脏的手,是绝对不能碰的。不干净的东西会败坏酒的清香。B 女人们洗了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雪白的米饭铺到一张干净的簸箩里,让它慢慢地冷下来,再灌进一个早已备好的坛子,撒下酒曲,密密地封上,待上个五六天,让酒气忍不住溢出来。若能远远地闻到香气,就可以开酿了。
⑤架上一口大锅,中间立个高高的蒸笼,笼顶再放一个中号的锅,装满泉水。灶里烧上文火,让蒸气慢慢飘起。蒸笼接根管子,随着蒸气越来越浓,酒便慢慢从管口涓涓流出,顿时,屋里飘满诱人的芳香。
⑥酒灌满了一坛,屋里便整天飘着香香的酒味,年也就开始了。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起,慢慢喝到正月十五,一天一小杯,暖暖身子,一杯一杯地把年喝完。一个人就省着喝一点,若是门前晃过一两个或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便乘着酒兴,大声招呼,叫他们过来陪陪。若是客人很客气,有时候强拉硬扯,非得喝上一两口不可。其实,村里人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酒,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大家一起热闹。喝酒要有声音,才过瘾。不必什么好菜,有一碟花生米就够了,只要大家尽兴,杯来盏往,叮当有声。
⑦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猜码的猜码,唱山歌的唱山歌,热闹声此起彼伏。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
⑧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1.题目《农家腊酒浑》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古诗?这样拟题有何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米酒的酿制过程。(6分)
精心选米→_________→晾凉米饭→__________→
撒进酒曲→_________→加热酿酒
3.第⑦段中,“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一句话的三个“飘”字含义是否相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的《游山西村》。
以诗入题,既提示了文章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洗米蒸米
灌进瓦坛
密封等待
不相同 。前两个“飘”字,用的是“飘”的本义,是随风而动的意思 ;第三个“飘”用的是“飘”的引申义,指感情油然而生,人们用酒香、歌声来表达幸福的感觉 。
4.请从第④段画线的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并从词语角度品味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选A。句中“反反复复”“慢慢”等叠音词 ,表现了女人精心选米、耐心蒸米的过程,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
选B。句中“洗”“铺”“灌”“撒”“封”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把女人用心酿酒的过程写了出来。
醇香的米酒,烘托出了年的热闹,表现了人们丰收的幸福。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三、作文(40分)
从山脚到山顶,攀登的不仅是高度更是意志;从黑暗到光明,等待 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憧憬; 从幼稚到成熟, 经历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人生。 请以“从 _______到 _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21分)
1.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4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汹汹新冠( )疫情,一群群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前赴( )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纵然千jūn( )压顶,看淡流言fēi( )语,每一位中国人都在为武汉的同胞们祈( )祷,在这个艰难的冬天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打赢这场没有xiāo( )烟的战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答案:guān fù 钧 蜚 qí 硝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棹(zhào)船 冗(rǒng)杂 家醅(bèi) 熙(xī)熙攘攘
B.闲逛(guàng) 亢(kàng) 奋 锵(qiānɡ) 然 戛(gá) 然而止
C.蕴(yùn)藻 怠(dài)慢 挑剔(tī) 如法炮(páo)制
D.斡(wò)旋 晦(huì)暗 神龛(lǒnɡ) 疏疏(shū)朗朗
答案C (A.bèi—pēi;B.gá—jiá;D.lǒnɡ—kā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散 元宵 偏辟 张灯结彩
B.撺掇 欺侮 纠葛 叹为观止
C.涌跃 严峻 震憾 肆无忌惮
D.婉转 恣意 晃荡 人情事故
答案:B(A.迷—弥 辟—僻; C.涌—踊 憾—撼;D.婉—宛 事—世)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
⑵新年时,(A.注意 B.看重 C.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橱房里。
⑶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A.亢奋 B.兴奋 C.热烈)了。
⑷村上的纨绔少年,恣意的(A.显摆 B.卖弄 C.炫耀)他们的风情。
答案:⑴B⑵C⑶A⑷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父爱无疆,爱得忘我无私,爱得天经地义,父爱犹如那幽幽芳香,沁人心脾。
B.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相当于现在的绍兴、杭州、台州等地)的地方戏。
C.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D. 2万元现金和3辆价值2万余元的摩托车在7名失主兴高采烈的感激声中“完璧归赵”。
答案: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形容行为中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B.绍兴黄酒是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三月份来,希望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林语堂的著作,还有“新青年” “语丝”“新月”等杂志。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答案:C(杂志名用书名号)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D.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答案:C(A.借代B.比喻C.无D.拟人)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作者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C.《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
D.《庆祝旧历元旦》作者林语堂通过对旧历元旦习俗及自己过旧历元旦过程中矛盾复杂心情的描述,透露了作者与传统习俗彻底决裂的决心。
答案:D(尊重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0、仿照格式,在写两个句子。
《社戏》描写了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出你对“童年”的感受。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上树采摘的那枚桑果,让人咀嚼不尽;童年是那只折叠的纸船,让人遐想万千;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曲优美的童谣 让人陶醉其中 那场有趣的游戏 让人久久怀想
11、名著阅读题
⑴《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的。
⑵傅雷分别在什么时候给儿子写的信?
