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中学第六周“空中课堂”八年级语文“5+1”检测
滨湖中学第六周“空中课堂”八年级语文随堂检测
温馨提示
按课程表上好语文公共网课“空中课堂”,做好笔记 ,完成随堂检测和周末检测试题。
背诵、翻译第三单元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意积累文言词汇。
继续阅读名著《傅雷家书》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做好摘抄,写出阅读心得。
坚持练字,每天一页。
随堂检测
时间:2020.3.16 课题:《第二单元复习》 检测时间:30分钟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糙( ) 载途( ) 连翘( ) 臀围( ) 褶皱( ) 携带( ) 两栖( )
劫难( ) 沼泽( ) 狩猎( ) 弥漫( ) 沙砾( ) 龟裂( ) 掸帚 ( )
wéi幕( ) jiān默( ) 枯zào( ) 悬shū( )
2.成语填空。
( )声( )迹 草长( )飞 周而( )始 天衣无( )
海( )石烂 冰雪( )化 风雪( )途 ( )然而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4.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6.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 中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自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
杨阳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讨论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他注意到,人们因为气候的不同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不够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敏感性就要强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极为敏感。气候是用纬度来区分的,不过因此也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感觉的敏感程度对它加以区分。如果你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过一些歌剧,虽然剧本相同,演员亦相同,但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显得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难以置信。
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脾气也相对暴躁一些。而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人们习惯于穿着厚重的冬季服装,所以他们的动作迟缓,不随意,性格上常常也呈现坚毅的特点。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往往使人们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所以江南水乡人民大多多愁善感,机智敏捷。在山区长大的人,则因为人烟稀少,开门见山,天气多变,逐渐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商量事情爽快,为人诚实的性格。策马奔驰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经常面对飞沙走石的恶劣气候,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而在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活动空间狭小独立,空气质量欠佳,憋闷的城市气候最容易让人养成孤僻的性格。
①________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阴雨天时情绪低落,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会心情舒畅。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者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法国曾经发生过因阴雨连绵的天气迟迟没有停止,而导致很多人患上抑郁症的事情。针对这些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原因,法国当地的很多治疗机构创造性地采用人造阳光治疗法,这种用光照来治疗那些急于想看到阳光的病人的方法,疗效十分显著。
②________
夏季炎热,不少人的脾气也变得“一点就着”。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就是高温为什么会让人的脾气变差。最早的证据来自犯罪领域,许多司法报告发现,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在夏天上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也与人体对热度的生理反应有关。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体心跳加快、睾酮水平增高以及其他一些代谢反应,它们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该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人们更有可能发生冲突。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0月,有删减)
7.本文以“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为题,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处拟写恰当的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同学认为“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部分举例子过多,有啰唆之嫌。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2020.3.17 课题:《说明的顺序一》 检测时间:30分钟
【点拨指导】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整体到部分等一一介绍说明。
2.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要学会在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使用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3)分清主次,综合运用。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检测练习】
1.指出下面这三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
②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 )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
2.任选一题
文题一: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文题二: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个片段着重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00字左右。
提示:(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读者,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语段。
时间:2020.3.18 课题:《说明的顺序二》 检测时间:30分钟
【点拨指导】
说明文要掌握的六个知识点:
1、说明文的分类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的方法
4、说明文的顺序 5、说明文的结构 6、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专项阅读训练】
(一)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茵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
(1):
(2):
(3):
3.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 茜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 2012 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 7 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 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已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1 月 21 日,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3.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5.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⑥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
6.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
