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学册全册教案+备课模板

文档属性

名称 首师大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学册全册教案+备课模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9 21:04:38

文档简介

学 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教 材 分 析 本教材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科学》,教材有《走进科学》、《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水》、《人与空气》、《人与大地》、《活动》等教学单元组成。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本教材是在北京市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的指导下,依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编写,将课程内容按照科学学科领域进行划分。本教材更新了科学教学的新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背面: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按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适当分析,能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完善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实验当中不认真观察,表达的语言欠完整,应加强指导。
教 学 措 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重情境的创设。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认真设计所提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练习题。 3.课堂中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困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正面:
教 学 进 度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起止日期
一 走进科学
1.科学在我们身边 2
二 人与植物
2.植物世界 2
* 3.栽培的植物 1
4.保护植物 2
三 人与动物
5.动物世界 2
* 6.饲养的动物 1
7.拯救野生动物 2
四 人与水
8. 水 1
9.流动的水 1
10.用水量的调查 1
11.水和生命 1
五 人与空气
12.空气 1
13. 空气占据空间 1
14. 空气的用途 1
15. 空气和生命 1
六 人与大地
16.岩石 2
17.砂和黏土 2
18.土壤 1
七 活动






背面:
教 学 进 度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起止日期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一、教学内容1.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发展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科学能力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三)科学知识、技能 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常规。 三、教学重点感受科学的活动、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2、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3、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重 点 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难 点 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教 具 科学家的故事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自我介绍(任教科目……) 二、认识“科学” 1、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经过千百年来的研究,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有些奥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你们小孩子最喜欢问为什么。 2、问:在你的小脑袋中有哪些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角度说) 师:读7页第一自然段中的问题。 3、小结: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老师刚才说的都是一些科学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科就是科学。 4、追问:科学在哪里?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5、指出科学课所学内容 讲: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科学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范围很广,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关键是勤思考。对于科学知识,我们不可能一一都研究了。在科学课中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呢,答案在6页。(引导学生看图) 说一说:在科学课中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呢? 6、介绍科学家: 1)引导看7页图,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 2)师:读7页第二自然段 7、小结: 现在你们虽然还小,但努力学习,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 业 观察身边感兴趣的问题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2、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重 点 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 点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 具 软尺子
学 具 软尺子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以及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板书:学习方法)。像科学家那样做一次科学研究。 二、搜集证据: 1.我们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对于我们的身体,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板书: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板书) 追问:你打算怎样研究?设计你的研究计划。(板书:设计研究方案)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说一说: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要求: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单位:厘米,可以用整数表示)(P3)(板书:得出数据) 看3页表格: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测量:分别测量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 思考:比较测量的数据,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思考) 指名汇报(板书:结论) 6.不同的人的手和脚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追问:打算怎样研究?(整理数据、比较) 研究汇报。 7.把小组里每个同学测量的拳头一周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数据记在表格中。观察和比较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P4) 阅读:人体上的有趣的近似数 9、思考、汇报:我们是怎样解决自己想知道的科学问题的? 三、表达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与延伸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学习方法 提出问题:手、脚大小的关系 自己 不同的人 猜想 设计研究方案 测量得出数据、整理数据 比较 思考 结论
作 业 继续验证测量数据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二单元 人与植物 一、教学内容2.植物世界 * 3.栽培的植物 4.保护植物 二、教学目标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 惯。   3.激发学生对栽培植物的兴趣。 4.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初步具有观察植物的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粮食标本。 (三)科学知识、技能 了解植物的概况,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知道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了解栽培植物与人的关系。 3.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4.知道制作粮食标本的方法。 5.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 6.知道怎样保护植物。三、教学重点认识植物体的器官,爱护植物四、教学难点栽培植物与人的关系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2、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重 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难 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 具 搜集植物中的趣事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科学家及其贡献 2、人体有趣的近似数。 3、科学课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 在自然界里生长着许多种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世界,认识它们,了解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学习第二单元—— 人与植物(板书:人与植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课——植物世界(板书:植物世界)。 三、搜集证据 1、观察图片(9页):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自己看一看——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看书)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植物?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3、阅读10、11页短文,了解植物中有趣的事 出示问题: 哪些植物很高大? 哪些植物很矮小? 哪些植物长寿? 哪些植物寿命短? 哪些植物吃小虫? (高:美国 巨杉 142米; 海洋 巨藻60~100米,180多千克 矮: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无根萍 直径大约1毫米。 长:北京 古树 300年 短:华北地区 冬小麦 9个月; 沙漠 短命菊 几个星期 食虫植物:(世界常见450多种,我国约30多种)捕蝇草、猪笼草、狸藻。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中的趣事?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2、植物世界30多万种
作 业 抄写知识点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2、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2、继续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重 点 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难 点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 具 完整的植株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杨海存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填空: (1)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 )万种。 (2)北京近郊区300年以上的古树有( )多课。 (3)食虫植物有( )、( )、( )……世界上常见的食虫植物有( )种,我国约有( )种。 (4)植物中的大个子有( )、( ),植物中的小个子是( )。 2、连线: 美国巨杉 叶状身体直径约1毫米 海洋巨藻 长60米——100米重180千克 热带、亚热带无跟萍 高142米,直径12米 寿命长的植物 短命菊只能活几个星期 寿命短的植物 百年以上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创设情境 继续学习第二课——植物世界。 (板书课题) 三、搜集证据 1、讨论: 凤仙花的植株由几部分组成? 2、西红柿、辣椒、丝瓜、南瓜的植株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3、归纳:这些植物的植株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一般植物都有这几部分。 4、将学习结果填在12页书上。读一读,记一记。 四、表达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2.植物世界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作 业 观察植物的植株有哪些部分。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3栽培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用途。 2、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3、会制作粮食标本。4、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5、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重 点 认识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用途
难 点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教 具 粮食标本