答案⑴傅聪⑵第一封信:在儿子消沉苦闷的时候;第二封信:在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
12、古诗文默写
⑴寡助之至,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⑵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⑶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⑸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杜甫的《春望》中写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亲戚畔之⑵富贵不能淫⑶入则无法家拂士⑷匹夫不可夺志也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时髦,语文老师出了一道关于“口罩”的特别题目,请你参与。
【口罩宣传】
⑴前两天,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如图)
“口罩还是呼吸机,你老看着二选一。”
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对这样的标语,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后来,小文看到一则新闻: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小文问了好多人,仍然不明白意思,后来查了资料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⑴观点一:我觉得这幅标语很好,接地气,通俗易懂,话糙理不糙。“呼吸机”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病危的人躺在病床上输氧的画面,直观地表达出不戴口罩的严重后果,能起到警醒作用,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
观点二:不好,这样的标语虽然能表达出不戴口罩的后果,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但是内容粗俗,而且带有恐吓、歧视、诅咒,与现代社会的文明不匹配。
⑵山川与河流不在同一国界,月光与清风来自同一天空,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悲喜相通。
二、语段阅读
㈠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加点字注音:⑴在浪花里蹿( ) ⑵老渔父( )
答案⑴ cuān ⑵fǔ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⑴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朦胧:
⑵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
答案⑴模糊不清⑵(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甲文中对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对这样的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烘托出“我”看戏时兴奋的心情。
B、点出“豆麦”,为下文“偷豆”埋下伏笔。
C、表现出“我”对江南农村自然景物的热爱。
D、为描写后面精彩的社戏作铺垫。
答案:D
4、甲文中的“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想照应。
5、乙文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生动形象,试作赏析。
运用比喻,把“航船”比喻成“大白鱼在浪花里蹿”,抓住了颜色和动态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船行之快,也委婉地写出了孩子的高兴。
6、乙文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7、甲乙两文有在写法和内容上什么共同特点?
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衬托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㈡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6题。(共23分)
农家腊酒浑
①过年了,农家最缺不了的就是醇香的米酒。
②乡下人不知道什么茅台什么五粮液,装上个金闪闪的盒子,花花绿绿的,很是花哨,拎起来那么惹人注目。他们只知道最好的酒就是用自家后山下那一口四季潺潺而流的泉水酿的,原料就是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田里长的稻子,还有就是到圩上花一两块钱买的酒曲。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加。酿出来的酒纯纯的,虽然不很透明,却略带一种甘甜,入口绵香,回味无穷。
③乡下人过年实际就是喝酒。腊月十几前,把过年用的柴草木炭都准备好了,连牛过冬的稻草都堆得高高的,一家人便围在暖融融的火盆边,把一年中没说的话一股脑儿搬出来烤。女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东西——米酒。如果没有一坛米酒,那年味就淡了。在乡下,不管家里有没有人能喝酒,女人总会酿上满满一坛,尽情地摆在堂屋摆在厨房,让整个屋子飘满醉人的芳香,路过的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这家收成好,日子红火。
④A 精选上好的米,反反复复挑出虫啃坏的,留下一律亮晶晶的颗粒;用山脚下那一口清清的泉水清洗几遍,便放到蒸笼里慢慢蒸。熟了,那米香飘满屋子,让人馋涎欲滴,但这时候是不能动的,尤其是小朋友刚玩回来那脏脏的手,是绝对不能碰的。不干净的东西会败坏酒的清香。B 女人们洗了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雪白的米饭铺到一张干净的簸箩里,让它慢慢地冷下来,再灌进一个早已备好的坛子,撒下酒曲,密密地封上,待上个五六天,让酒气忍不住溢出来。若能远远地闻到香气,就可以开酿了。
⑤架上一口大锅,中间立个高高的蒸笼,笼顶再放一个中号的锅,装满泉水。灶里烧上文火,让蒸气慢慢飘起。蒸笼接根管子,随着蒸气越来越浓,酒便慢慢从管口涓涓流出,顿时,屋里飘满诱人的芳香。
⑥酒灌满了一坛,屋里便整天飘着香香的酒味,年也就开始了。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起,慢慢喝到正月十五,一天一小杯,暖暖身子,一杯一杯地把年喝完。一个人就省着喝一点,若是门前晃过一两个或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便乘着酒兴,大声招呼,叫他们过来陪陪。若是客人很客气,有时候强拉硬扯,非得喝上一两口不可。其实,村里人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酒,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大家一起热闹。喝酒要有声音,才过瘾。不必什么好菜,有一碟花生米就够了,只要大家尽兴,杯来盏往,叮当有声。