A.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出来,它是普通感冒的病原之一,也是几次重大疫情的祸首。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病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炎、肾衰竭等。
D.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传染给人类只是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发生。
时间:2020.3.19 课题:《第三单元复习:<桃花源记>》 检测时间:30分钟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2)既 出 得 其 船 便 扶 向 路 处 处 志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缘: (2)落英缤纷 缤纷:
(3)仿佛若有光 仿佛: (4)才通人 才:
(5)豁然开朗 开朗: (6)屋舍俨然 俨然:
(7)阡陌交通 阡陌: (8)阡陌交通 交通: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 悉:
(11)并怡然自乐 怡然: (12)具答之 具:
(13)咸来问讯 咸: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15)皆叹惋 叹惋: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7)欣然规往 规: (18)及郡下 及:
(19)诣太守 诣: (20)欣然规往 规:
(21)寻病终 寻: (22)后遂无问津者 津: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
(2)复前行 前:
(3)欲穷其林 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2)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来源:学科网]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4)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5)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6)其 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时间:2020.3.20 课题:《第三单元复习:<小石潭记>》 检测时间:30分钟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隔 篁 竹 闻 水 声 如 鸣 珮 环 心 乐 之(标四处)
(2)佁 然 不 动 俶 尔 远 逝 往 来 翕 忽 似 与 游 者 相 乐(标三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 (2)水尤清冽 尤: 来源:学科网ZXXK]
(3)为坻 坻: (4)为屿 屿:
(5)为嵁 嵁: (6)青树翠蔓 翠蔓:
(7)佁然不动 佁然: (8)往来翕忽 翕忽:
(9)犬牙差互 差互: (10)悄怆幽邃 悄怆: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2)见 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3)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5)环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3)日光下澈 澈:
(4)斗折蛇行 斗、蛇: 、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6)凄神寒骨 凄、寒: 、
(7)心乐之 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时间:2020.3.21 周末检测
考试范围:《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6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4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二、比较阅读 (14分)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 (2)阡陌交通( )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4)小国寡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4分)
文章 类别 衣 食 居 俗
甲 ①________________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2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心乐之( ) (2)佁然不动(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乃记之而去 有闻而传之者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之 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6.[2016·新疆]建设兵团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比较阅读(18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倾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日光下澈( ) (2)山行之极观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上面两篇选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4分)
(1)《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
(2)《观第五泄记》:_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宏伟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复习答案
3.B
解析: “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而原句句意是要抓捕巨贪,不恰当。
4.(1)句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刻”(或将“忘”改为“记得”)。(3)句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5.C
解析:观察选项,首先确定首句可能为③句或④句,横线前讲的是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而③句谈高下差异对植物的具体影响,故判断首句为③句,排除B、D两项。接下来判断④句和⑥句哪句应为第二句,④句讲特殊情况下的植物,⑥句解释原因,故④句紧承③句,因此确定答案为C项。
6.(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示例: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 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3)示例:①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③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意对即可)
(4)示例: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
7.运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8.示例:①下雨天人们情绪低落 ②高温让人容易发怒
9.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制作用,表明“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是影响人的情绪健康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删去后与原义不符。
10.不啰唆。连续举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多个事例,更加有力地说明了“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
说明顺序答案
说明顺序
1.①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②段文字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襄阳”作为行政区域冠名的演变过程,从而充分说明从古至今“襄樊”长期称“襄阳”。
③段文字采用了空间顺序,以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为立足点,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 (一)例文:
我的小天地
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小天地。它是我天天写作业和睡觉的小房间。
走进屋内,首先吸引你的是一个超大号书橱,它占了整个西面墙。上面有许多书和杂志!没有事的时候,我最喜欢站在书橱前,用欣赏的目光来寻找我要看的书。在书橱的一角,有两只狗狗玩具在冲着你笑,我一旦心情不好,只要看看小狗和它甜滋滋的笑容,我就开心了。它们仿佛对我说:“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哦!”
北面的写字台前,有一大扇窗户。窗户正对两棵桂花树。秋天来临时,写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深呼吸一口香气,心情也会舒畅一点儿。
窗户对面有一个大衣柜,里面装着我的衣服。我的床紧贴着东面墙,占了大半个房间的位置。一旁的床头柜上也放着几本书。每晚我都要看会儿书才睡觉。
欢迎参观我的小天地!
