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9 07: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史海拾贝 三宝公的来历
这一年,三宝公郑和带领着许多船只,来到澎湖海面,忽然发现一种怪鱼在船队间穿来串去,兴风作浪。驱赶怪鱼的刀棍都被它的尾巴卷走了。突然间,一股巨浪冲到船上来,一个舵手来不及回避,被那闪电般的浪尾巴卷进海里去了。船队的人都很慌乱,郑和只好下令船队返航,停泊泉州港,差人昼夜赶入京都上奏皇帝。
原来,那海上的怪物就是凶恶成性的鳄鱼。
泉州知府听郑和说在海上遇到了这种怪物,想起早在唐代时,大学土韩愈因为进谏劝阻迎佛骨,被唐皇贬到广南做刺史,曾经看到这种鳄鱼为害作恶,那时他作了一篇祭鱼文,据说赶走了这怪东西,因此建议郑和也试试。
郑和听了觉得好笑,那祭文如果顶用,此怪还会出现吗?他正在踌躇,拿不出好主意,京都圣旨到来,御赐他三件宝贝:
第一件是珠冠。这珠冠不比寻常太监戴的那宫冠,中间有一粒宝珠,毫光四射,照着眼睛都张不开呢!
第二件是麝尾。郑和本来就有一把麝尾,只是这把麝尾很特别,他拿到手上就知道它是真正的尾制造的。说起麝尾这种宝贝,世间很军见,俗称“四不像”,可见它贵重到什么程度了!
第三件是蟒甲。蟒甲上除了一个护心宝镜外,还绣上许多贵重的珠子。
郑和将御赐三宝穿戴起来,满堂珠光灿烂,非常威武。以后他就穿“三宝”渡洋到了目的地。大家都认定他是借皇帝的“天威洪福”才把那怪鱼赶跑的——这就是“三宝”的来历。
至今,马来西亚还保留着三宝洞和三宝井,菲律宾有三宝颜市,泰国有三宝祠,印尼有三宝垅市,合里岛邦的格利县有三宝灶婆公庙等等。由于天朝赐给郑和三件宝贝,人们才称呼他为“三宝公”。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课前准备:
1、唐朝时中外交流的典型史实有哪些?
2、宋朝时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如何?
3、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明朝对外关系的典型史实。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原因)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念解析:西洋:明朝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3、概况 :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规模空前,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最多时有船200艘,最少也有60余艘。
人数
首次出海就有2.7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所载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金银货币。
中外对比:
事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
时间
次数
1404—1433年7次
1492—1504年4次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
27800
1500
人数多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多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船只大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范围广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先进
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5、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政府的支持。
(2)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3)造船技术的发达。
(4)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5)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6、郑和下西洋的消极影响
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7、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你有什么感想。
(1)、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开放交流、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
(2)、我们要发展经济,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人物简介:
戚继光(1528—1587年),山东登州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
从此倭患终被荡平。
2.概况
(1)戚继光整顿军队
①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②举措: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③结果: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2)戚继光抗击倭寇
①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②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福建、广东两地倭寇。至此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4、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机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史实: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 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葡萄牙侵入澳门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上述材料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
BCB
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他具有不计个人得失,拯救百姓于水火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