⑦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猜码的猜码,唱山歌的唱山歌,热闹声此起彼伏。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
⑧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1.题目《农家腊酒浑》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古诗?这样拟题有何好处?(4分)
答案:陆游的《游山西村》。以诗入题,既提示了文章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2.阅读第④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米酒的酿制过程。(6分)
精心选米→____________→晾凉米饭→____________→撒进酒曲→____________→加热酿酒
答案:洗米蒸米 灌进瓦坛 密封等待
3.第⑦段中,“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一句话的三个“飘”字含义是否相同?(6分)
答案:不相同 。前两个“飘”字,用的是“飘”的本义,是随风而动的意思 ;第三个“飘”用的是“飘”的引申义,指感情油然而生,人们用酒香、歌声来表达幸福的感觉 。
4.请从第④段画线的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并从词语角度品味赏析。(3分)
答案:示例:选A 。句中“反反复复”“慢慢”等叠音词 ,表现了女人精心选米、耐心蒸米的过程,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 。选B 。句中“洗”“铺”“灌”“撒”“封”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把女人用心酿酒的过程写了出来。
5.文章结尾写道:“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醇香的米酒,烘托出了年的热闹,表现了人们丰收的幸福。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答案“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答案: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三、作文(40分)
从山脚到山顶,攀登的不仅是高度更是意志;从黑暗到光明,等待 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憧憬; 从幼稚到成熟, 经历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人生。 请以“从 _______到 _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文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原卷板)
一、积累运用(21分)
1.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4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汹汹新冠( )疫情,一群群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前赴( )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纵然千jūn( )压顶,看淡流言fēi( )语,每一位中国人都在为武汉的同胞们祈( )祷,在这个艰难的冬天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打赢这场没有xiāo( )烟的战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棹(zhào)船 冗(rǒng)杂 家醅(bèi) 熙(xī)熙攘攘
B.闲逛(guàng) 亢(kàng) 奋 锵(qiānɡ) 然 戛(gá) 然而止
C.蕴(yùn)藻 怠(dài)慢 挑剔(tī) 如法炮(páo)制
D.斡(wò)旋 晦(huì)暗 神龛(lǒnɡ) 疏疏(shū)朗朗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散 元宵 偏辟 张灯结彩
B.撺掇 欺侮 纠葛 叹为观止
C.涌跃 严峻 震憾 肆无忌惮
D.婉转 恣意 晃荡 人情事故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
⑵新年时,(A.注意 B.看重 C.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橱房里。( )
⑶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A.亢奋 B.兴奋 C.热烈)了。( )
⑷村上的纨绔少年,恣意的(A.显摆 B.卖弄 C.炫耀)他们的风情。(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父爱无疆,爱得忘我无私,爱得天经地义,父爱犹如那幽幽芳香,沁人心脾。
B.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现在的绍兴、杭州、台州等地)的地方戏。
C.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D. 2万元现金和3辆价值2万余元的摩托车在7名失主兴高采烈的感激声中“完璧归赵”。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B.绍兴黄酒是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三月份来,希望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林语堂的著作,还有“新青年” “语丝”“新月”等杂志。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D.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作者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C.《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
D.《庆祝旧历元旦》作者林语堂通过对旧历元旦习俗及自己过旧历元旦过程中矛盾复杂心情的描述,透露了作者与传统习俗彻底决裂的决心。
10.仿照格式,再写两个句子。
《社戏》描写了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出你对“童年”的感受。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上树采摘的那枚桑果,让人咀嚼不尽;童年是那只折叠的纸船,让人遐想万千;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题
⑴《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的。
⑵傅雷分别在什么时候给儿子写的信?