学 具 搜集资料:1——2种栽培植物在一年中的种植、收获的时间。 全家一年需要的粮食数。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一棵植物一般有哪些组成部分? 二、创设情境 我们人类十分聪明,栽培了许多植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栽培的植物。(板书课题:3、栽培的植物) 三、搜集证据 (一)认识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用途 1、人们栽培了哪些植物? 2、打开书13页,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种植的,你认识这些 植物或植物的果实吗? (独自看一看——指名说——一起说一说)3、栽培植物有什么用途?(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了解:北京的栽培植物 1、默读。 2、指名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4、看图:画的是什么? 5、读了这段话,看了这几幅插图,你想说什么? (三)阅读:小麦、玉米的知识 导语:在咱们这个地区,栽培的主要粮食有小麦和玉米。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有关小麦和玉米的知识。 指名读。 (四)汇报:1——2种栽培植物在一年中的种植、收获的时间。 讲:粮食来之不易——耕地、播种、除草、施肥、除虫、灌溉、收割、脱粒、加工。 (五)统计 1、你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的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浪费50克粮食,全班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的粮食? 思考:世界上有的地区经常会发生粮食短缺的现象。为什么会造成饥荒呢?(灾害、技术落后、人口多) 3、讲:粮食来之不易,世界上有的地区经常会发生粮食短缺的现象。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粮食问题和节约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成立的日子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3.栽培的植物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作 业 搜集各种粮食,制作标本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4、保护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 2、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重 点 1、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 2、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难 点 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 具 北京有哪些古树名木,有哪些珍稀植物。(课本以外的)
学 具 搜集资料:北京有哪些古树名木,有哪些珍稀植物。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栽培的植物。房山栽培的什么植物比较有名?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有关植物的知识。 二、搜集证据 (一)了解北京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 1、导语:有的植物寿命长,能活到百年以上,这样的大树就被称为古树(板书:古树)。在我们人当中,有人非常有名,被称为名人,大树中也有非常有名的,这样的树就被称为名木(板书:名木)。 1)你知道哪些北京的古树名木? 2)请大家打开书16页,这里有一些北京的古树名木的照片。它们是谁呢?(看一看) 指名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美称,是什么树? 2、了解北京的珍稀植物 1)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有什么用?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2)讲:17页前两个自然段。 (板书:活化石 银杏 水杉 银杉)3)请大家打开书,看看银杏、水杉、银杉长什么样? 4)讲:17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珍稀植物 人参 珙桐 金花茶) 5、解释:珍稀 6、你还知道哪些珍稀植物? (二)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1、导语:植物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人类生存离不开植物。 1)请大家把书翻到19页,自己先读19页短文。2)指名读,思考:植物和我们人类与什么关系(植 物对人类有什么用)? 2、植物对人类还有什么用途?(说不上来时,可提示同学看18页图。 要求:仿照老师提供的句式说(例:玉米是植物,能为人类提供粮食。) 3、小结:植物对人类的用途。(参考49页) 三、表达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与延伸 按例句最少写出8种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4、保护植物 古树 名木活化石 银杏 水杉 银杉珍稀植物 人参 珙桐 金花茶
作 业 抄写本课重点并记住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保护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重 点 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难 点 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教 具 保护植物的故事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你知道哪些珍稀植物? 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植物的用途)? 2、植物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4、保护植物) 二、搜集证据 1、讨论:怎样保护植物?(板书保护方法)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不乱砍乱伐树木 义务植树 保护绿地 种花种草 节约用纸 少用一次性木筷 少用木杆铅笔 …… ) 2、告诉孩子:建立植物园是保护植物的一种重要措施。 问:你去过植物园吗? 去过哪个植物园? 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介绍:北京植物园。(学生边听边看书、看图) 三、指出所学内容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与延伸: 说一说怎样保护植物?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4、保护植物 怎样保护植物? ……
作 业 抄写知识点。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三单元 人与动物 一、教学内容5.动物世界 * 6.饲养的动物 7.拯救野生动物 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物、救助濒危动物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饲养动物的兴趣。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观察动物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了解动物的概况,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几种常见的饲养动物,了解饲养动物与人的关系。 3.了解我国珍稀的动物。 4.知道怎样保护动物。三、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种类;知道怎样拯救野生动物。四、教学难点饲养动物与人的关系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5、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具有了解动物趣闻的兴趣和爱好。
重 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难 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不但生活着许多植物,还有许多动物。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板书:150多万种)。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认识它们,了解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学习第三单元—— 人与动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动物世界(板书:5、动物世界)。 二、搜集证据 1、请大家打开书23页,观察23页上的动物图片,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独自观察、辨认2)指名说一说 要求:边听边指图 3)一起说一说 边说边指图 板书:蜗牛、鹦鹉、螃蟹……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板书动物名称) 3、导语:自然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动物,你想知道吗? 1)请大家默读23、24页上的短文,思考:自然界里有许哪些有趣的动物?动笔划下来。 2)师读短文,学生继续思考:自然界里有许哪些有趣的动物? 3)说一说:自然界里有许哪些有趣的动物? 适时引导: 理解“巨人、侏儒” 看图 想象动物的长度、速度 4)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老师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表达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与延伸 画重点、写出你喜欢的15种动物的名字。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5、动物世界 150多万种 蜗牛、鹦鹉、螃蟹……
作 业 把动物的趣事讲给家长听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5、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分为许多类别。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 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动物图片(金鱼、麻雀、长颈鹿、鲤鱼、猫、蝴蝶、蝙蝠、鸭子),以组为单位,提前下发。
学 具 调查:什么动物身体里有脊柱,什么动物身体里没有脊柱。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 )种。 2、动物中的巨人是( )。长达( )米,体重约( )吨,相当于( )头大象的重量。 3、陆地上的动物巨人是( )和( )。 4、动物中最小的侏儒是( ),身长仅( ) 微米。( )个排列在一起才只有( )厘米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奔跑速度最快的是( ),平均每小时能跑( )千米,最快能达到( )千米,而一般赛马的速度每小时才约( )千米。 6、游泳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每小时可游( )千米。 7、世界上腿最多的动物是南美洲的( ),有( )条腿。 8、产卵最多的动物是( ),一次能产( )个卵。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创设情境 继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5、动物世界。(板书课题) 三、搜集证据 1、汇报调查结果: 1)什么是脊柱? 2)什么动物的身体里有脊柱?什么动物的身体里没有脊柱? (板书:有脊柱:…… 无脊柱:……) 2、讨论: 1)蚂蚁、蜜蜂、蝗虫、金龟子等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鸵鸟、燕子、鹰、企鹅等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小结:可以按照动物的共同点给它们分类。 3、活动: 1)有哪些动物? 2)活动要求: 以组为单位、做好记录(讲解记录方法) 3)活动 4)活动汇报(老师板书) 5)学生修改自己的活动记录。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5、动物世界 有脊柱:…… 无脊柱:……
作 业 给周围常见动物分类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6、饲养的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人工饲养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体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3、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 点 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人工饲养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 点 体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 具 各种小金鱼图片
学 具 调查:小金鱼的饲养方法或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饲养方法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在很久很久以前,动物都是野生的。后来人类为了生活的需要,开始了对野生动物的饲养和驯化,使许多野生动物成了人工饲养的动物(板书:饲养的动物)。 二、搜集证据 1、你喂养过哪些动物? 2、人们还饲养了哪些动物? 3、请大家打开书28页,你认识这些人们饲养的动物吗? (同桌一起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4、教师介绍: 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30多种,除了狗、猫、马、牛、羊、猪、鸡、鸭外,还有鲤鱼、蜜蜂、蚕等。在各种动物中,饲养最早的是狗。距今大约2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利用狗来帮助狩猎,出现了猎犬和看家犬,后来马、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牛、羊、猪等也先后成为人工饲养的动物。现在人们又饲养了许多其他动物,例如鸵鸟等。 5、讨论:人们饲养的动物有什么用途?(板书) 6、汇报、交流:人们是怎样饲养动物的?(小金鱼或其他动物) 7、小组内欣赏美丽的小金鱼。 8、给小金鱼做个名片。 三、表达与交流 提问: 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多少种? 饲养最早的是谁?大约在什么时候? 四、拓展与延伸 人们饲养的动物有什么用途?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饲养的动物 肉用:牛、羊、猪、鸡 羽毛用:鸭、鹅 毛皮用:牛、羊 乳用:牛 劳役用:牛、马、驴 药用:蜜蜂 实验用:犬、兔、蜀 宠物用:猫、狗、金鱼
作 业 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7、拯救野生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野生动物。 2、知道有些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有些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 3、初步具有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4、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重 点 1、了解野生动物。 2、知道有些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有些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
难 点 野生动物为什么会灭绝
教 具 图片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6课——饲养的动物,知道了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人工饲养了许多动物。但仍有相当多的动物处于野生状态(板书:野生动物)。 二、搜集证据 (一)了解北京或我国的野生动物 1、我们生活在北京这个地区,在我们生活的北京地区你见过哪些野生动物? 2、在我们国家你还知道有哪些野生动物? 3、请大家打开书31、32页,看图认识一些野生动物。 (独自认一认——同桌一起认一认——指名说一说)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了解珍稀动物 1、导语:现在有些动物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 2、哪些动物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 3、为什么有些动物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 1)自由发言 2)读33页第一自然段,再找答案。 (板书原因) 4、有些动物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我们该怎样做?为什么? (板书:拯救)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 拓展与延伸 1、写出几种野生动物、珍稀野生动物的名称。 2、野生动物为什么会灭绝? 3、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7、 拯救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啄木鸟、喜鹊、蛇、虎…… 珍稀野生动物:熊猫、丹顶鹤、白鹤 、黑鹳、天鹅、野骆驼……