(二)例文:
智能手机
说起智能手机,那可是家喻户晓。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既然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机的特点以及功能和保养方法。
什么是智能手机,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简单的“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等等。这些就是大多智能手机所具备的共同特点。
那么智能手机还具备什么功能呢?智能手机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功能手机”而来的,本身并不意味着这个手机有多“智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小电脑”。经过整理分析调查的资料,我发现智能手机的功能有以下几点:都可以进行正常通话、发短信等手机自带应用;可以连接无限网;可以浏览网页和多媒体应用;具有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扩展机器功能;具有开放性;功能强大,第三方软件支持多。
对于智能手机,只知道特点和功能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清楚智能手机的保养方法。首先要注意存放方式,要让手机远离磁铁环境,注意使用环境,保护好外壳。其次对于电池要把握好充电的时间,谨慎选择充电器,充电不能过于频繁。
看了以上智能手机的介绍,相信你对智能手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要正确利用手机的益处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说明文专项阅读训练
阅读一
1.病毒
2.①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②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③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4.不能去掉。“大多数”和“有的”只是指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全部了,就和实际情况不符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本文介绍了病毒的结构及生理特性,告诉人们病毒可以防治,并不可怕。
阅读二
?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冠状病毒;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首段作用常从“引+趣”的角度分析,第①段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疫情、SARS、MERS 疫情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结合选文标题可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然后连用三个问句,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不仅……更是”有序点出了冠状病毒的危害,使语言表达更连贯, 逻辑性更强。同时用递进句式,进一步突出它是疫情发生的根源,符合人们从浅到深的认知规律。(2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1 分)
3.举例子(1?分),列举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病毒命名很有门道,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2?分)。
【解析】首先判断说明方法,由第④段“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 如埃博拉病毒……”句中关键词“如”可知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第④段相关内容及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具体作用:第④段首先列举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例子说明“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再列举新冠状病毒的命名,是根据?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的要求,列举这三个例子共同说明了“病毒命名很有门道”。
4.选文采用逻辑顺序(1?分)。首先由当下的疫情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然后具体说明冠状病毒的由来、传播史、命名,感染后的症状、预防措施、传染来源等,(1?分)最后指出人类对冠状病毒的探索任重道远(1?分)。
【解析】阅读全文,结合段首关键句,可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④段围绕“冠状病毒”展开说明,第⑤~⑦段围绕感染、防治、 ?传染来源展开说明,第⑧段收束全文,可见是逻辑顺序,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即可。
5.①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②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③避免不加防护地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每点?1?分)
【解析】题干要求答出防护措施,范围是⑥段,阅读对应文字,第⑥段中的“世 ?卫组织建议”之后的内容即防护措施,将相关内容提炼整合,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6.C
【解析】C?项对应文章第⑤段,由“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可知,C?项中“肺炎、肾衰竭”是较严重的病例才有的症状,并非常见的病状, 因此?C?项与原文不符。
桃花源记答案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来源:学科网]
(2)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4)才通人 才:仅仅、只
(5)豁然开朗 开朗:开阔敞亮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8)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9)鸡犬相闻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悉如外人 悉:全,都
(11)并怡然自乐 怡然:快乐的样子
(12)具答之 具:详细
(13)咸来问讯 咸:全,都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5)皆叹惋 叹惋:感叹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17)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8)及郡下 及:到
(19)诣太守 诣:拜访
(20)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21)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22)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 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来源:学科网]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3)舍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
(4)志 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
(5)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终于)
(6)其 欲穷其林(代词,这、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的)
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们)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小石潭记答案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标四处)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标三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 尤:格外[来源:学科网ZXXK]
(3)为坻 坻:水中高地
(4)为屿 屿:小岛
(5)为嵁 嵁:不平的岩石
(6)青树翠蔓 翠蔓:翠绿的藤蔓
(7)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8)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9)犬牙差互 差互:交错不齐
(10)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隶而从者(跟随)
(2)见 下见小潭(出现)
明灭可见(看见)
(3)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环 如鸣珮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日光下澈 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4)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6)凄神寒骨 凄、寒: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7)心乐之 乐: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苍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周末检测答案
一、
1. C [解析] “间”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àn”。
2.(1)类 (2)做记号 (3)竟然,居然 (4)邀请
3. B [解析]要注意古今义,“交通”的古义为“交错相通”。
4.A
5.(1)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村里的人对他说:“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起(这里的情况)。”
6.前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 围绕“幽美宁静”“和乐富足”来描述且表意正确即可。
7.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赋税徭役繁重。在国家濒临灭亡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他辞官隐居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仍旧关心国家政事。他对当时政权不满,对现实社会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8. 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D项,“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二、比较阅读
1. (1)开阔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迁徙 (4)使……变小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如“交通”。
2.(1)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2)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意对即可)
[解析] 这道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尽”“望”“闻”等,补充省略的部分,使句子通顺。
3. 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甘其食 ③安其居 ④乐其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要根据同一类别内其中一篇文章的提示语言,找到另一篇文章中和它相似的语句。
[参考译文]
[乙]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却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们;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三、
1.(1)以……为乐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离开
2.B [解析] A项,前者意为“作为”,后者意为“向、对”。B项,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前者意为“于是,就”,后者意为“竟然”。D项,前者为代词,它,指水声;后者为助词,的。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B
5.C [解析] 作者是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6.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的“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表明作者在贬官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亮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阐明理由。从句子前后照应及作者的情感方面入手分析。
四、
1.(1)穿透 (2)景象、景观
2.(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3.(1)清。(2)伟(奇)。
4.《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
[乙]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处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拿自己的脸接住溅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