12.古诗文默写
⑴寡助之至,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⑵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⑶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⑸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杜甫的《春望》中写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疫情期间,口罩成了时髦,语文老师出了一道关于“口罩”的特别题目,请你参与。
【口罩宣传】
⑴前两天,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如图)
“口罩还是呼吸机,你老看着二选一。”
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对这样的标语,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后来,小文看到一则新闻: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小文问了好多人,仍然不明白意思,后来查了资料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语段阅读
㈠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加点字注音:⑴在浪花里蹿( ) ⑵老渔父( )
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⑴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朦胧:_____________
⑵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对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对这样的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烘托出“我”看戏时兴奋的心情。
B、点出“豆麦”,为下文“偷豆”埋下伏笔。
C、表现出“我”对江南农村自然景物的热爱。
D、为描写后面精彩的社戏作铺垫。
4、甲文中的“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5、乙文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生动形象,试作赏析。
6、乙文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甲乙两文有在写法和内容上什么共同特点?
㈡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6题。(共23分)
农家腊酒浑
①过年了,农家最缺不了的就是醇香的米酒。
②乡下人不知道什么茅台什么五粮液,装上个金闪闪的盒子,花花绿绿的,很是花哨,拎起来那么惹人注目。他们只知道最好的酒就是用自家后山下那一口四季潺潺而流的泉水酿的,原料就是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田里长的稻子,还有就是到圩上花一两块钱买的酒曲。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加。酿出来的酒纯纯的,虽然不很透明,却略带一种甘甜,入口绵香,回味无穷。
③乡下人过年实际就是喝酒。腊月十几前,把过年用的柴草木炭都准备好了,连牛过冬的稻草都堆得高高的,一家人便围在暖融融的火盆边,把一年中没说的话一股脑儿搬出来烤。女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东西——米酒。如果没有一坛米酒,那年味就淡了。在乡下,不管家里有没有人能喝酒,女人总会酿上满满一坛,尽情地摆在堂屋摆在厨房,让整个屋子飘满醉人的芳香,路过的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这家收成好,日子红火。
④A 精选上好的米,反反复复挑出虫啃坏的,留下一律亮晶晶的颗粒;用山脚下那一口清清的泉水清洗几遍,便放到蒸笼里慢慢蒸。熟了,那米香飘满屋子,让人馋涎欲滴,但这时候是不能动的,尤其是小朋友刚玩回来那脏脏的手,是绝对不能碰的。不干净的东西会败坏酒的清香。B 女人们洗了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雪白的米饭铺到一张干净的簸箩里,让它慢慢地冷下来,再灌进一个早已备好的坛子,撒下酒曲,密密地封上,待上个五六天,让酒气忍不住溢出来。若能远远地闻到香气,就可以开酿了。
⑤架上一口大锅,中间立个高高的蒸笼,笼顶再放一个中号的锅,装满泉水。灶里烧上文火,让蒸气慢慢飘起。蒸笼接根管子,随着蒸气越来越浓,酒便慢慢从管口涓涓流出,顿时,屋里飘满诱人的芳香。
⑥酒灌满了一坛,屋里便整天飘着香香的酒味,年也就开始了。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起,慢慢喝到正月十五,一天一小杯,暖暖身子,一杯一杯地把年喝完。一个人就省着喝一点,若是门前晃过一两个或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便乘着酒兴,大声招呼,叫他们过来陪陪。若是客人很客气,有时候强拉硬扯,非得喝上一两口不可。其实,村里人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酒,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大家一起热闹。喝酒要有声音,才过瘾。不必什么好菜,有一碟花生米就够了,只要大家尽兴,杯来盏往,叮当有声。
⑦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猜码的猜码,唱山歌的唱山歌,热闹声此起彼伏。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
⑧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1.题目《农家腊酒浑》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古诗?这样拟题有何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米酒的酿制过程。(6分)
精心选米→____________→晾凉米饭→____________→撒进酒曲→____________→加热酿酒
3.第⑦段中,“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一句话的三个“飘”字含义是否相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第④段画线的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并从词语角度品味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三、作文(40分)
从山脚到山顶,攀登的不仅是高度更是意志;从黑暗到光明,等待 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憧憬; 从幼稚到成熟, 经历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人生。 请以“从 _______到 _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