作 业 搜集野生动物的资料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7、拯救野生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怎样保护动物。 2、培养保护动物的责任感,逐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3、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重 点 知道怎样保护动物。
难 点 知道怎样保护动物。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你知道哪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为什么会灭绝?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二、搜集证据 (一)认识一些伤害野生动物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1、导语:野生动物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但有些人却在伤害它们。 2、看书34页图,人类在怎样伤害它们?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讨论: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板书: 1、不捉、不杀、不养、不买、不卖、不吃野生动物。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积极救助 4、搞好宣传 5、立法 ) (三)介绍北京动物园 1、讲:建立动物园也是保护动物的重要措施之一。 2、介绍北京动物园。 三、表达与交流 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拓展与延伸: 保护野生动物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7、拯救野生动物 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1、不捉、不杀、不养、不买、不卖、不吃野生动物。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积极救助 4、搞好宣传 5、立法
作 业 抄写知识点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四单元 人与水 一、教学内容8. 水 9. 流动的水 10.用水量的调查 11.水和生命 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具有探索水的性状的兴趣。 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的习惯。 体验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具有对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能力。 具有记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初步具有调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 6.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得快的实验。 (三)科学知识、技能 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学会使用感官去观察水的性状。 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水能发电,也能带来灾害。 三、教学重点水的性质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 节约用水。四、教学难点认识水的性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8、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
重 点 1、认识自然界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形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难 点 认识自然界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 具 8个烧杯 牛奶、白醋、白酒、水、红糖水、盐水、一次性筷子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我们北京的水景(板书:水)。 请大家打开书38页,老师介绍,学生观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水。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辨别,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1、谈话:桌子上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糖水、盐水各一杯。你能把它们认出来吗? 2、请同学到讲台前,给大家试一下。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补充板书: 先 ,能区别出 、 。 再 ,能区别出 、 。 最后 ,能区别出 、 。) 3、适时讲解: 1)闻的方法,以免有的液体散发出特别的气味,刺激鼻子。 2)尝的方法,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尝,以免中毒,受伤害。 4、小结:观察某些物体要通过眼看、鼻闻、舌尝, 有时还需要耳听,用手触摸等一系列方法综合起来,单凭某一方法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板书观察方法) (二)了解水的性状 1、水是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水是什么样的?使用刚刚学过的观察物体的方法。 (没有颜色、透明——与牛奶进行比较 没有一定形状——装满水的塑料袋 会流动——将水从一个烧杯倒入领土个烧杯) 水的分布、使用 讨论:1、自然界里哪里有水? 2、家里使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介绍:淡水资源情况,淡水危机。 三、表达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8、水 眼看、鼻闻、舌尝 没有:颜色、味道、气味、一定的形状 用手触摸 会流动 透明
作 业 继续观察水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9、流动的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2、怎样使小水轮转动得快的试验。 3、初步具有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重 点 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2、怎样使小水轮转动得快的试验。
难 点 怎样使小水轮转动得快的试验
教 具 小水轮
学 具 组装好的“小水轮”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水是什么样的? 地球上的水分为哪几种? 海洋水、陆地水各占多少? 陆地水包括什么? 地球上可利用的水仅占整个储水量的多少? 北京的城市用水来自哪儿? 2、水是会流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究流动的水。(板书:9、流动的水) 二、学习新课 (一)小水轮的实验 1、怎样使小水轮转动起来? 指出: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板书: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2、讨论:怎样使小水轮转动得快点? (板书学生的假想) 怎样验证自己的假想? 3、学生进行试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通过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的大小有关。) 6、追问:流动的水在什么情况下力量大? (二)人类对水流的利用 1、导语: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水流的这些特点。并且利用流动的水的这些特点为人类服务。 2、人类利用流动的水做什么?(利用流动的水:磨面、发电、喷灌、滴水计时……) 3、阅读42页短文。 4、水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带来哪些灾难?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9、流动的水 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的大小有关 利用流动的水:磨面、发电、喷灌、滴水计时……
作 业 继续研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0、用水量的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的调查能力。 2、认识北京水资源的短缺。 3、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4、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 点 1、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的调查能力。 2、认识北京水资源的短缺。 3、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难 点 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的调查能力。
教 具 几样带包装的物品(一袋盐……) 饮料瓶、玻璃杯、塑料盆(一盆水)、水漕
学 具 各种饮料瓶(了解能盛多少饮料)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这儿有一袋盐,袋子上标的重量是1千克。咱们用的科学书,长26厘米,宽18.5厘米,这盆水有多少呢? 先让咱们来认识一下水的计量单位。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水的计量单位——升 1、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饮料瓶,瓶子的标签上都标注了所盛饮料的量。说一说你带来的饮料瓶能装多少饮料。(板书:升L 毫升mL) 2、升与毫升都是表示容量的单位。你在哪儿还见过用升、毫升作单位的东西?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你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吗? 3、小组讨论:怎样利用自己手中的饮料瓶量出大约一水。 4、小组代表说一说、试一试(引导学生将水倒 入水漕)。 5、一升水可以倒多少杯呢?(指名试一试) 6、怎样知道这一盆水有多少? 指名到前面试一试。 (二)实验 用流动的水把手洗干净,大约用多长时间?用多少水?(指名倒水、计时、洗手) (三)认识北京水资源短缺,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1、水可以用来洗手,还可以做什么?(水资源用处大) 2、阅读44页短文,了解水资源情况 1)师读,听清字音 2)自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周围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4、怎样做可以节约用水?(板书) 提示:节水型水龙头寿命长,节水效果好(看44页图)。 三、表达与交流:说说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与延伸: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下节课汇报。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0、用水量的调查 1升=1000毫升 节水方法: 1 L =1000 mL 1、…… 2、……
作 业 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
自 评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1、水和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2、初步具有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3、初步具有科学用水和科学饮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 点 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 点 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分析分析原因。 二、学习新课 (一)水与植物的关系 1、问题:种了两盆花,一盆放在了屋里,一盆放在了窗外。种完就忘了。结果过了些日子,屋里的花死了,屋外的却还活着。 2、大家分析原因 3、说明了什么?(植物生长离不开水)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水与动物的关系 动物与人生存是否需要水?举例说明。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三)饮水调查 1、人的生活也离不开水,家里大人一天喝多少杯水?自己一天喝多少杯水? (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你平时喝什么水? 3、每种水有多少人喝呢? 思考:怎样统计速度快。 4、指名统计,老师板书。 5、阅读 导语:哪种水是理想的饮品呢? 1)老师读,大家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默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哪种水是理想的饮品呢? 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指出所学内容(板书课题)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1.水和生命植物 动物 离不开水 人
作 业 继续做植物需要水的对比实验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五单元 人与空气 一、教学内容第12课 空气 第13课 空气占据空间 第14课 空气的用途 第15课 空气与生命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不怕困难、永于实践的精神。 2、初步具有认真的态度、乐于与人合作。 3、初步具有创新意识。 (二)科学能力1、能运用感官观察空气。 2、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3、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概括。 4、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空气性质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空气的各种性质。 2、了解空气的各种用途。 3、知道空气与人、植物、动物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认识空气的各种性质。 2、了解空气的各种用途。 四、教学难点 知道空气与人、植物、动物的关系。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2.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空气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 2、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 3、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
