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
初一年级 语文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
并列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并列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并列
言
行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并列
言
行
分析标题构成,把握主要内容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
并列
言
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组诗创作于1925年3月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他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huá),字友三,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第3自然段:“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
浓。”
第7自然段:“……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第8自然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
革命家的方面。”
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
学者
革命家
1-7自然段: “学者的方面”
8-18自然段: “革命家的方面”
1-7自然段: “学者的方面”
8-18自然段: “革命家的方面”
抓住关键语句(如过渡句),理清文章结构
默读1-7自然段,圈画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的态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批注在书上。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做法
目的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为救国图存,进行学术研究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为救国图存,进行学术研究
提取整合关键句,概括语段内容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笔耕不辍,完成《唐诗杂论》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研究,完成《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完成三部著作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完成三部著作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2年,闻一多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他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闻一多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对着“衰微的民族”发出难以置信的吼声!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严谨踏实、勤奋执着的爱国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
默读8-18自然段,圈画出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的态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批注在书上。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宣传革命,起稿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发表演说,痛斥敌人,表明决心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领导游行示威,壮烈牺牲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宣传革命,起稿政治传单
发表演说,痛斥敌人,表明决心
领导游行示威,壮烈牺牲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宣传革命,起稿政治传单
发表演说,痛斥敌人,表明决心
领导游行示威,壮烈牺牲
最终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言”和“行”
李公朴先生因为积极参与、组织昆明的反内战运动,于1946年7月11日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暗杀。闻一多先生于7月15日下午出席了纪念李公朴先生的悼念会和记者招待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挑衅,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即席进行了振聋发聩的讲演。讲演的最后,闻先生说道:“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没料到的是,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当天下午就对闻一多先生实施了暗杀行动,闻一多先生和他的长子闻立鹤在距家门不到二十米的地方被埋伏在附近的国民党特务扫射,闻先生身中数枪,当场不治身亡!
言行一致、无所畏惧的爱国民主战士
“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是——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总结全文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高度评价,抒发赞美崇敬之情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总结全文,高度评价,抒发赞美崇敬之情
说和做
通过概括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分析标题构成,把握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语句(如过渡句),理清文章结构
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特点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