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书痴者文必工
艺痴者技必良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大意:所以书痴一定善于文辞,艺痴他们的技艺一定精良。世上那些落拓无成的人,都是那些自称聪明(不痴)的人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②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了工业的的蓬勃发展。
2.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电的应用——成就1
1.显著成就: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2.应用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德国人)
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发明大王
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和助手对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几千次试验。1879年10月,他用一根经过碳化处理的棉线作灯丝,研制成功了经久耐用的电灯泡。
爱迪生(1847~1931)
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大型碎石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有声电影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水底潜望镜等。
爱迪生还发明了很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家那种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晚年变得骄傲自负,甚至对手下的人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这样,他堵塞了自己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重大的发明了。
马可尼
无线电报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电话之父”
电车(有轨、无轨)
维尔纳·冯·西门子
有线电报
莫尔斯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成就2)
1.重大成就:
内燃机的发明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
2.发明过程: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载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汽车之父
卡尔·本茨
德国现代汽车工业先驱者之一
1885年,本茨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
颐和园文昌院中展示的慈禧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冯如(1884-1812)被誉为“中国创始飞行大家”。空军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尊其为“中国航空之父”
内燃机发明的影响
①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领域内引发了一场 变革。
②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成就3)
1.重大成就: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2.产生过程:
(1)19世纪80年代,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3)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4)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诺贝尔
诺贝尔奖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本22页 第2题
制造汽车需要采矿业、制造业的配合。
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配件制造业、石油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
2.几乎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广、发展更迅速。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发展。
4.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在重工业部门。
1.“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现这种生活场景最早只可能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2.下列人物,被誉为“给世界带来光明的科学家”的是( )
A爱迪生 B贝多芬
C卡乐. 本茨 D莱特兄弟
当堂检测
3.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B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C人们外出旅游可以乘坐飞机
D人们可以上网聊天
4.下列哪项成就对汽车、飞机的发明产生了巨大作用( )
A发电机的出现 B内机的问世
C电灯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5.1931年,当“发明大王”逝世时,美国全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富尔敦 D.福特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新技术发明和应用方面走在其它国家前面的是( )
A.英国和法国 B.德国和美国
C.俄国和日本 D.英国和德国
7.人类进人“电气时代”时,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船、火车 B.汽船、汽车
C.汽车、飞机 D.火车、飞机
8.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的原因。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 B.煤炭
C.电力 D.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