重 点 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空气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 2、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
难 点 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
教 具 常见的物体。
学 具 塑料袋等实物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有一种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就是空气。空气不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它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在这个教学单元里,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提问:我们周围有空气吗?我们现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有没有办法,选用桌上的一种材料做个实验,能使我们感到周围有空气?学生:杯子里没装东西,是空的。教师把杯子倒扣在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当玻璃杯一歪时,杯口出现了什么现象?(有气泡跑出来)先把你的想法对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研究,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情况: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做了什么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 教师拿起一只空玻璃杯,问:你们看,杯子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如果学生说杯中有空气,教师问:你们看见了吗?有什么办法能看到它的存在吗?然后实验。) 2、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用眼睛、鼻子等感觉器官像观察水那样来观察研究空气有些什么性质。要边观察边记录 看书中的同学在做什么游戏,拿出你的大塑料袋和皮筋,试一试,你会做吗?你还能做什么? 谈话:下面让我们“捉住”身边的空气,一起来做游戏吧!在游戏中你还能发现空气的一些性质。 小结:空气是无色的,没有气味和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3、打开书,阅读一段有关大气层的资料。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有关空气的什么知识?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2、空气 空气是无色的,没有气味和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3.空气占据空间(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2、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3、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4、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重 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和实验的能力并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 点 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 具 透明水槽及水、吸管、矿泉水瓶、剪子、玻璃杯、漏斗、广口瓶
学 具 吹好的小气球、未吹好的大气球、纸团、实验记录表;大块橡皮泥、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讲游戏要求,引出占据空间的概念 (鼓励观察认真的同学) 小结:椅子上的空间如果被一个人占据另一个人就不能占据。 演示:钩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小结:烧杯内的空间被水占据着,如果放入钩码就把水挤出一部分,钩码才能进入烧杯。 追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占据空间吗?(及时鼓励有创意想法的学生) 二、学习新课 出示实验一:纸团放入空杯底后将杯子垂直压入水底,垂直拿出观察纸团湿否;再将杯子压入水底后倾斜观察有何现象?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为何?(填实验记录) 小结:你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你们真了不起!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实验,你们看怎么做?教师演示:把水倒入带塞子的漏斗中。表扬学生独立思考后的想法及做法观察现象后思考: 怎样将水顺利倒入广口瓶中?并说明理由。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出示思考题:怎样将瓶子里的气球吹大?课前提醒学生要有分工:观察4人、记录1人、实验2人、汇报1人实验一:我们发现,第一次将杯子 压入水槽后拿出杯子,杯中的纸团 ; 第二次将杯子压入水槽,但将杯子 后拿出,发现杯中的纸团 。通过实验 我们得出结论: 出示画面:乒乓球的位置应是哪个?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3、空气占据空间(一)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3、空气占据空间(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初步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 2、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4、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重 点 1、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 2、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难 点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初步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 2、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 具 实物。
学 具 塑料袋等实物。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杯水,问:杯子里的空间被谁占据着? 出示吸进空气的注射器,问:注射器里的空间被谁占据了? 这节课,我们先对注射器中的空气进行研究,看看我们还能发现空气的什么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感觉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小结:用手压活塞,可以明显地看到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空气被压缩以后有像弹簧一样的性质,简单说就是压缩空气有弹性。这是空气的又一个重要性质。 (1)观察:拿起桌上的注射器,把注射器的活塞拉出来大半截,看一看招待所器内的空间被什么物体占据着? 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 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块橡皮,使注射器的前出口向下顶在橡皮上。将活塞一压一松反复几次,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手上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说明什么?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2)谈话:老师这里有几个新买来的小皮球,请同学们给小皮球打气,边打气边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交流自己的发现。 讨论: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的这种性质?我们用手使劲按压小皮球,看皮球回怎样?松开手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通过给皮球打气,我们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进皮球里。皮球里的压缩空气越多,皮球弹跳的越高。用手按压皮球,松开后,皮球又弹回原状。小结:通过学习,你又知道了有关空气的什么新知识?让学生来总结。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3、空气占据空间(二) 空气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压缩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4. 空气的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 2、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争取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初步具有不怕困难、永于实践、能与别人合作的品质。
重 点 1、初步了解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 2、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争取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初步具有不怕困难、永于实践、能与别人合作的品质。
难 点 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争取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初步具有不怕困难、永于实践、能与别人合作的品质。
教 具 图片、照片或实物。
学 具 实物。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空气及空气的性质,做充气玩具、气垫沙发、支撑重物、除此之外,空气还有些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用途。 二、学习新课 空气的用途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用空气做几个游戏,体会一下空气还有什么用途。 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情景图,了解空气的用途。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你看懂了哪些情景? 活动一:各小组进行纸张赛跑。 获胜同学介绍经验。说一说,在这一情景中空气有什么作用?然后选出最佳讲解员给全班讲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教师介绍比赛方法要求。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空气产生力量来推动纸片跑起来? 教师介绍和组装程序,学生制作小帆船。 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情景图,了解空气的用途。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你看懂了哪些情景? 活动一:各小组进行纸张赛跑。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空气产生力量来推动纸片跑起来?教师介绍比赛方法要求。 活动二:各小组进行帆船比赛。 比赛:看水帆船走的快,走的直。 获胜的同学介绍经验。 活动三:发射气球火箭的实验 注意观察:气球火箭是怎样被发射出去的。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结果。 小结:吹和扇都可以使空气运动起来,运动的空气对周围的物体具有推动力。 空气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资源,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人类不可分离的好朋友。课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利用空气还可以做什么。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4、空气的用途 活动一:各小组进行纸张赛跑。 活动二:各小组进行帆船比赛。 活动三:发射气球火箭的实验。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5.空气和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重 点 1、知道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难 点 知道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 具 大钟表、菜豆、培养皿、玻璃片、杯子、水。
学 具 菜豆、有盖小瓶、无盖小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研究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请大家来谈一谈,你认为空气与生命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说到,人不呼吸空气就无法生存。让我们做一个憋气的小实验,亲自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 小组研究,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学生分组实验: 全班汇报情况:你们组谁憋气的时间最长?教师可将学生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讨论: (1)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觉? (2)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实验方法:憋气时可先吸一口气,然后紧闭双唇,用一只手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捏住鼻子,其他同学帮助计时,看看他能坚持多长时间。请同学们自己体会一下,一段时间不呼吸有什么感觉。 1了解空气与人呼吸的关系。教师可以先指导一名同学作一下示范,然后组织分小组实验,每人做三次,要求小组在书上表内记录实验结果。 小结:我们同学憋气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一分钟,然而我们已经觉得很难受了,可见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 那么,我们每分钟要呼吸多少次?每天要吸收多少空气?断绝空气多长时间人就不能生存?你阅读完书中的资料就知道了 学生阅读,也可以请一名同学朗读。 小结:动物的生存和运动也离不开空气。 2、了解空气与动物的关系。 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讨论:假设地球上没有了空气,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我们知道了空气与生命是分不开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观察实验:两个培养皿中的菜豆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预测一下,一周后,两个菜豆有什么变化?3、了解空气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5.空气和生命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六单元 人与大地 一、教学内容第16课 岩石 第17课 砂和黏土 第18课 土壤 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物质资源的多样、丰富。 2、热爱自然,乐于参与采集、搜集活动。 3、自行设计泥塑制品,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4、发展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5、发展环境保护的意识。 6、发展爱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 2、会做砂和黏土、土壤的对比实验及岩石鉴定实验。 3、锻炼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4、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砂、黏土、土壤、岩石的各种特征。 2、了解土壤的种类和岩石的用途。 3、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特征的方法。 4学会做实验记录。 5、初步了解现状调查法。 6、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认识砂、黏土、土壤、岩石的各种特征。 2、了解土壤的种类和岩石的用途。 3、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会做实验记录。 2、初步了解现状调查法。 3、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6、岩石(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重 点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难 点 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教 具 图片、标本、实物、稀盐酸。
