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
2.如图所示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 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种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
(第2题) (第4题)
3.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4.如图所示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托盘 C.餐桌 D.墙壁
5.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如图所示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8.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 km/h。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s,则隧道长度约为( )
A.60 m B.600 m C.2 160 m D.7 776 m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10.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11.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
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_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 cm,此记录结果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14.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15.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在某次测试中,该车的平均速度约为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
16.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列车正以300 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 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 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______(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___(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_____m。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8.如图所示是“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
19.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0.情景: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小明发现,在下坡时,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似乎也越来越快?
问题:从斜面上自由滑下时,物体的速度怎样变化?
猜想: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器材:小车、长木板、木块、卷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
①用木块和长木板组成斜面,如图所示,用卷尺量出斜面的长s1。
②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③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点处,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实验数据:
路程/m
运动时间/s
运动速度/(m·s-1)
全程s1=0.6
t1=0.5
v1=
上半程s2=0.3
t2=0.3
v2=
下半程s3=s1-s2=0.3
t3=t1-t2=0.2
v3=
(1)将表中空格填写完整。
(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8分,共24分)
21.最近,南京服务网络平台上线了“共享汽车”服务,如图所示是“共享汽车”中的某品牌纯电动汽车,它不仅环保,而且使用成本还不到传统汽车的。
(1)某市民驾驶该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若以该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该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6 min,求通过的路程。
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
(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3.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 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一、1.C 点拨: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m,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2.D 点拨: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8 cm左右,由平时的观察知道,一般5号电池的高度比中学生拳头宽度小一些,则5 cm=50.0 mm,故选D。
3.B 点拨: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认为地面在向飞机运动,是以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垂直降落,故B正确。
4.B 点拨: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则机器人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5.A
6.C 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1===10 m/s,汽车的速度v3=54 km/h=
m/s=15 m/s。
7.A 点拨: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A图像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符合题意;B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C图像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是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8.B 点拨:高铁速度为v=216 km/h=60 m/s,车厢通过隧道用了t=10 s,根据v=得,隧道长为s=vt=60 m/s×10 s=600 m。
9.C 点拨:0.3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 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5 m/s。
10.D
11.D 点拨:跳远测试时,应该选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自己为参照物;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 m/s;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平均速度为v==≈4.17 m/s,小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小明更快,故选D。
12.C 点拨:汽车行驶这120 km所用的时间是t=+=+=2.5 h。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
二、13.0~10;不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为0~10 cm;刻度尺一大格是1 cm,又分成10个小格,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为1 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使用该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为分度值,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 cm,其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0.1 mm,与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致,因此该测量结果不正确。
14.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
15.25;运动
16.刻度尺;停表;气泡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气泡的速度为2.5 cm/s)
17.南;北;800 点拨:由题知,高铁列车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列车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高铁列车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v=
300 km/h-120 km/h=180 km/h=50 m/s,根据v=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s=vt=50 m/s×16 s=800 m。
三、18.(1)停表 (2)慢;正 点拨:(1)根据v=可知,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停表。(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19.(1)路程;时间 (2)刻度尺 (3)先变大后不变;0.16
点拨:(1)由v=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2)测量路程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手表。(3)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在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v===0.16 m/s。
20.(1)1.2;1;1.5
(2)物体从斜面上自由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四、21.解:(1)运动
(2)路程s=vt=36 km/h×h=3.6 km。
22.解:(1)从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70 m-
60 m=10 m,故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v===20 m/s。 (2)请勿超速行驶。
23.解:(1)设小明父亲经过时间t后追上小明,此时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即s小明=s父亲,5 km/h×(5× h+t)=10 km/h×t,解得t= h=5 min。
(2)出发5 min后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 km/h×5× h=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v=v1+v2=5 km/h+10 km/h=
15 km/h,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经历的时间t′===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v2t′=10 km/h× h= km≈0.28 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 km-0.28 km=1.72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