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9 11: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前情回顾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强唐弱宋
一、宋代经济的发展
1.沃野千里话农桑——农业的发展
2.匠心独具冠天下——手工业的兴盛
3.东京梦华汴梁城——商业贸易的繁荣

本课概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沃野千里话农桑
——农业的发展
大中祥符四年帝(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志》


(1)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秧马






苏湖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成熟


充足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1)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天下产茶者七十郡半。

——丁谓《北苑焙新茶并序》
宋《文会图》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2)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
2.匠心独具冠天下
——手工业的兴盛
材料二:北宋时期,金华“民以织为生,号称衣被天下;义乌县有山谷之民,织罗为生。
——张学舒《两宋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宋代,蜀以冰纨绮秀之物冠天下……宋代的蜀锦技艺精湛、纹样精美……
——黄修忠《宋代时期的蜀锦技艺》
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
(1)丝织业
北宋缂(kè)丝紫地花卉鸾鹊纺织物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1)丝织业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南宋棉毯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纺织工具。
(2)纺织业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汝窑
(3)制瓷业
定窑(河北曲阳)
汝窑(河南宝丰)
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
哥窑(浙江龙泉)
(4)制瓷业

瓷都

南宋时期,江南成为制瓷业重心
(4)制瓷业
福建泉州出土的
宋代海船

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底部为龙骨。船侧板为三层木板叠合,底板以二层木板叠合。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水平很高。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造船业



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市舶司
(4)造船业
“宋高宗云: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4)造船业
3.东京梦华汴梁城
——商业贸易的繁荣
材料一: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茶坊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临安是全国商业最为繁华的城市。城内城外集市与商行遍布,早市夜市通宵达旦。
——徐吉军《南宋临安工商业》





开封


杭州
(1)城乡商业的发展

西市
东市
夜市
早市
说一说:宋代都城与唐代都城在商业布局上有哪些不同?
(1)城乡商业的发展

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货郎图》
一个走乡串卖日用品的老货郎,挂着挂满货物的货担来到村头的大树下。担子上的货物琳琅满目,老货郎笑容可掬地一手摇着拨浪鼓,一手给孩子们拿着玩具。


都市商业活动辐射到乡镇

(1)城乡商业的发展
宋代四川市场上流通的是铁钱,十个铁钱作一个铜钱使用。一贯铜钱折十贯铁钱。不要说大商贾的巨额交易,一般街市的买卖,用三五贯钱,使用的铁钱重量就达三五百斤····
——石瑄《古代鉴藏》


市场流通金属货币,交易不便。
(2)货币制度的变化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经济发达的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与铜钱一起通行于市场。
(2)货币制度的变化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 《宋史》
苏湖粮仓

商业中心

造船中心




世界商港


瓷都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唐代
中期
南宋
时期
经济中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南朝
时期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阅读以下材料,你能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材料四:宋代政府致力于兴办农业推广事业,或优良品种,或新式农具,或新的种植方法等,都进行推广。
——李成贵等《宋代的农业推广》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材料三:宋代,南方相比于北方,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沛。
——傅筑夫《两宋社会经济史》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
丝织业
纺织业
制瓷业
货币制度的变化
城乡商业的发展
造船业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粮食作物

原因
表现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