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
一、遥感技术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二、全球定位系统
1.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
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用来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等设施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行进中单兵和移动装备的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资源勘察、地壳运动观测、地基测量等领域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利用GPS进行定位获取农田信息,从而实施精准耕作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提供旅游景点分布与详情,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各自特色,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规划部门可以把有用的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还可以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多类型的查询
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其某时间某地的车流量等;查询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情况等;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挤情况、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显示在车内显示屏幕上,帮助驾驶员找出最佳行车路线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处理
四、数字地球
??1.概念
数字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2.数字地球与日常生活
可视电话
电话会议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2.数字地球与3S技术的关系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它们的关系如下所示:
3.“3S”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缩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应用举例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
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GPS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
4.“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例1】【2020 ?浙江联考】据2019年12月10日消息,自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悉尼地区12月10日的天气预报是:最高气温39℃,晴,西南风4~5级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完成1-2题。
1.12月10日,防止悉尼森林大火蔓延的最佳做法是
A.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 B.清伐着火点东北侧的地表
C.优先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 D.及时实施当地的西水东调
2.快速获取森林火灾点、蔓延方向和实施火灾点救援,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GPS???? B.仅RS即可
C.RS+GIS+GPS D.仅GPS即可
【答案】1.B 2.C
【解析】1.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可知,12月10日气温较高,且吹西南风,因此森林大火有可能向东北方向蔓延。清理和伐掉着火点东北侧的地表林木,切断易燃物,可有效控制大火蔓延,B正确;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抢救野生动物,实施西水东调均不能有效防止大火蔓延,A,C,D错误。
2.获取森林着火点的分布可感技术RS,推测火灾蔓延方向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1S)准确到达火灾点位置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以上分析,C正确。
【例2】【2019 ?山西太原模拟】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承载力越大、地形坡度越小,车辆的通行能力越强(叠加分析车辆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平坦+岩石=容易;平坦+砂土=容易;中等+黏土=一般;中等+砂土=困难;中等+岩石=困难;陡峻+岩石=困难;陡峻+砂土=困难;陡峻+黏土=困难)。读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下列车辆通行能力图正确的是
4.可以对区域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并对路网规划进行预测的现代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答案】3.B 4.C
【解析】3.把坡度图和土壤图进行叠加,再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选项正确。
4.GIS可以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并具备预测功能,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之中。选C。
课件28张PPT。专题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全国版知识构建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工作原理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关键装置──传感器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的应用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 应用举例某林场松毛虫危害分布图,红、黄、绿色分别代表反映重灾、中灾和无害区,黑色为非松林区。农林病虫害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 应用举例监测台风路径和趋势天气预报重点梳理遥感技术(RS) 应用小结重点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原理静止的地物3颗;高精度的运动的地物4颗
全球的地物24颗重点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功 能重点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 应用举例导航服务重点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 应用举例救援定位重点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 应用小结重点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工作原理重点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举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重点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举例一场火灾中的具体应用?检索最新的遥感像片,找到各个火点,分析火情发展态势?借助于专门的GIS软件找出相关区域内各个消防站的位置,制定到达各个火点的最佳路径?通知各个消防部门,立即派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消防车,迅速准确地奔赴各个火点,开展救火工作。重点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举例110指挥中心救援GPS重点梳理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联系重点梳理3S技术总结3S技术的选取技巧?若有“分析”“评估”“预测”“预报”“处理”“管理”“决策”“规划”“选址”等词语则多是选取地理信息系统。? 若有“获取”“监测”“估测”“调查”等词语的一般选取遥感技术 ?若有“定位”“导航”“测量”等词语的则选取全球定位系统重点梳理3S技术总结“点、想、看”三字诀GIS是地图的延伸,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三字诀判别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点”---“GPS”,“面”----RS或GIS“想”与“看”区分RS、GIS“想”选用“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想”选用“RS”典例分析【典例1】(2020 ?浙江联考)据2019年12月10日消息,自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悉尼地区12月10日的天气预报是:最高气温39℃,晴,西南风4~5级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完成1-2题。1.12月10日,防止悉尼森林大火蔓延的最佳做法是
A.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
B.清伐着火点东北侧的地表
C.优先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