学 具 搜集岩石。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石头,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这些石头就是岩石的碎块。岩石也像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动物、植物一样,是构成自然界的又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观察认识岩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请同学们把搜集来的岩石放在桌子上。为便于观察,请给它们编上号。 观察:这几块岩石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颜色、大小、花纹、粗细等不同。谈话:同学们观察的只是一点表面现象,要真正认识岩石,就要学会观察每种岩石的各种特征。那么,应从哪几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呢?应如何去观察岩石的特征呢?你们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可以根据着几个问题阅读课文,了解从哪几方面观察岩石和观察岩石的方法 讨论: (1)观察岩石主要观察哪几方面的情况? 颜色、构造、软硬、遇酸 讲解:盐酸是一种化学药品,对人的皮肤、衣物有腐蚀性,使用时要用滴管滴,一般滴2-3滴就可以了。如果碰到手上了,要立即放在清水里洗一下。 (2)观察岩石构造时要看些什么?有无层理、颗粒种类、颗粒大小 (3)测试岩石遇酸反映用的是什么药品?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看,书中的同学们他们在按什么顺序观察岩石?请你们也像这些同学一样,分小组观察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边观察,边及时记录 (4)测试岩石硬度时主要用什么工具?硬度等级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交流:请说一说你研究的一种岩石的特征。 总结:岩石还有什么特征?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6、岩石(一) 很硬:小刀刻不动。 较硬:小刀刻得动,铜钥匙刻不动。 较软:铜钥匙刻得动。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6、岩石(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重 点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难 点 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教 具 图片、标本、实物、稀盐酸。
学 具 搜集岩石。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上节课我们从颜色。构造。软硬、遇酸四个方面观察了岩石的特征,课后你又观察到岩石什么特征? 认识岩石,要掌握每种岩石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岩石的特征。这些特征虽个全面,但却是所列岩石特点中最明显的。 学生阅读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汇报定名结果, 让学生把正确的名称填写在图一各岩石下方:l号是砾岩,2号是花岗岩,3号是粗砂岩,4号是大理岩,5号是石灰岩,6号是页岩。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上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几种岩石的特征,现在又阅读了上面这些典型的岩会特征,现在请你们把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典型的岩石特征进行比较,看看在你研究的岩石里有没有这五种岩石。还可以看看本课第一幅图中的岩石有没有这五种岩石。 讨论:岩石的用途很多,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岩石或以岩石为原料制成的物品,你能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吗? 学生发言。小结: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③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④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讲述:为了以后研究方便,我们应该把搜集来的岩石制成标本,保留下来,制作的方法是,把岩石砸成和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决洗净、晾干、贴上标签,在标签上写上岩石的名称,放入盒中便做成了岩石标本。 (1)搜集岩石,自己做岩石标本。 (2)调查岩石的用途。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6、岩石(二)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③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④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7、砂和黏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3、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重 点 1、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3、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难 点 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教 具 图片,实物。
学 具 实物。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沙漠、黄土高原的图片。 谈话:(1)谁知道在自然界里,哪里有砂?哪里有黏土? (2)哪幅图是沙漠?哪幅图是黏土?你怎样认出来的? 沙漠和黄土高原是我们见到的砂和土的主要来源。这节课我们学习砂和黏土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谈话:观察砂和黏土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他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比较他们的颗粒。为了能清楚的看到黏土的颗粒,还可以用小筛子筛黏土,白纸上会留下黏土的颗粒。 讨论:每人面前都有一包干砂,一包干黏土,我们要认识他们,就要比较他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 学生讨论。归纳学生提出的方法。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谈话:我们再用同学们提出的另一种办法进行观察。请把少量砂和黏土分别放在小盘里,在到入一点清水,使砂和黏土渐渐湿润,然后用手和一和,捏一捏,再两手搓一搓,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用纸巾擦干净手,在记录。1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的地方。同学自行观察并记录。 讨论:通过观察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谈话: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性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在两个去底倒立的塑料瓶里分别放入同样多的砂、黏土、将瓶子固定在支架上,瓶子下分别放两个空烧杯。用两个装有同样多的水杯子,分别往两个杯里到水,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 讨论: (1)在这个实验里哪些条件是相同的? (2)实验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好。 讨论:人们了解了砂和黏土的性质,就利用他们做事情。你知道砂和黏土用哪些用途吗? 小结:砂和黏土是建筑、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原材料。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7、砂和黏土 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好。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8、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 2、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重 点 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 2、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难 点 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 具 实物。
学 具 采集土样。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土壤。讲解:土壤是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想一想:埋在地下很深的很硬的,不能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吗?海滩上、沙滩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叫土壤吗? 思考:土壤里有什么呢? 提问:为了认识土壤,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来观察土壤。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讨论:你观察到的土壤里有什么?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今天,你们带来的土壤样品是从哪里采集来的?简单说一说采集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教师补充,土壤潮湿说明其中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干湿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比较干。 2、实验分析土壤成分。 第一步,把干土块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 第二步,用筷子搅拌杯中的土块,使杯中的水快速转动起来,然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静置一会,观察沉降下来的土壤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 讨论:水中的土分层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推断出每一层主要是什么吗?请记录。 提问:土壤的成分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 我国的祖国土地辽阔,各地方的土壤类型也不同。请你阅读课文。 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 三、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8、土壤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单 元 备 课
第七单元 《活动》单元 一、教学内容第19课 中国地质博物馆二、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对地质博物馆的内容有兴趣。 2、对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博物馆资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描述展览内容的麦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l、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地址。 2、了解地质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概况。三、教学重点l、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地址。 2、了解地质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概况。四、教学难点1、初步具有搜集博物馆资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描述展览内容的麦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首师大 版 第 一 册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地质博物馆的内容有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搜集博物馆资料的能力。 3、具有描述展览内容的表达能力。 4、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地址以及地质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概况。
重 点 1、对地质博物馆的内容有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搜集博物馆资料的能力,具有描述展览内容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地址以及地质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概况。
难 点 初步具有搜集博物馆资料的能力,具有描述展览内容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 具 录像片或图片资料。
学 具 搜集地质博物馆的资料。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撰 写 人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中国地质博物馆藏有20多万件珍贵的标本,是亚洲最大、藏品最多的地质博物馆。你对他有兴趣吗? 二、学习新课中国地质博物馆藏有20多万件珍贵的标本,是亚洲最大、藏品最多的地质博物馆。它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看书上的图----补充图片)中国地质博物馆里有地球厅、史前生物厅、矿物岩石厅和国土资源厅等展厅。地球厅展示了地球的起源、物质的组成、地球的构造特征、地球的演变历史,史前生物厅介绍了生物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化石。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化石,矿物岩石厅陈列了大量的矿物岩石和岩石标本,其中有许多新发现的矿物标本,宝石厅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宝石,并介绍了识别宝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石的方法。国土资源厅展示了我国国土资源的概况。 三、请学生看录象。 (关于地质博物馆的资料片。) 四、表达与交流: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自 评
备 注







