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件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件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30 17:3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一、政治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人民大会堂。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等所在地为中南海。

一、政治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
一、政治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在全国的位置
北京所属的干湿区
高原垂直气候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
北京所属的温度带
亚热带
热带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垂直气候带
1. 北京市区的经纬度坐标?纬度位置如何?
2. 北京是内陆还是沿海?海陆位置如何?
3. 北京的相对位置如何?(四周地形区及海洋)
4、北京有哪些邻省?
5. 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6. 北京城内有哪些主要河流?其流向如何?
7. 北京的地势特点?
8. 北京属于什么干湿区?属于什么温度带?
9. 北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什么?

小结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势特征:
地形特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40°N,116°E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北面背靠群山,东南方向面向渤海。
山地平原兼备,平原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永定河、潮白河由西北和东北流向东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
相对位置:
向西北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可进入东北平原,西南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华北平原,东南与渤海距离近。
探究
1、北京有多少年历史?哪些朝代在此建都?
2、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
3、北京古城城址是如何变迁的?
古城---3000多年历史---周武王---蓟(最早城市之一) 古都---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 与西安、洛阳、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
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
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作为古都和现代首都的自然地理条件。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交通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





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4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961万(2010年),全市划分为16个区县。
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辽南京城是依水而建得近似正方形的城池;
金中都城是在辽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扩大近2倍.
元大都城是在金的东北部新建的一座城池,城内有河流,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是金的3倍;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北城墙向内缩进,在南面修筑外城,使北京城呈“凸”字形状,呈现出“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规划建筑精华.
现代北京城是以明清北京城为中心扩建而成的,同时沿袭了明清北京城的风格。
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不管城区如何变迁,但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以满足城市用水和防卫的需要。随着城市职能的丰富和人口的增加,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城址的变迁。
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与什么关系。
辽、金均以莲花池作为水源地。元大都城由于当时它第一次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城市人口激增,而积水潭的水域面积是莲花池的几倍多,因此元大都是因水源地的变化而变迁。
历史文化传统
1、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2、北京的“京味儿”文化有哪些?
北京的
六项世界遗产
北京夜景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所以要更好地传承北京的城市文化、
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
我国主要铁路线图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立体交通的发展
地 铁
首都机场
中央商务区
北京中关村
金融街
王府井
首 钢
思考一: 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思考二: 从哪些方面反映北京已逐步发展成
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经济
结构
变化
科技、文化、信息、人才等优势

能源资源缺乏

城市职能要求
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比重下降,工业企业外迁
电子、汽车、新材料等高科技、低污染、低能耗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结构的变化:
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全部产业的3/4。
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势和气候)
梳理归纳
祖国的首都——北京
现代化的大都市
政治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的交通发展
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与发展
历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悠久的历史
北京著名的历史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