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9 07: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选择题(共25小题)
1.1917年11月,中国国内报刊纷纷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乱……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材料所述事件( )
A. 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C.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 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2.“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是指 ( )
A. 新中国建立
B. 巴黎公社革命
C. 十月革命
D. 五四运动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
A. 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 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俄国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
4.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
A. 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 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
D. 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5.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 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6.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
A. 巴黎公社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7.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说明他( )
A. 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 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认识到俄国现阶段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 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8.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十月革命(  )
A.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指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 加剧了俄国与交战国的军事对抗
9.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
A. 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
B. 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 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爆发的起义
D. 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10.马克思于1871年撰写的《法兰西内战》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这场“法兰西内战”的影响之一是( )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B. 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C.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D. 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
11.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B. 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12.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基础
D. 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13.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14.1871年3月,清人张德彝到巴黎为中国使节寻找馆舍,由于巴黎戒严,困顿巴黎,他在游记中记录了当时的见闻,“巴里(黎)无主也,叛勇行令”,并写到这些“叛勇”面对死亡,“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他记载中的“叛勇”是指( )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士兵
B. 普法战争中的法国士兵
C. 巴黎公社的战士
D.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
15.王康在其《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说:“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结果
B. 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 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D. 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16.1998年,弗·拉扎尔夫人曾慨叹:“它”在150年前曾经是使整个世界沸腾起来的“碳”,而15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里所说的“它”指的是(  )
A. 《权利法案》颁布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 俄国二月革命发生
17.“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18.列宁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列宁这句话的本意是( )
A. 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
C. 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19.列宁曾说:“巴黎公社最终结束了这一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过程,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这表明( )
A. 工人斗争推动了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
B. 法国共和观念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中
C. 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度建立
20.《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 )
A.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 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1.十月革命时期的《真理报》副主编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
A. 俄国退出世界大战
B. 发动七月革命
C.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建立苏维埃政府
22.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
A. 英国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 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
23.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 暴力革命
B. 代议制民主
C. 先进的生产力
D. 科学社会主义
24.“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一句话应该出自于(  )
A. 《共产党宣言》
B. 德国古典哲学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国工业革命
25.将下列两幅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两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 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些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成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它成立于哪一年?
(2)材料二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逃往什么地方?
(3)公社的建立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2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里西亚是德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封建主义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交织在一起,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工资很低,过着牛马般的生活,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工人们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他们高唱《血腥的屠杀》战歌,痛斥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们的心肝五脏!”工人们捣毁工厂主的住宅和机器,焚烧了票据、帐簿和仓库,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展开了搏斗,表现得十分顽强、勇敢。政府调来了大批普鲁士增援部队,起义才被镇压下去。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他(梯也尔)想恢复帝制,但又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129页
材料三 933 年9 月,蒋介石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百度百科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指出其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从思想和实践方面论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本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兰开厦事件》
材料二 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
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1843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 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等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方式又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11月”和“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可以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A项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B项是巴黎公社,与题干要求不符;C是二月革命,与题干不符。
2.【答案】C
【解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 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使俄国从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4.【答案】B
【解析】“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是二月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而“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是指十月革命,这是无产阶级革命。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5年”,由“历史表明”可以知道这里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所以B是在修正原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社会状况。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梦话”表明普列汉诺夫反对《四月提纲》所主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故A、C、D三项错误;“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说明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
8.【答案】C
【解析】 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资产阶级统治,A项说法不严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B项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C项正确;十月革命之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因为当时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没有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故应选C。
10.【答案】D
【解析】做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法兰西内战”指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而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之一则是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所以本题答案是D。
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可知,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所以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二月革命之后至七月流血事件之前,俄国所处的形势就是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C
【解析】A项属于二月革命的成果;B项属于十月革命后俄国发展的方向;D项说法过于绝对。 综合上述分析,这两场革命及其之后的国内战争为俄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选 C 项。
13.【答案】A
【解析】第①项表明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第②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均体现了“《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第③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
14.【答案】C
【解析】1871年3月,巴黎爆发了工人起义,他们在遭到当时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镇压时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地点可确定“叛勇”是指巴黎公社的战士。所以答案选C。
15.【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既是……也是……”的表述可知,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C符合题意;彼得大帝和十月革命没有关系,排除A;当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是一战激化了矛盾,所以十月革命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排除B;十月革命和启蒙运动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故选C。
16.【答案】B
【解析】题眼是“150年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它”所出现的时间是184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于1871年,故C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 列宁观点旨在说明,所有的革命阶级都把夺取国家政权看作是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革命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这表明列宁希望革命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把国家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
18.【答案】B
【解析】这句话是列宁对俄国的认识,“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俄国人民遭受资本主义的剥削,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指的是俄国人民还要遭受封建主义的剥削。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可知A正确;B、C、D材料没体现。
20.【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第二次革命”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俄国革命要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在十月革命后;B项是二月革命;D项是十月革命后。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俄国,于1917年4月在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列宁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C项。
22.【答案】B
【解析】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之后爆发了三次非常著名的工人运动,许多的思想家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出现了三位空想社会主义学家:欧文、傅立叶、圣西门,因此选择B选项。
23.【答案】C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已很难容纳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它。因此,置资产阶级于死地的武器是先进的生产力。故选C项。
24.【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可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故A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图一中的列宁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领导了十月革命。图二攻打冬宫,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两图反映的主题是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6.【答案】(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特点: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马克思,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即可得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列宁,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即可得出,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本问实际上是在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再结合所学关于俄国革命道路特点,不难得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即俄国是“城市中心”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比较容易入手,从而,本问比较简单。审题和作答时候,重点注意把握以下维度: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革命道路的选择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够照搬他国革命道路模式等。
27.【答案】(1)无产阶级政权。1871年。
(2)资产阶级政府。逃往凡尔赛。
(3)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28.【答案】(1)意义:事件反映的是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它标志着德国无产阶级走上了独立的政治斗争的道路。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关系: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其失败说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完善和发展。梯也尔因惧怕工人运动,不敢复辟帝制,促成了1875年的一票共和。
(3)错误的本质:理论脱离实际。
成就: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实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运用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先从材料信息“西里西亚是德国纺织业”“1844年”得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再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意义”和“关系”即可。
(2)据材料二“他(梯也尔)想恢复帝制,但又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再结合史实作答,注意分析要全面。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本质可知是理论脱离实际;第二问再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作答,联系国共十年对峙的内容分别回答其思想和实践。
(4)总结三段材料回答。根据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运用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比如毛泽东的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9.【答案】(1)自发斗争阶段中的“卢德运动”。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2)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3)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阶段。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工人运动阶段特征的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斗争水平、斗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有所提高。材料一中的“打进”工厂,表明工人阶级的斗争仍处在自发的斗争阶段。材料二中的“普遍选举”表明工人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自觉的斗争阶段,材料三中的“夺取政权”表明工人阶级的斗争水平进一步发展。在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时,要注意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思考。
30.【答案】(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暴力夺权。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要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准确理解材料中列宁在这段时期内对采用何种方式夺权观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