小 学 科 学 第 一 册 整 体 认 知

1、 对新教材简要分析
1、 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活泼、有趣味,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 教材弹性大,可自主选择,有利于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改革教材的表达模式,使教材具有可开放性和灵活性。
4、 教材突出活动,突出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5、 强调教学评价的社会性、发展性和主体性,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总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以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4、 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小 学 科 学 第 一 册 教 材 说 明

本册教材有《走进科学》、《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水》、《人与空气》、《人与大地》、《活动》等7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 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如下:
(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单元课时 单元 单元课时
《走进科学》 2 《人与空气》 4
《人与植物》 6 《人与大地》 6
《人与动物》 6 《活动》 2
《人与水》 4
总计 30课时

(2)各课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科学在我们身边 2 11 水和生命 1
2 植物世界 2 12 空气 1
﹡3 栽培的植物 2 13 空气占据空间 1
4 保护植物 2 14 空气的用途 1
5 动物世界 2 15 空气和生命 1
﹡6 饲养动物 2 16 岩石 2
7 拯救野生动物 2 17 沙和黏土

8 水 1 18 土壤 2
9 流动的水 1 ﹡19 中国地质博物馆 2
10 用水量的调查 1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科学能力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三)科学知识、技能
1. 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三、教学仪器、教材一览表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1.科学在我们身边 1.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2.自然界和科学家的图片等。 3.岩石或树叶、昆虫标本。 4.做实验用的实验器材等。 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单元教学课时:2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1.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知道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4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准备: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学生准备: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三、总结: 1.谈话: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科学课了。你看看课本,然后想想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2.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自己开始研究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知识。 1.观察: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提问:对于我们的身体,自己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出示表格)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表格里面有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请在你想知道的问题后画“√”。如果你想了解其他的问题,可以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 3.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摘选研究。 下面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进行研究。“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提问: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关系? 5.提问:我们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先做什么? 6.指导测量方法及测量位置,并指导填写表格。 7.指导思考:比较测量的数据,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手和脚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下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你想了解的问题。下节课,告诉同学。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 汇报 学生讨论,选择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汇报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设计研究思路:先测量自己的手和脚的大小 学生分组测量。 (教师巡视) 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初步认识科学。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测量、填表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整理数据、观察比较、交流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准备。
六、板书设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手脚测量记录表


1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知道科学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3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准备: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植物。
学生准备: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三、总结: 1.谈话:在上一次课中,我们利用尺子和白纸,与同学们配合,完成了对手和脚长度的测量。我们人体的数据有很多,利用尺子我们还可以测量哪些数值?2.讲述:我们可以利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周长。(板书周长)(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吗? (2)看一看。(电脑演示红点沿着扇子的边线走)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红点沿着扇子的外圈走了一圈、扇子外圈变成了红色) (4)讲述:红色的线就是扇子的“周长”。
3.观察自己的拳头,试着说明测量拳头一周长度的方法:怎样测量?起点和终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应该注意什么?4.关于拳头的周长,你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 例如:拳头的一周和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的数据可能会有什么关系?5.提问:你认为你们的问题,答案可能是什么? 6.提问:我们要想研究这个问题要怎样做? 7.指导测量方法及测量位置 8.指导思考:你的猜想和测量结果一致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周长的方法,也对我们的猜想进行了初步研究。下面我来阅读一段文章,了解一下在我们的身体里,还藏着哪些秘密。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学生思考 发言 汇报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组汇报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设计研究思路:先测量拳头周长,再测量自己猜测的、可能有关的身体部位的周长。接着对比。进行交流、实施学生分组测量。 (教师巡视) 汇报测量结果。学生汇报。 小组阅读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联系生活。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测量、填表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整理数据、观察比较、交流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准备。

六、板书设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
部分为周长


PS. 双手展开,两中指间距离约等于身高。 脚长的7倍是本人身高。双手周长约等于脖子周长。脖子周长乘以二约等于腰围



第二单元 《人与植物》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2课 植物世界
第3课 保护植物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
1、 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救助濒危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激发学生对栽培植物的兴趣。
4、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二)科学能力
1、 初步具有搜查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 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 初步具有观察植物的能力。
5、 初步学会制作粮食标本。
(三)科学知识、技能
1、 了解植物的概况、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2、 知道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了解栽培植物与人的关系。
3、 了解1——2中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4、 知道制作粮食标本的方法。
5、 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
6、 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7、 知道有些植物已经灭绝,有些植物濒临灭绝。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课程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2、植物世界 图片:①各种各样的植物 ②各种有趣的植物③植物的器官 有关植物的资料
3、保护植物 VCD:①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②我国的珍稀植物 ③保护植物 ④北京植物园的资料 珍稀植物资料
四、单元课时:4
五、单元重难点
初步具有搜查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观察植物的能力。了解植物的概况、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2.植物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2、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 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
难点:搜集资料,了解那些植物冬天落叶,那些不落叶。
三、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vcd教学片或各种植物的图片。
教师准备:植物的录像或图片
四、教学设计:学生的身边有很多种植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些认识,但是没有认真去观察过它们,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不同,对很多植物不认识。因此,教师从学生身边的植物开始进行教学。
五、教学流程:观察学校的植物——比较这些植物的不同——认识书上植物,比较不同——教师介绍有趣的植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的植物。 2、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 学生猜测 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活动: 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教学 1.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 (1)谈话: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你们都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3)校园里的花,那些比较大?那些比较小? (教师进行辅导) 2.回教室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 3.指导看书:课本里有一些植物插图,谁认识这些植物?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培养观察能力
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 1.谈话:植物中有许多有趣的事,阅读课文。 2.讨论:那些植物很高大?那些植物长寿?那些植物吃小虫? 3.提问: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中的趣事? 学生打开书 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讨论 汇报 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交流能力 培养交流能力
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小结 谈话:你家里还有一些什么植物,你叫得出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回家观察。 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和汇报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2.植物世界
各种植物图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知识: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能力: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教育: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难点:归纳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凤仙花,一些典型植物的图片。
四、教学设计: 学生了解一些植物的结构,不过没有连在一起看,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五、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进行观察——观察几种植物——归纳概括——课后延伸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课活动:认识凤仙花的组成。 归纳植物的共同特征 三、课后延伸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植物,知道了最高的植物,最矮的植物,长寿植物和短命植物等。各种各样的植物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1.出示凤仙花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 3.讨论:凤仙花的植株由几部分组成? 4.小结:凤仙花由六部分组成,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讲述:我们认识了凤仙花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植物图片 )这些植物的植株由什么组成?它们有什么特点? 2.小结:这些植物的植株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 谈话:搜集植物的资料,进行交流。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植物的知识。 学生倾听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指甲草或凤仙花 1.观察凤仙花的组成。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番茄、辣椒、丝瓜和南瓜等植株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汇报交流 学生填书 课后搜集资料。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认识凤仙花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能力,归纳植物的共同特征。 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植物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2.植物世界

