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滑轮
学习目标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会通过实验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会数绳子段数,会绕绳子,会计算滑轮组相关的题目。
重难点:总结滑轮(组)的特点。
预习导学
引课:
现在正值收麦的季节,有很多人用吊机把麦子吊上去,大家发现上面有什么特殊构造?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它?
进入新课:
滑轮
(1)、定义;(根据老师提供的实物让学生总结)
(2)分类
2.探究---滑轮的特点
学生预习时,要从下面几个问题进行入手,并且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得能顺利完成。
(1)器材:
(2)过程:(参照P67表)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优:
特点 缺:
注:使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不同,但是拉力( )
定滑轮
实质:(图解法)
优:
特点 缺:
动滑轮
实质:(图解法)
3.滑轮组(参照图9-13,图9-14)
定义:
特点:
1.
定性 2.
绳子段数的判断:(割剪法)
绳子的绕法:(奇动偶定)
F=
定量研究滑轮组特点
S=
随堂练习:
P68: 2
(2).如图2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牛。
(3)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课堂小结:让每个小组进行知识小结,然后派个代表进行总结,老师适时点评。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作业
附:教学流程:
提前两天发导学案,在上课前一天收上来,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学生的易错点。
课前十分钟发给学生。
老师引课,然后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讨论十分钟,然后学生抽题。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可以是多人,展示时可以提问下面任何一个学生。
每个小组派个代总结一下知识,并点评各小组的展示情况。
老师在仔细的总结一下,并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