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精选同步习题(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精选同步习题(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1 12:22: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解: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G;
B、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F=G;
C、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3股,则F=G;
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F=G。
由以上可知: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C。
故选:C。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装置是(  )
A. B. C. D.
解:
A、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是动滑轮,只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有2段绳子,动力的方向向下,可以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是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有3段绳子,动力的方向向上,可以省力,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A上升 B.A下降 C.A、B均静止 D.无法判断
解: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B。
4.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F1=F3 D.F2=F4
解:甲图是一个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F1=(G物+G动);当拉力与竖直方向有夹角,由于夹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F2>F1;
乙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F3=F4=G物。
故选:B。
5.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解:第一个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1=f;
第二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
第三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的拉力等于两股绳子向左的拉力,即F3=2f;
由此可得F2<F1<F3。
故选:D。
6.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则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30N B.45N C.60N D.300N
解:
如图所示,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2,则F=f,
因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所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2F=2×30N=60N,故C正确。
故选:C。
7.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

A.3N B.6N C.11N D.22N
解:
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n1=3,n2=2,
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设动滑轮的重力为G轮,
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则拉力分别为:F1=(G1+G轮),F2=(G2+G轮),
由题知F1=F2,
所以(G1+G轮)=(G2+G轮),
即:(60N+G轮)=(38N+G轮),
解答动滑轮的重力:G轮=6N。
故选:B。
8.如图所示,G=200N,滑轮重G′=40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摩擦及绳重)(  )

A.F=440N,并向上移动4m B.F=440N,并向上移动1m
C.F=240N,并向上移动4m D.F=240N,并向上移动1m
解:这是动滑轮的一种特殊使用方法,实质可看做杠杆的变形,支点为O,OA相当于动力臂,OB相当于阻力臂。它的特点是费1倍的力却省一半的距离,如图所示。
所以,施加的力F=2G=2×200N+40N=440N,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h=×2m=1m。
故选:B。
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别是(  )

A.F=20N,f=20N B.F=10N,f=20N
C.F=20N,f=10N D.F=10N,f=10N
解:图中实质是一个动滑轮,绳子两端的力相等,都为10N,轴上的力F等于绳子两端的力的和为20N;
物体匀速运动,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选:C。
10.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2<F1<2F2 C.F1=2F2 D.F1>2F2
解:由图知,
(1)动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1,墙壁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墙,木板A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木板,
由于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F1=F墙+F木板,
由于同一根绳子各处的拉力相等,所以F木板=F1,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动滑轮对木板A的拉力为F动=F木板=F1﹣﹣﹣﹣﹣﹣﹣﹣﹣﹣①;
(2)物块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绳子对它向左的拉力F2,木板A对它向右的摩擦力fA对B;由于物块B保持静止,所以F2=fA对B;
木板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动滑轮对木板向右的拉力F动,物体B对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B对A,地面对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
由于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F动=fB对A+f地面﹣﹣﹣﹣﹣﹣﹣﹣﹣﹣﹣②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fB对A=fA对B=F2﹣﹣﹣﹣﹣﹣﹣﹣﹣﹣③
由②③可得F动=F2+f地面,
即F1=F2+f地面,
也就是F1=2F2+2f地面,
所以F1>2F2。
故选:D。
1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40kg的重物在2s内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g=10N/kg)(  )

A.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150N
B.重物的速度是1m/s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D.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是2m/s
解:
A.重物的重G=mg=40kg×10N/kg=400N,
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F=(G+G动)=(400N+50N)=150N,故A正确;
B.重物的速度:v===1m/s,故B正确;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故C正确;
D.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3m/s,故D错误。
故选:D。
12.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600N,受到的摩擦力为300N,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匀速直线运动了2m(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100 N B.拉力F的大小为200 N
C.绳自由端移动了4 m D.绳自由端移动了1 m
解:
由图知,n=2,
(1)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f=×300N=150N,故A、B都错;
(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物=2×2m=4m,故C正确、D错。
故选:C。
13.如图所示,吊篮重400N,动滑轮的总重为50N,定滑轮重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  )

A.218 N B.220 N C.210 N D.236 N
解: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由于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则人的拉力F=(400N+50N+600N)=210N。
故选:C。
14.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B.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6m/s
解:
(1)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故拉物体的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拉力F=(G轮+f地)=(20N+200N)=110N;
故B错误;
(2)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己体重减去拉力,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F=510N﹣110N=400N,故A正确、C错误;
(3)因为n=2,故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物体速度的二倍:即v=2×0.02m/s=0.04m/s,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 改变动力方向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1)图中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动力的方向;
(2)吊桥的重心在中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吊起桥的过程中,从支点O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变小,即阻力臂变小。
故答案为:改变动力的方向;变小。
16.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重力600N,平板重200N,小滑轮重力60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 185 N,人对平板的压力为 415 N。