一般开花植物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课后小结:

*3.栽培的植物
一、 教学目的:
知识:认识水稻、小麦、玉米等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栽培植物的用途。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能力:初步具有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会制作植物标本。
教育:能爱惜粮食,不浪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几种栽培植物的用途、生长过程。
难点:搜集资料进行交流。
三、教具准备:
小组准备:小麦、水稻等实物或标本。粮食标本或实物。(大米、白面、小豆等)
教师准备:有关的录象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课活动 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四部分内容教学 布置作业 谈话:田地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谁认识这些农作物?(出示实物、标本、图片) 看一看书上的插图,讨论一下它们各是什么农作物? 1.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有什么用途呢?用线段在书上连线 2.讲解:耕地、播种、间苗、锄草、施肥、除虫、灌溉、收割、脱粒、加工的过程。 回家后,调查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1.谈话: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粮食问题和节约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成立的日子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2.作业:回家后调查你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粮食?记在书上 3.计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50克粮食,全北京市一天能节约多少粮食(安300万人计算) 谈话:回家后,搜集一些粮食,分装在小瓶内,贴上标签,下节课带来. 学生辨认,讨论 学生讨论 在书上连线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1)灾害 (2)技术落后 (3)人口多 学生计算: (60万千克) 认识常见的农作物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交流能力、认识农作物与人的关系,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了解小麦的一生 节约粮食教育 培养调查能力 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制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3.栽培的植物
种粮食的过程:
耕地、播种、间苗、锄草、施肥、除虫、灌溉、收割、
脱粒、 加工的过程。

课后小结:


4.保护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植物的图片、录像带等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课时:1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课活动: 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植物,这节课继续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 1.讨论: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2.除了供给人类食物之外,植物还有那些用途? 必要时提示: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蓄水保土、防风放沙 生产材料、粮食油料 名贵草药、调节气候 …… 3.指导阅读课文,知道植物能利用水、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自己所要的食物。植物在制造食物的过程中,还能放出氧气。 4.讲解古代植物:(活化石) 5.讨论:植物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保护植物呢? 谈话: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植物处处面临着威胁。有些植物已经面临着绝种的危险,人们只有在专门收集珍稀植物的地方才能欣赏到它们。没有植物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草地、保护珍稀的植物。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植物: 必要时可提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不乱砍、滥伐 义务植树 ……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汇报结果 学生阅读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培养交流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 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4.保护植物
具体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不乱砍、滥伐 义务植树
目的——植物的优点——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提供生活材料……

课后小结
保护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救助濒危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2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救助濒危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聚焦话题: 新课部分: 总结: 谈话: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初步知道了一些珍稀植物的名字,也了解了植物和我们的和我们的关系。其实,除了书上的植物外,我国还有许多珍稀植物。1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珍稀植物吗?2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3-5人为一组。各组选定一名学生负责负责做记录。(1)下发阅读材料:我为大家准备了几样珍稀植物的材料,每个组拿到的材料是不同的。请同学们先阅读资料,然后将你们归纳的、关于这种植物的情况介绍给其他组的同学。(2)提问:我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归纳和介绍?(举例:如产地、外形等)(3)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阅读和记录情况。解决生字等。选取填写较好的由该组代表宣读给大家,并提学生未查到的珍稀植物种类资料:3谈话:下面请各组同学来介绍一下,本组阅读资料中所介绍的植物情况。4提出问题:我国的珍稀植物种类较多,而且研究价值很高,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植物变成珍稀植物的?5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和归纳:有些植物是由于生存环境变化、生长速度缓慢,导致自身数量少,也有的是因为人类的大量砍伐造成的。(出示植物被砍伐和被伤害后的图片、视频) 6教师提问: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我国的珍稀植物?并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言。 ?7.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请其他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珍稀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课下查找一些资料——看看除了珍稀植物外,我国还有哪些珍稀的动物。 ? ? 学生发言 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学生依据资料,各组进行阅读、归纳整理汇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各组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表达 ?
PS保护现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乱砍伐、乱采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某些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珍稀植物的破坏活动,比如说乱砍、乱伐、乱采、乱挖等;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比如说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还有的是因为植物本身生命力弱;

第三单元 《人与动物》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5课 动物世界
*第6课 饲养小动物
第7课 拯救野生动物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
1、 体会动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发展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树立爱护动物、拯救动物的责任感和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激发学生对饲养动物的兴趣。
4、 向学生进行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
5、 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的能力。
3、初步具有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 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感受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认识几种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饲养动物与人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能力。
3、 了解北京和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初步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5、动物世界 (1)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图片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昆虫、鸟类、鱼类等分类的图片。 (3)各种动物昆虫标本。 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或文字资料。
6、拯救野生动物 各种野生动物、濒危动物、灭绝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投影片 濒危野生动物、灭绝的野生动物图片或文字资料。
四、单元课时:4
五、单元重难点
初步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的能力。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感受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北京和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初步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5.动物世界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
难点:搜集资料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实物蚂蚁、蟋蟀,标本鹰、鲤鱼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实物蚂蚁、蟋蟀,标本鹰、鲤鱼等。
四、
出示图片——观察阅读——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课活动: 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 认识动物的组成 三、布置作业 1.出示动物图片 2.谈话:大家观察这些动物图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观察他们各自的特征。 1.阅读课文,讨论:动物中的“巨人”。动物中的“侏儒”,奔跑最快的动物,游泳最快的动物,腿最多的动物,产卵最多的动物,自由运动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是谁? 2.小结 1.观察什么动物身体里有脊柱,什么动物身体里没有脊柱。 2.研究蚂蚁、蟋蟀、蝗虫、金龟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谈话: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动物世界,回家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 阅读课文,讨论 学生汇报 观察讨论 汇报调查结果。 课后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下节课作铺垫。
六、板书设计:
5.动物世界
动物“巨人”是:蓝鲸
动物“侏儒”是:孢子虫
游泳最快的动物是:旗鱼
腿最多的动物是:千足虫
奔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产卵最多的动物是:翻车鱼
固着生活的动物是:珊瑚虫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分为许多类别。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分为许多类别。
难点: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动物分类。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图片或VCD盘。
四、:
回忆复习——出示图片——观察,寻找共同点——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课活动: 研究动物的共同特征 给动物分类活动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世界知道了什么是最大的、最小的、跑的最快、腿最多的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动物的知识 1.出示动物图片 2谈话:研究蚂蚁、蟋蟀、蝗虫、金龟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研究:燕子、鸵鸟、鹰、企鹅有什么共同特征。 1.讨论: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地方,给下列动物分类。 2.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小结。 学生倾听 学生研究,发现特点 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2.胸部长有三对足 学生讨论研究: 身体有羽毛、都是卵生。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根据有没有4条腿来分……. 2.根据有没有羽毛来分……. 3.根据会不会飞来分……. 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六、板书设计:
5.动物世界

昆虫的共同特征
鸟类的共同特征
课后小结:







