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9 11: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结合交通与通信的发展状况,了解交通和通信
的发展对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
2.通过分析交通发展和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
的关系,理解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
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 、
、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
生产与消费
1.交通和通信的作用
工业与农业
地区与地区
联系纽带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后, 、火车、 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出现,使人们可以快捷、舒适地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
轮船
飞机
当今社会,移动电话、传真等先进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以 为核心的 ,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 的进程。
计算机
网络通信
全球化
通信工具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更加快捷;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交往的形式;增强了国际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聚落形态:
块状、带状、星状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
、 、 、在从乡村演变为城市的
进程中, 和 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 及其 方向。
交通运输方式
布局
形态
扩展
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成 。
带状
等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地铁、高架路
块状
带状
星状
(3)现代,汽车、高速公路时期-------多层次星状、城市群、带
(1)古代,帆船、马车时期------块状、带状
(2)近代,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星状
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图中曲线为地租等值线。在图中A、B、C、D处选择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并用图标标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
A为商业区 C为工业区 B为住宅区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市区
公路
市中心和街 道两侧城市环路与干线公路交汇
城市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和工业区之间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核心区
城市经济的主导,在城市地域中集聚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土地利用最广泛

分布

在功能区中的地位

沿江、沿海以及 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 或地理位置适中的 附近地区,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铁路、公路
枢纽地带
边境线
商业中心往往与 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生产的各种商品。
交通枢纽
城市商业网点多以 为原则,建立在 或 附近。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
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大商业
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提供的 条件。
河流
运输
2.乙地商业发展前景比甲地
广阔的原因是 。
乙地位于道路与河流的交汇处,为交通枢纽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原因是位于
处,有大量 在此中转。
两河交汇处
人流和物流
4.丁城市则处于 ,因此它既是 港,又是 港。
河流入海口


5. 城市最有可能发展为本区域的最大商业贸易中心。

针对性练习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
平原
地势崎岖
地形平坦
商业网点密度大
人口少、购买力低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
人口密集购买力强
交通运输线路密集方式多样
区际商品流通频繁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商业网点密度小
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的差异原因比较:
区际商品流通难建立,主要满足当地购物需求
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图       ,表示平原商业网点的是图       。                     
(2)图甲、乙比较,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是图  其主要原因是
       。



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商业网络难建立,人口稀少,腹地窄,商品生产、消费量小
读某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四地最有可能
发展成为商业网点
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3.促使该商业网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 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 交通便捷,人口众多
D. 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C
商业
网点
聚集
人流物流
集散中转
便捷交通
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西安市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城市几何中心
城市环路
干线公路
城市环路与干线公路交汇处
次级商业区
次级商业区
次级商业区
次级商业区
市中心商业区
交通条件的改变,凤庆县城的商业网点布局发生了很大
变化。交通方便的地方,商业繁荣。
省道312(老路)
省道312(新路)
1号路
滇红北路
交通条件的改变,凤庆县城的城市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交通南北方向方便,城市就往南北方向发展。
省道312(老路)
省道312(新路)
(1)1949年以前该市的
城市形态呈______状,
街区沿________伸展,
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
主要运输方式以 _____
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
呈_____状,形成原因
是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河道
水运

铁路、公路的发展,使城市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布局和方式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阜阳城北①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 。
阜阳对外交通主要依赖泉河水运
颍河大闸
第一次变迁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变迁是由于在三里河南段的颍河上修建颍河大闸,航运因此不便;第三次变迁是由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后来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市成为重要的铁路输纽。
颍河大闸
第一次变迁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变迁是由于在三里河南段的颍河上修建颍河大闸,航运因此不便;第三次变迁是由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后来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市成为重要的铁路输纽。
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到三里河一带,原因
是 。说明城市的分布向 的位置移动。
泉河淤塞
交通便捷
颍河大闸
第一次变迁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变迁是由于在三里河南段的颍河上修建颍河大闸,航运因此不便;第三次变迁是由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后来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市成为重要的铁路输纽。
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
的 城市,火车站附近相继形成了 区
和 区。
工业
工业
仓库
颍河大闸
第一次变迁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变迁是由于在三里河南段的颍河上修建颍河大闸,航运因此不便;第三次变迁是由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后来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市成为重要的铁路输纽。
图中①→②说明了交通线的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衰落
图中③→④反映了交通方式由以 为主变为以 主
这说明交通线的 也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河运
铁路运输
发展
颍河大闸
第一次变迁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变迁是由于在三里河南段的颍河上修建颍河大闸,航运因此不便;第三次变迁是由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后来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市成为重要的铁路输纽。
总体而言,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
该地区聚落 的变化。
空间形态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寻址的有利条件是
、 ,有此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水运便利
生产、生活取水方便
交通
做一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地区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寻址的条件。
①拟建服装批发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铁公路、交通便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A市计划在周围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A市临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2.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中国西南地区乃至整
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的国际性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昆明
老城区与呈贡新区之间,东临昆玉高速,西临新昆洛路,
北靠广福路。该商贸城的区位选择体现了( )。
A.市场最优为原则 B.便民最优为原则
C.地形最优为原则 D.交通最优为原则
D
3.右图所示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点基本沿着铁路线分布 
B.丙地有可能形成该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C.铁路修建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地形崎岖
D.铁路弯曲的主要目的是避开河流

4.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变小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0世纪90年代末后,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最可能在
(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B.沿环线高架路均匀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汇处 D.围绕老商业区均匀分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及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计划建设两个商贸中心,比较合理设置是
( )(双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