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2.3氧气 第二课时(经典好题+精妙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2.3氧气 第二课时(经典好题+精妙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9 10:58:32

文档简介

第三节:氧气 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
选择题
1、(2019春?永康市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1cnjy.com
2、(2019春?沂源县期末)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加热速度太慢,这时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其原理(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1·世纪*教育网
3、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j·y
4、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1·cn·jy·com
6、(2019春?永康市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n-j-y
7、如图所示对比实验,它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B.燃烧需要可燃物
C.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来源:21cnj*y.co*m】
8、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不能燃烧
B.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杯的着火点降低了【出处:21教育名师】
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版权所有:21教育】
10、烧柴火时,通常把柴火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柴火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火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填空题
1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Ⅰ、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Ⅱ、分析实验.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
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Ⅲ、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需可燃物;②   ;③   .
1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的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足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1刻度处。
③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液面下降,白磷不燃烧。
④续推入空气,直到白磷露出水面,使瓶内液面下降至0刻度为止,观察白磷燃烧时的现象。
⑤待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再观察瓶内液面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瓶内液面下降。
(2)步骤⑤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液面   。
(3)对比步骤③④,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   。
(4)此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有  。网
14、(2019秋?平谷区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15、(2019?丰台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A、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A中白磷燃烧,B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仅通过对比实验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第三节:氧气 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
选择题
1、(2019春?永康市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B。 21cnjy.com
2、(2019春?沂源县期末)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加热速度太慢,这时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其原理(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3、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
【解答】解: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A、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C、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D、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不是促进烟尘的扩散,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c·n·j·y
4、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改变。 故选:D。 www-2-1-cnjy-com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B、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这样能够腐蚀档案资料。故选项错误;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项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有助燃剂参加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1·cn·jy·com
6、(2019春?永康市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B。 2-1-c-n-j-y
7、如图所示对比实验,它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B.燃烧需要可燃物
C.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
【解答】解:由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烧。 故选:C。 【来源:21cnj*y.co*m】
8、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不能燃烧
B.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杯的着火点降低了
【解答】解:A、纸杯是可燃物,能燃烧;故A不正确; B、因为纸杯内装有水,在给纸杯加热时,水也在大量吸收热量,致使纸杯不能达到燃烧的着火点;故B正确; C、酒精灯燃烧说明纸杯与氧气已接触;故C不正确; D、因为纸杯内装有水,在给纸杯加热时,水也在大量吸收热量,致使纸杯不能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纸杯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故D不正确。 故选:B。 【出处:21教育名师】
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解答】解: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A、开挖隔离带,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所以正确。 B、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 C、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所以错误。 故选:A。 【版权所有:21教育】
10、烧柴火时,通常把柴火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柴火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火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烧柴火时,把柴火架空一些,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故选C。
故选:C。
填空题
1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解:(1)棉花能燃烧,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方法有三种: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酒精在桌上燃烧最好的方法是用湿布盖灭,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21*cnjy*com
故答案为:(1)③;(2)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
12、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Ⅰ、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Ⅱ、分析实验.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
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Ⅲ、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需可燃物;②   ;③   .
【解答】解:
Ⅱ.(1)小木条是可燃物,在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后,就可燃烧;而小石子不是可燃物,就是燃烧的其他条件都具备了,它也不能燃烧.故结论为:可燃物才能燃烧.
(2)棉花团是可燃物,但没蘸水的棉花团容易达到着火点,而蘸水的棉花团不易达到着火点.所以只有没蘸水的棉花团燃烧.结论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燃烧.
(3)玻璃杯内外燃着的蜡烛对比,是想说明玻璃杯内蜡烛熄灭是因为杯内的氧气耗尽.设题意图是:燃烧与氧气的关系;21*cnjy*com
Ⅲ.结论为: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Ⅱ.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木条燃烧,石子不燃烧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
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燃烧
(3)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
Ⅲ.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的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足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1刻度处。
③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液面下降,白磷不燃烧。
④续推入空气,直到白磷露出水面,使瓶内液面下降至0刻度为止,观察白磷燃烧时的现象。
⑤待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再观察瓶内液面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瓶内液面下降。
(2)步骤⑤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液面   。
(3)对比步骤③④,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   。
(4)此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有  。
【解答】解:(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填: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2)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步骤⑤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故填:刻度1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步骤③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没有燃烧;步骤④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氧气;
(4)该实验过程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和隔绝氧气;故填: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和隔绝氧气。21教育网
14、(2019秋?平谷区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解答】解:B与D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两组对比实验验证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故答案为: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以选取对比实验中唯一变量为温度,在B与C中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可以观察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达到实验目的;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
15、(2019?丰台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A、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A中白磷燃烧,B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仅通过对比实验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解答】解:(1)仅通过对比实验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因为两支试管中都有充足的空气;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白磷露出水面前不燃烧,露出水面后燃烧;故答案为:白磷露出水面前不燃烧,露出水面后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