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教案(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9 14: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教学目标
1.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
2.通过探究和体会,概括、总结本文这篇成功演讲的经验,并在演讲实践中锻炼、提高演讲能力。(重点、难点)
3.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多媒体播放“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2008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你能听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是的,听出梦想,听出呼唤,听出感动,听出温馨,其实都是听出一种精神力量的感召。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走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和他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襁褓(qiáng bǎo) 萦绕(yíng rào) 枷锁(jiā suǒ) 分崩离析(xī)
束缚(shù fù) 奠定(diàn) 挚爱(zhì) 行将就木(xíng)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枷锁:旧时的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萦绕: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3.走近作者
顾拜旦(1863——1938)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担任了近20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烁着他的体育思想。由于他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贡献,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身名誉主席称号。他光辉的一生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4.写作背景
1919年,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内,正在举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恢复25周年的纪念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奥运创始人顾拜旦走上了演讲台,开始了他最为经典的一次演讲,这次演讲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
(二)整体感知
1.教师简述课文内容,并板书要点。
【交流点拨】①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②说明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③复兴奥运会的宗旨——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④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的理念——大众参与;⑤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⑥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并标注段落,画出每段中自己认为是重点的语句。
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一)文本探讨
1.“五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
【交流点拨】五年前是指1914年,这一年在巴黎庆祝恢复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
2.顾拜旦这里“详细阐述”的“不同之处”具体指什么?
【交流点拨】是指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他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
3.“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入歧途。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相结合。
4.顾拜旦以什么样的理念开创了奥林匹克新时代?
【交流点拨】把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
5.第4—5段 顾拜旦倡导的近代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除了“大众参与”之外,还可以促进和平、公平、教育。
6.请同学们在倾听演讲和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交流点拨】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悦乐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7.“更快、更高、更强”与顾拜旦倡导的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更快!更高!更强!”不仅是指运动成绩,它有更深的含义;“参加奥运比赛,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赢得冠军,而是参与”!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性、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写法分析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一篇演讲词。演讲既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更是一种机智、激情、鼓舞人心的语言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穿越时空的声音,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典范。史料记载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做完《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让我们一起来鉴赏经典的演讲,从经典中吸取精华。
1.播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第5段演讲视频。
2.小组讨论:在顾拜旦的演讲中你有什么发现?(讨论2分钟左右,学生自由发言5—7名)
【交流点拨】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把这些见解总结一下:①演讲者的精神境界与自我状态格外重要。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理想,震撼着听众的心灵,知识获取演讲成功的前提。②演讲词要作到观点鲜明,语气坚定。③语言要形象、生动、有力。④演讲者必须十分重视体态语。演讲者应站直立稳,精神饱满;目光要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使每一个听众都能感到“他是在向我演讲”;注意手势语。
3.品味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如何增强说服力的。
【交流点拨】①顾拜旦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背景、目前任务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所以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加以表述;②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阐述。“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我觉得又一次目睹她由含苞而怒放”“即将破晓的黎明是暴风雨过后的那种黎明吗”“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等语句,形象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③人称,我,我们,你们,面对面的真情告白。④呼告,排比。⑤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的热情。⑥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满激情的语调、和肢体语言。⑦独特的奥运情结,乐观的展望。⑧更重要的是演讲的话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牵动着听众的心。
(三)体验演讲
我们要努力通过得体、巧妙的口语表达来表现语言的魅力,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下面我们以第二小节为例,尝试演讲。①学生尝试演讲第二小节。(2——4名同学)②教师评价:几位同学都很勇敢,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听刚才几位同学的演讲有生命体会?如果和顾拜旦对比一下,我们还有什么要努力的?③结合体会,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如何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④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体会(2分钟左右),教师指导点拨。
(三)文章主旨
【交流点拨】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树立正义、勇敢、荣誉、快乐的精神理念。
四、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通过文章概括演讲稿的格式。
【交流点拨】演讲稿的结构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构成。①标题。演讲稿的标题无固定格式,视具体内容而定。如:明确主题型,提示内容型,提出问题型,思考问题型等。②称呼。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加冒号,根据受听对象和演讲内容需要决定称呼。常用“同志们:”或“朋友们”等,也可以加定语渲染气氛,如“年轻的朋友们:”等。③正文。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④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出下文。⑤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⑥结语。结语是演讲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于总结全文,加深印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结束,照应题目等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教学反思
“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活动体验,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的一次演讲,本课教学,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演讲实践。关于文本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