解:
如图1所示,将人、平板看作一个整体,有3段绳子承担整体的重(注意:3段绳子上的力不同),

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有:F2+F1+F1=G人+G板=600N+200N=800N﹣﹣﹣﹣﹣﹣﹣﹣﹣﹣①,
如图2,以小滑轮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2=2F1+G轮﹣﹣﹣﹣﹣﹣﹣﹣﹣﹣﹣②
②代入①可得:2F1+G轮+F1+F1=800N,
整理可得:4F1+G轮=800N,
所以,4F1=800N﹣G轮=800N﹣60N=740N,
解得人拉绳子的力:F1=185N;
由于绳子对人有向上的拉力F1,则人对平板的压力:F压=G人﹣F1=600N﹣185N=415N。
故答案为:185;415。
17.王师傅装修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往楼上运送空心砖。已知装物箱重250N,每个滑轮重50N,每块空心砖重20N(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若王师傅拉钢丝绳的力是600N,则一次能匀速提升 75 块砖。若某次提升中,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500N,拉力的功率是250W,则将空心砖匀速提升10m,需要的时间是 1 min。

解:(1)∵G动=50N;G箱=250N,F=600N
则G物=3F﹣G动﹣G箱=3×600N﹣50N﹣250N=1500N,
又一块砖G1=20N,一次提升的砖的数量为n===75块;
(2)将空心砖匀速提升l0m,拉力移动的距离s=3h=3×10m=30m,又F′=500N,此时拉力做功W=F′s=500N×30m=15000J
∵P=,
∴t===60s=1min
故答案为:75;1。
18.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N,某人在5s内用4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0.4 m/s,拉力做功为 8 J,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8 N.(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解:
由图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物=2×1m=2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0.4m/s;
拉力做的功:W=Fs=4N×2m=8J;
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由F=f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F=2×4N=8N;
故答案为:0.4;8;8。
19.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N,物体A移动的速度为0.2m/s,则拉力F的大小为 20 N,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 0.1 m/s,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N。

解: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则物体A受到拉力为10N;
又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10N;
故拉力F=2f=2×10N=20N。
由于动滑轮有两段绳子吊着滑轮,所以费2倍的距离,即费2倍的速度,故F的速度是A运动速度的一半,故F的速度是0.1m/s。
故答案为:20;0.1;10。
20.如图所示,GA=10N,GB=20N,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物体A上,使A向右匀速滑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8 N,拉力F为 18 N.(已知物体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摩擦力f与表面所受的压力FN成正比,且=0.2,不计绳、弹簧秤、滑轮的重力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解:根据题意知,当A向右匀速滑动,A、B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对A受力分析有:

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
FA+f1=F﹣﹣﹣﹣﹣﹣﹣﹣﹣﹣﹣①
FN=GA=10N﹣﹣﹣﹣﹣﹣﹣﹣﹣﹣②
对B受力分析有:

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
FB=f+f1′﹣﹣﹣﹣﹣﹣﹣﹣﹣﹣﹣﹣﹣③
FNB=FN′+GB﹣﹣﹣﹣﹣﹣﹣﹣④
其中FN与FN′、f1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FN=FN′、f1=f1′;
由于物体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摩擦力f与表面所受的压力FN成正比,且=0.2,
所以,f1′=f1=0.2FN=0.2×GA=0.2×10N=2N,
f=0.2FNB=0.2×(FN′+GB)=0.2×(10N+20N)=6N,
由③得:FB=f+f1′=6N+2N=8N,
对于滑轮组,则弹簧秤的示数为FB,由于滑轮组的绳子股数n=2,则FA=2FB=2×8N=16N,
由①得:F=FA+f1=16N+2N=18N。
故答案为:8;18。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在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受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①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可以省力 。
②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0.2 牛。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 拉力方向不同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拉力与竖直方向角度越大越费力 。

解:①比较了实验序号1、2、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对应的物体重力,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可以省力;
②由F=(G+G′)得,滑轮的重力G′=2F﹣G=2×0.6N﹣1N=0.2N;
③当提升重物相同时,所用拉力的方向不同,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可知拉力方向不同影响拉力的大小;
④观察图片分析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
故答案为:①可以省力;②0.2;③拉力方向不同;④拉力与竖直方向角度越大越费力。
22.(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 3 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 方向 ,不改变力的 大小 (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力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 等于 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 3 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 7 N的支持力。

