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溶解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溶解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8 21: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4.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实验器材】
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k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k一尝淡了,要妈妈加食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食盐;小k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食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活动与探究)
1.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5 mL水, 搅拌
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冷却
2.结合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小结2: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板书:一、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提问)
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板书):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追问:你再思考上述试验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否相互转化?怎样转化?
操作 是否饱和溶液
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否
再加5 g氯化钠,搅拌 是
再加5 mL水, 搅拌 否

操作 是否饱和溶液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否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是
加热 否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是
冷却 否
5.讲解结晶的原理:热的溶液冷却或溶剂的量减少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
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你认为:已结晶的溶液一定是什么溶液?晶体是否属于该溶液中的溶质?(知识再现: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蒸发结晶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 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为什么?
6.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