D.及时实施当地的西水东调典例分析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可知,12月10日气温较高,且吹西南风,因此森林大火有可能向东北方向蔓延。清理和伐掉着火点东北侧的地表林木,切断易燃物,可有效控制大火蔓延,B正确;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抢救野生动物,实施西水东调均不能有效防止大火蔓延,A,C,D错误。【解析】典例分析【典例1】(2020 ?浙江联考)据2019年12月10日消息,自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悉尼地区12月10日的天气预报是:最高气温39℃,晴,西南风4~5级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完成1-2题。2.快速获取森林火灾点、蔓延方向和实施火灾点救援,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GPS
B.仅RS即可
C.RS+GIS+GPS
D.仅GPS即可典例分析获取森林着火点的分布可感技术RS,推测火灾蔓延方向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1S)准确到达火灾点位置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以上分析,C正确。【解析】典例分析【典例2】(2019 ?山西太原模拟)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承载力越大、地形坡度越小,车辆的通行能力越强(叠加分析车辆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平坦+岩石=容易;平坦+砂土=容易;中等+黏土=一般;中等+砂土=困难;中等+岩石=困难;陡峻+岩石=困难;陡峻+砂土=困难;陡峻+黏土=困难)。读下面两图,回答3--4题。典例分析【典例2】3.下列车辆通行能力图正
确的是 把坡度图和土壤图进行叠加,再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选项正确。【解析】典例分析【典例2】4.可以对区域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并对路网规划进行预测的现代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GIS可以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并具备预测功能,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之中。选C。【解析】感谢欣赏专题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强化训练
【2020·浙江绍兴模拟】2020年2月“战疫”期间,浙江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手段率先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完成1-2题
1.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IS、AI B.GPS、GIS C.RS、GIS D.RS、GPS
2.健康码在全国推广使用,可能遇到的难题主要是
A.区域政策的差异 B.申请过程较复杂
C.网络信号未覆盖 D.制作技术要求高
【2018·浙江省台州模拟】读“一个洋包裹的漂流记”图,完成下面3-4题。
3.该流程图反映的现代产业活动类型不包括
A.商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服务业
4.用户下单后,了解所购货物动态信息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RS B.GIS、RS
C.RS、VR D.GIS、GPS
【2020·浙江省宁波“十校”模拟】5.2月26日晚,张同学用手机查看《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在图中点击浙江省,会出现“省份:浙江;现存确诊396人”文字信息,“疫情地图”呈现的确诊人数的技术,属于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
【2020·浙江省3月联考】6.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能实时、动态监测蝗灾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卫星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2019·河北定州模拟】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河道;陡坡;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据此回答7--8题。
7.下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8.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①⑦ B.③⑥
C.②④ D.⑤⑧
【2019·浙江杭州命题赛6】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2019·浙江高考仿真模拟】下图为1989-2015年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形态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三次空间扩展主要方向分别是
A. 西→南→西 B. 西→北→西南
C. 东→南→西 D. 东→北→西南
【2019·江西六校模拟】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1米分辨率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千米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见1米大小物体的轮廓,绝对能分辨出地面汽车的大小。据此回答第13题。
13.“高分二号”卫星照片制作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及与以往地图制作相比的优点是
A.GIS,展现的范围扩大 B.RS,便于市级土地规划
C.GPS,所用比例尺变小 D.RS,展现的细节增加
【2019·黑龙江大庆质检】冰湖(如下图所示)是由冰川刨蚀成的洼地(即冰斗)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近年来,一些冰湖持续扩张。据此回答第14题。
14.对冰湖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数字地球和GPS ? B.RS和GIS
C.RS和GPS ? ? ? ? D.GIS和GPS
【2018-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5~16题。
1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 ?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16.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和9月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大,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2019·山东济南暑假新高三检测】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主要反映出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18.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 D.土壤状况调查
19.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 B.GIS C.RS ?D.数字地球
【2018 ?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1.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成功完成了维多利亚地难言岛新建科考站的地质勘查任务。计划年底在此开工建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从1985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五座科学考察站(南极4座,北极1座)。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个?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
专题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强化训练
【2020·浙江绍兴模拟】2020年2月“战疫”期间,浙江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手段率先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完成1-2题
1.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IS、AI B.GPS、GIS C.RS、GIS D.RS、GPS
2.健康码在全国推广使用,可能遇到的难题主要是
A.区域政策的差异 B.申请过程较复杂
C.网络信号未覆盖 D.制作技术要求高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结合社会热点,以健康码的推广使用为背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健康码的生成,需要根据用户在一定时期内到过的行程记录(GPS核定),结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周边疫情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GIS),生成不同颜色的健康码,主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GIS。所以选?B。
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健康码的申请,在手机上操作,过程简单;现阶段,全国网络信号覆盖面广,要求出示健康码的地方,肯定有网络信号,网络不会是主要难题;在现有技术与全国技术共享条件下,技术不是难题;各省区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推行了相关的“健康认证措施”,并不是全都使用浙江版“健康码”。所以选?A。
【2018·浙江省台州模拟】读“一个洋包裹的漂流记”图,完成下面3-4题。
3.该流程图反映的现代产业活动类型不包括
A.商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服务业
4.用户下单后,了解所购货物动态信息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RS B.GIS、RS
C.RS、VR D.GIS、GPS
【答案】3.B 4.D
