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0.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了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的崩溃
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
2.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主张体现了
A.天人合一观念 B.朴素辩证思想
C.逍遥自由观念 D.朴素唯物史观
3.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神学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禁绝百家思想 D.发展文化教育
4.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 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 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5.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涉及到唐朝哪一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两税法 D.九品中正制
6.如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用来研究古代哪一课题价值更大
A.民族文化 B.经济状况 C.妇女地位 D.儒家思想
7.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加强地方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丞相权力 D.完兽监察机构
8.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9.温州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0.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管理失控 B.坊市制度的设立
C.经济严重衰退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1.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 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12.元代的行省划分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抑制割据以加强集权 D.扩大元朝的统治区域
13.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从洪武十四年到崇桢十五年,共27次编制黄册,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雍正帝后户籍再没有修正过。其原因是
A.经济发展迟滞 B.赋税制度变革 C.地方管理松懈 D.政府重农抑商
14.如图为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史学家认为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
A.使皇帝广泛迅速获取信息 B.避免了官员的专权
C.使中央政令迅速传达地方 D.让皇帝更勤于政务
15.由如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注重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重海疆轻边疆
16.中国古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李贽
17.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
A.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D.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
19.“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0.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 D.护国运动
21.《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146个,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涉及行业更多,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瓦解 B.清政府放松了控制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2.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3.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24“.边界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25.创作于1938年的一首歌曲中写道“……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坚固的阵线。”歌曲描绘的是哪一城市的革命情景
A.延安 B.武汉 C.南京 D.广州
26.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
A.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初期
27.据如图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8.下面是拍摄于1949年初北平街头的一幅照片,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开始
29.下面两则史料共同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艰苦的工作环境
C.恶劣的自然条件 D.良好的时代风尚
30.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于1993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该法律出台的背景是
A.中共十二大召开 B.中共十三大召开
C.中共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召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过秦论》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匠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秦始。
——柳宗元(773—819)《封建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
时间
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①
康熙十七年
(1678)
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②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在扬州登览蜀冈楼灵寺、平山堂诸胜,御书“怡情”二字,留题于平山堂。
③
康熙二十三年(1684)
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④
康熙二十五年(1686)
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顾、张载、程颜、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⑤
康熙二十八年(1689)
游览趵突、珍珠二泉,御题“作霖”二大字。
⑥
康熙三十四年(1695)
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⑦
康熙三十七年(1698)
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⑧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依据材料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
(2)简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创办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
1905年,创办振新纱厂
1906年,创办荣氏公益小学堂,又先后创办了11所大中小学堂
1913年,创办福新面粉厂
1914年,会同乡绅共同出资筑路
1914年至1920年,荣氏面粉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
20年代后,荣氏企业陷入艰难守业的困境。
1932年,荣氏面粉、纺织产量分别占全国面粉、纺织产业30.7%和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重新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1934年,在家乡无锡出资修建被誉为”江南第一桥”的宝界桥
1937年—1945年间,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均被破坏毁损
上海解放前夕,荣德生全力阻止迁厂逃资,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1953年后,全国的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迈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依据《荣氏兄弟》等整理
(1)依据材料概括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选择一个视角,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二、三所示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词动了各方面建设杜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材料三 如图四所示
图四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的内容。
(3)材料三中史实A与史实C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性事件,依据二者内在联系,添加一个史实B,并说明理由。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B
A
B
D
A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A
C
D
A
D
A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B
A
C
C
C
D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31.(1)史实:秦统一六国;建立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态度:贾谊认为秦始皇是暴虐的君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的统治措施,并且废分封,行县制,建立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柳宗元肯定的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来贵族政治,实现了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32.(1)分为两大类:儒学思想家与政府官员。
(2)提高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同;加强同官员的联系,加强对官员的管辖;主要目的的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3.(1)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荣氏企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时期荣氏企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荣氏企业萧条下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荣氏企业遭到沉重打击;20世纪50年代,荣氏企业经过改造,获得新生,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曲折中发展,十分艰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十分不容易的,面对的压力和竞争十分大,中国的爱国人士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初了巨大的努力,所以虽然艰难,但也有时期是发展的。
34.(1)事件:图1:五四运动;图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图3:新中国的成立。
联系: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计划经济。
(3)B: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随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1992年南方谈话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