解:
(1)以甲为研究对象,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绳对甲的拉力F=G甲=3N;
(2)a.使用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b.图1中,b绳对乙施加拉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b绳同时施加拉力,所以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说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b绳的拉力;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3)以乙为研究对象,乙受向上的拉力、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
因为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F支=G乙,
则地面对乙的支持力:F支=G乙﹣F=10N﹣3N=7N。
故答案为:(1)3;(2)a.方向;大小;b.相互作用力;等于;3;(3)7。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为100kg,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80N的拉力F,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动滑轮重力
(2)拉绳的速度。

解:(1)因为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由图可知,n=3,
由力的方向可得,F=(f+G动),
动滑轮重,G动=nF﹣f=3×80N﹣200N=40N;
(2)物体的速度,v===0.2m/s,
拉绳的速度,v绳=nv=3×0.2m/s=0.6m/s。
答:(1)动滑轮重力为40N;
(2)拉绳的速度为0.6m/s。
2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体积为60d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取g=10N/kg,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
(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多大?
(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A相连,而连接滑轮组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的体积多大时绳子会断?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绳子股数是4,物体重力G物=mg=140kg×10N/kg=1400N,物体体积V物=60dm3=0.06m3
(1)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了水对他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F浮=ρ水V物g=1.0×103kg/m3×0.06m3×10N/kg=600N。
此时机械效率:
η==,
由此公式可得:
F===250N;
(2)由图可知,F=(G﹣F浮+G动),G动=nF﹣G+F浮=4×250N﹣1400N+600N=200N,
“滑轮组绳索能承受到最大拉力为350N”即此时拉力F′=350N
设物体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为V露,则有:
F′=(G﹣ρ水g(V﹣V露)+G动),nF′+ρ水g(V﹣V露)=G+G动
代入数据,4×350N+1×103kg/m3×10N/kg(0.06m3﹣V露)=1400N+200N,
解得:
V露=4×10﹣2m3;
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物﹣V露=0.06m3﹣0.04m3=0.02m3,
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02m3=200N。
答:(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250N;
(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而滑轮组绳索能承受到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面体积为4×10﹣2m3时,绳子会断;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200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滑轮》精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装置是(  )
A. B. C. D.
3.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A上升 B.A下降 C.A、B均静止 D.无法判断
4.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F1=F3 D.F2=F4
5.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6.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则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30N B.45N C.60N D.300N
7.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

A.3N B.6N C.11N D.22N
8.如图所示,G=200N,滑轮重G′=40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摩擦及绳重)(  )

A.F=440N,并向上移动4m B.F=440N,并向上移动1m
C.F=240N,并向上移动4m D.F=240N,并向上移动1m
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别是(  )

A.F=20N,f=20N B.F=10N,f=20N
C.F=20N,f=10N D.F=10N,f=10N
10.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2<F1<2F2 C.F1=2F2 D.F1>2F2
1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40kg的重物在2s内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g=10N/kg)(  )

A.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150N
B.重物的速度是1m/s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D.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是2m/s
12.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600N,受到的摩擦力为300N,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匀速直线运动了2m(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100 N B.拉力F的大小为200 N
C.绳自由端移动了4 m D.绳自由端移动了1 m
13.如图所示,吊篮重400N,动滑轮的总重为50N,定滑轮重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  )

A.218 N B.220 N C.210 N D.236 N
14.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B.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6m/s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重力600N,平板重200N,小滑轮重力60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   N,人对平板的压力为   N。

17.王师傅装修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往楼上运送空心砖。已知装物箱重250N,每个滑轮重50N,每块空心砖重20N(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若王师傅拉钢丝绳的力是600N,则一次能匀速提升   块砖。若某次提升中,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500N,拉力的功率是250W,则将空心砖匀速提升10m,需要的时间是   min。

18.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N,某人在5s内用4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拉力做功为   J,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19.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N,物体A移动的速度为0.2m/s,则拉力F的大小为   N,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   m/s,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0.如图所示,GA=10N,GB=20N,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物体A上,使A向右匀速滑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N,拉力F为   N.(已知物体A、B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摩擦力f与表面所受的压力FN成正比,且=0.2,不计绳、弹簧秤、滑轮的重力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在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受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①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
②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2.(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   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   ,不改变力的   (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   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   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   N的支持力。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为100kg,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80N的拉力F,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动滑轮重力
(2)拉绳的速度。

2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体积为60d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取g=10N/kg,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
(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多大?
(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A相连,而连接滑轮组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的体积多大时绳子会断?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