【解析】3.该流程图反映的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环节,包括现代产业活动类型有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不包括工业生产过程,因此B项符合题干要求。
4.用户下单后,了解所购货物动态信息,需要利用GPS技术的定位功能,还要利用GIS技术的分析、处理信息功能,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GPS,D项正确。
【2020·浙江省宁波“十校”模拟】5.2月26日晚,张同学用手机查看《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在图中点击浙江省,会出现“省份:浙江;现存确诊396人”文字信息,“疫情地图”呈现的确诊人数的技术,属于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
【答案】A
【解析】张同学用手机查看《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这张图是网站利用GIS技术的分析、处理信息功能制作完成的,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2020·浙江省3月联考】6.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能实时、动态监测蝗灾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卫星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答案】A
【解析】动态监测蝗灾是光“看”不“想”,选A。
【2019·河北定州模拟】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河道;陡坡;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据此回答7--8题。
7.下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8.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①⑦ B.③⑥
C.②④ D.⑤⑧
【答案】7.A 8.D
【解析】7.河流应自高处往低处流,根据表3的坡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市河流流向大致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结合表2河道分布位置,可判读出A项正确。
8.形成泥石流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结合表1、表2、表3的信息,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位置是表4中的⑤⑧,故D项正确。
【2019·浙江杭州命题赛6】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答案】9.B 10.D
【解析】9. 遥感技术(RS)可监测堰塞体的动态变化,但不能确定会淹没的居民点有哪些;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导航系统(BDS)都只能确定堰塞体的位置,而不能分析和确定淹没区域和需要转移人口区域。故选B。
1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于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故答案选D。
【2019·浙江高考仿真模拟】下图为1989-2015年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形态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三次空间扩展主要方向分别是
A. 西→南→西 B. 西→北→西南
C. 东→南→西 D. 东→北→西南
12.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RS B. GIS、GPS C. RS、GPS D. GIS、BDS
【答案】11.C 12.A
【解析】11.据图,自1989年来,长沙市主城区1989-1919年主要向东扩展,1999-2009年主要向南扩展,2009-2015年主要向西扩展。三次空间展主要方向是东-南-西,C对。A、B、D错。
12.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收集遥感信息。需要用GIS分析、处理信息。A对。不需要GPS、BDS的定位功能,B、C、D错。
【2019·江西六校模拟】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1米分辨率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千米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见1米大小物体的轮廓,绝对能分辨出地面汽车的大小。据此回答第13题。
13.“高分二号”卫星照片制作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及与以往地图制作相比的优点是
A.GIS,展现的范围扩大 B.RS,便于市级土地规划
C.GPS,所用比例尺变小 D.RS,展现的细节增加
【答案】D
【解析】卫星照片制作采用的是RS。与以往相比,其分辨率更高,说明展现的细节更多。
【2019·黑龙江大庆质检】冰湖(如下图所示)是由冰川刨蚀成的洼地(即冰斗)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近年来,一些冰湖持续扩张。据此回答第14题。
14.对冰湖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数字地球和GPS ? B.RS和GIS
C.RS和GPS ? ? ? ? D.GIS和GPS
【答案】B
【解析】对冰湖进行监测需要用到遥感技术,进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
【2018-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5~16题。
1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 ?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16.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和9月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大,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答案】15.D 16.B
【解析】15.月,1、2、3波段都可以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9月,只有4波段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其中,最佳波段应为近红外波段。
16.读图分析可知,在4波段,9月比6月更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A错。盛絮期有3个波段很难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6月却有3个波段容易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说明棉花9月反射率降低了,B对。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C错。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棉花质量好,北疆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上,面积较小,D错。
【2019·山东济南暑假新高三检测】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主要反映出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18.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 D.土壤状况调查
19.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17.D 18.B 19.A
【解析】17. 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可知,图中有GPS、电子图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故图中内容反映的是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18. 通过土壤状况图可进行土壤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状况可分析出合理施肥量,产量图可以评估作物产量;但农产品品质鉴定从图中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19.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精准定位,定位需要GPS来实现。
【2018 ?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1.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20.D 21.D
【解析】20.遥感是人类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遗迹等信息,进而帮助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21.突尼斯位于北非地区,其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干扰少,适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成功完成了维多利亚地难言岛新建科考站的地质勘查任务。计划年底在此开工建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从1985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五座科学考察站(南极4座,北极1座)。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个?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
【答案】(1)GIS C(2)遥感技术。(3)测速、授时、导航。(4)进行资源的普查和城市环境管理等。
【解析】第(1)题,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GIS技术。第(2)题,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第(4)题,可从“3S”技术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