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同步导学案(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同步导学案(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9 17:53: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
第2课时《爱莲说》
一句话目标: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译文,深入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一、课前一赛 预习课文,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初步感知内容
1.给划线字注音:
可爱者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不蔓不枝( ) 不可亵玩焉( ) 噫( )
隐逸者( ) 鲜有闻( )
2.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水陆草木之花( )
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
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B.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日"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C.本文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
度,贴切鲜明。
D.文中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之意十分明显,表达了对世俗委婉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独立自主学习 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1.本文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先写菊花和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一句中“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4.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引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5.最后三句,为什么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
6.结尾的“噫”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7.试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上的异同。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帮、质疑解惑、分享交流、探究引导,完成上面内容。
四、巩固提升学习
1.解释划线的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译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
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表达了通达正直、行为端正、志洁行濂、美名
扬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5.拓展提高(课外搜集写莲的古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一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一王昌龄《采莲曲》
接天莲叶元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一一李清照《如梦令》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一济南大明湖对联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李商总《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一古乐府民歌《江南曲》
第2课时《爱莲说》参考答案
课前一赛
2.一词多义
远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距离地)
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显得清幽)
4.C(托物言志)
独立自主学习
1.本文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先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和陪衬,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3.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4.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5.最后三句,为什么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
最后三句,先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二叹爱莲者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的厌恶。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意更加鲜明。
6.结尾的“噫”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
试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上的异同。
思想内容: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
不同点:《陋室铭》表达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不慕荣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写作特色:
相同点: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同点:《陋室铭》类比;《爱莲说》衬托
四、巩固提升学习
3.在污浊的环境中坚贞不屈、保持正直操守的志向。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