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弹力
初二年级 物理
回顾新知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使物体发生形变
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
一、形变
一、形变
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一)定义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二、弹力
(二)弹力的方向
弹力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三)产生弹力的条件
未接触
刚刚接触
接触并按压
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思考判断:坐在沙发上时,沙发给我们的支持力是弹力吗?
坐在地上时,地面的支持力是弹力吗?弹性形变?
坐上去沙发凹陷
起来时沙发恢复原状
人与沙发接触
施力物体沙发发生弹性形变了吗?
√
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是弹性形变
F支
F压
F拉
F拉
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等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分类
判断弹力的有无 —(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F支
小球受几个弹力?
小球A受几个弹力?
A
B
假设将其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物体是否能维持现状
F拉
F支
找一找——生活应用到的弹力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支持力
压力
推力
拉力
F1
F2
F3
ΔL1
ΔL2
ΔL3
看不到的力
拉力是几牛?
可以观测的量
ΔL与F关系?
形变程度
三、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因变量 y
自变量 x
F拉 = 0.5N
注意:不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改
测
实验器材:弹簧、钩码、刻度尺、铁架台
ΔL
(1)将一根弹簧用铁架台固定,标记弹簧原长位置;
(2)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下方,静止后记录此时弹簧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ΔL,记录此时拉力F 和ΔL到表格中;
(3)再将一个相同的钩码继续挂在原钩码下方,静止后标记弹簧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ΔL,记录此时拉力F 和ΔL到表格中;
(4)仿照步骤(3)重复4次实验,测量记录对应的F和ΔL到表格中。
实验步骤
注:探究两个量具体关系,需要至少6次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格:
F / N
ΔL / cm
L0
L
F / N
L0 / cm
L / cm
ΔL / cm
利用ΔL=L- L0,计算出伸长量
F / N
ΔL / cm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ΔL / cm
F / N
物理图像
0.5 1 1.5 2 2.5 3
5 10 15 20 25 30
ΔL / cm
F / N
0 0.5 1 1.5 2 2.5 3
30
10
5
15
25
20
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如果在这根弹簧下端施加一个拉力后,弹簧伸长了18cm,能否根据结论,推算出此拉力的大小?
拉力 F为1.8 N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
刻度盘
挂钩
指针
吊环
弹簧测力计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看分度值(每个小格多少牛)
0-2N
2.看清量程
1.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使用前观察:
使用前拉伸挂钩
0.1N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沿轴线方向
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试一试
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
分度值:
读数:
0-5 N
0.2 N
2.2 N
拉力F = 2.2 N?
拉力F = 2.2 N?
试一试
弹簧发生形变
使弹簧发生形变
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握力计
弹簧秤
托盘秤
圆盘测力计
课程小结
弹力
形变
弹性
塑性
方向
大小
产生条件(判断依据)
分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使用
调节
测量
读数
弹簧测力计
原理
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
看来我们对拉力器的拉力相同,大家力气一样大
小明同学
我的手臂最长,应该我对拉力器的拉力最大
小宏同学
请你辩一辩
拉力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比较哪位同学把弹簧拉得更长
弹簧的根数,弹簧的形变程度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关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产生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请你辩一辩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茶杯对桌面产生压力时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A
小明在家里找到两根弹簧,想自制一个精确度更高的弹簧测力计,参照课上实验方法,得到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根据两根弹簧的图像关系,请你帮助小明判断,使用甲、乙哪根弹簧更好呢?
请你辩一辩
甲弹簧
弹力
初二年级 物理
主讲人:张立峰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