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3)了解还原反应。
2.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2)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大戏台 书画苑 播放自制小视频“瞧瞧碳单质这一家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但它们都属于碳的单质,那么它们有没有相似之处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碳家族,探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小实验: “变脸”好戏总在后头,要等冷却后才能看到奇迹。咱们先到别处逛逛。展示古代字画这些字画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墨色依然不变,说明碳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常温稳定 【设问】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稳定?【展示图片】生活中体现或利用碳稳定性的事例 认真观看 倾听 充满好奇, 认真观察 欣赏,倾听; 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东暖阁 炼铜作坊 总结收获 前景展望 【作业】 播放视频“地下煤炭气化技术” 【设问】你能不能迅速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发现?【板书】可燃性展示案件“金刚石哪里去了”展示古人炼铜场景 【走进实验室】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强调注意事项【设问】从微观上分析,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呢? 【设问】这个反应,体现了碳的什么性质呢? 【板书】还原性 【过渡】在工业上,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碳的还原性来炼铁。你能不能类比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问】碳能否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呢? 再次展示地下煤炭气化 【刨根问底】展示问题,回扣大戏台【总结与收获】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走过的只不过是碳家族的冰山一角 展示庞大的碳家族【前景展望】 小结 展示作业1、小组调查身边有关碳单质的用途2、撰写“我眼中的碳家族”小论文3、导学案学以致用 认真观看,寻找熟悉的信息。书写方程式,组长检查组员的书写 思考并回答 学生破案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取出老师制作的演示板,模拟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 汇报分析结果 回忆氧化反应、氧化性,结合课本内容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以致用 豁然开朗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解答大戏台的秘密 回忆并展示 畅所欲言 观看并为之震惊 充满期待 明确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
常温稳定
可燃性
还原性
组成
相同
结构
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
金刚石
石墨
C60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