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9 07: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北宋·柳永
第一部分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
密集的人口 繁忙的商业 丰富的娱乐
宋开封、元大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北 宋 开 封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悄然变化
的城市:
市(商业场所)坊(住宅区)界限被打破,
布局更为自由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市民阶层是一群脱离农业生产,有 钱 、有 闲 、又有 情趣 的群体。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我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交易
庙会
表演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我想娱乐又想购物,找什么场所呢?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想象一下你在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活动?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蹴踘图
杂技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我选择在哪些节日去都市逛会更热闹呢?
《古代风俗百图》之燃爆竹
《古代风俗百图》之放灯
《古代风俗百图》之挂五彩线
《古代风俗百图》之走月亮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诗词节日连连看
行走都市 品味生活
思考:宋元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艺人们表演,是要向观众收费的。艺人们把自己的表演才能作为“商品”,“卖给”观众。这是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前,商品是实物,现在,表演才能不再是实物。)
第二部分

宋词元曲
雅俗共赏
宋词元曲 雅俗共赏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词的特点:
词的发展:
词出现于唐,经五代到两宋,有很大发展。
词的格式: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宋词元曲 雅俗共赏
宋词代表人物及写作特点
豪放(悲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剪梅》
《声声慢》《醉花阴》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豪迈飘逸(奔放)
委婉、细腻、清秀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宋词元曲 雅俗共赏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
元曲的组成:
艺术特点:把音乐、歌舞、
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曲四大家”
宋词元曲 雅俗共赏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活动:杂剧欣赏
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第三部分

《资治通鉴》
借古喻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材料:“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体例:编年体通史巨著
内容: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历史
地位:与司马迁《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借古喻今
思维导图 整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