*6.饲养小动物
一、 教学目的:
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人工饲养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大胆发言的能力。
教育:体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说出人工饲养动物的用途。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人工饲养动物的图片或录象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1.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 三、总结 谈话:人类为了生活的需要,将野生的动物进行饲养,并进行改良使之成为人工饲养的动物。 1.观察图片,人类饲养了那些动物呢? 2.讲解: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30多种,除了狗、马、牛、羊、猪、鸡、鸭外,还有鲤鱼、金鱼、蜜蜂、蚕等。在各种动物中,排名第1的是狗。距今大约2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利用狗来帮助狩猎,出现了猎犬和看家犬。后来马、牛、羊等也先后成了人工饲养的动物。现在人们又饲养了许多其他的动物。 1.提问:人工饲养的动物有什么用途? 2.请一个同学扮演成一种饲养动物,说说饲养动物和人的关系。 1.调查:人们是怎样饲养它们的? 2.家里养宠物是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 根据情况进行小结: 学生观察讨论:有奶牛、警犬、鸵鸟、鸡、金鱼、蜜蜂、蚕、兔子、蜗牛、蝎子等。 学生讨论: 肉用:牛、羊、猪等 羽毛用:鸭、鹅 乳用:牛、羊 劳役用:牛、马等 实验用:犬、兔、鼠 宠物用:猫、犬 学生汇报 各组讨论 各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了解饲养的动物与人的关系。 培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6.饲养的动物
用途:肉用、羽毛用、乳用、劳役用、实验用、
宠物用。

课后小结:


7.拯救野生动物
一、 教学目的:
1.知道有些动物以经灭绝,有些动物濒临灭绝。
2.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难点:对野生动物的了解,怎样去保护它们。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VCD教学材料或野生动物图片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与流程:
图片导入——提出问题——集体讨论——得出结论——怎样保护动物——得出结论——巩固练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教学 二、新课活动: 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 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 三巩固活动: 处士图片或录象带 认识自然界的野生动物。 1.谈话:现在,有些动物正面临灭绝呢。你知道有那些动物正面临灭绝吗? 2.讨论:为什么有的动物越来越少,濒临灭绝呢? 3.讲解: 自身数量少。 繁殖困难。 不适应环境变化。 人类大量捕杀。 1.讨论:怎样保护野生动物呢? 2.讲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不捉、不杀野生动物。 不买、不养野生动物 不卖、不吃野生动物 积极救助野生动物 举办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 几个同学共同出一期小报。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 了解现在动物灭绝原因 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七、板报设计:

7.拯救野生动物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不捉、不杀野生动物。
3.不买、不养野生动物
4.不卖、不吃野生动物
5. 积极救助野生动物
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 《人与水》
一、《人与水》单元教学内容
第8课 水
第9课 流动的水
第10课 用水量的调查
第11课 水和生命
二、《人与水》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
1、 具有探索水的性状的兴趣。
2、 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3、 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4、 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的习惯。
5、 体验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增强珍稀水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1、 具有对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具有纪录观察和试验的能力。
3、 初步具有调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4、 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5、 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
6、 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得快的实验。
(三)科学知识、技能
1、 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 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3、 学会使用感官去观察水的性状。
4、 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5、 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6、 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8、水 1、6个玻璃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糖水、盐水 2、每小组一玻璃杯牛奶,一玻璃杯纯水,方便筷若干,塑料袋,自来水 3、VCD:①地球上水的分布 ②密云水库 ③自来水工厂
9、流动的水 1、小水轮套材。 2、塑料盒。 3、VCD:①水利资源 ②古代水流作用 ③现代水流作用 ④洪水灾害 1、带孔的塑料瓶。2、水。
10、用水量的调查 1、水槽、水、玻璃杯 2、塑料盒 3、节水龙头 4、VCD:①水的用途 ②节约用水 1、各种空饮料瓶 2、秒表
11、水和生命 1、豆苗若干。 2、VCD:水与生命 每个小组花盆2个,水杯1个,标志牌1个,花盆内有土。
四、单元课时:4
五、单元重难点
具有对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具有纪录观察和试验的能力。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得快的实验。
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了解家庭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8.水
1、 教学目的:
1.认识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学会使用器官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具有对用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谁“是什么”进行探索研究。
难点:利用各种器官认识水。
3、 教具准备:
小组准备:杯子、液体物质(水、牛奶、白糖水、等)筷子、塑料袋
教师准备:水的挂图或 vcd。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
游戏导入——进行猜测——学生尝试验证——小结方法——得出结论——认识地表上的水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引出问题。 学习新 课 试验一: 试验二:探究水的性状 三、总结: 1.谈话:桌子上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糖水、盐水个一杯。你能把他们认出来吗? 2.请同学到讲台前,给大家是一下。 3.请同学总结一下怎样又快又准确的辨认? 4.小结:辨认物体时,闻的方法很重要。注意不能把物体直接放到鼻子下闻,要用一只手,把杯子上面物体散发的气味扇到鼻子下再闻。边说边演示。请大家练习一下。 5.辨认物体时,尝的方法也很重要,要用筷子沾一点东西,然后,把筷子放到舌头上方,不要让筷子碰到舌头和嘴.请大家试一试.边说边演示. 大家注意,有的物体有毒,不可以随便尝. 1.谈话:用刚才我们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水是什么样的?看那些同学观察的认真,把观察的现象记在课本上,纪录时要实事求是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谈话:刚才大家对“水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请同学汇报一下。 (教师板书) 4.水还有其他性质吗? 5.请大家继续研究,水到底是什么性状的?水会流动吗? (教师巡视) 6.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7.提问:在自然界中那里有水? 8.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老师板书) 9.你知道这些水中是淡水吗? 10.讲授:地球表面有71%是被水覆盖的。其中96.5%是海水,在其余的淡水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冰川,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只占整个水量的0.007%左右. 谈话:水是很宝贵的,调查一下,你家里用水是井水,还是地下水? 讨论、研究用什么方法能把他们认出来。 分别由几个同学各抒己见,大家交流。 讨论、总结出规律:一看、二闻、三尝 学生练习“闻”的方法 学生练习”尝”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探究水的性状 学生汇报: 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学生质疑:水会流动。水没有一定性状。 学生实验 利用塑料袋和各种容器,进行实验。 学生汇报: 水没有一定形状,水会流动。 学生讨论。 江、河、湖、海、井…… 学生讨论。 及法学生态索问题的兴趣 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观察能力 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自主探究水的性状.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交流信息、描述能力 学会提问题,质疑。 学生研究科学。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进行水是资源的教育。 课堂延续活动。
七、板书设计:

8.水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没有一定形状。
课后小结:



9.流动的水

一、 教学目的:
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2.学会组装小水轮和做小水轮转动得快的实验。
3.初步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
难点:小水轮转动得快的实验。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水轮、vcd电教篇
小组准备:小水轮学具材料、水槽、水。
四、教学课时:1
五、:
出示小水轮——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设计——交流表达——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聚焦话题: 二、活动过程 1.进行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2.进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3.进行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谈话:(出示小水轮)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小水轮的知识。 (板书课题) 观察小水轮都由那些材料组成。大家动手,把小水轮组装起来。 1.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得快?请讨论,并预测。设计实验办法 2.汇报讨论结果。 3.全班分小组实验。探索小水轮转得快的秘密。 4实验后,讨论出结论,填写在书上,并且与预测比较。 5.汇报实验情况 1.谈话:古代的人就发现流动的水可以利用,讨论一下,古代人们怎样利用流动的水。 2.现代的人,对流水的利用更广泛。 3.阅读: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是由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李冰父子共同组织劳动人民修建的。它具有分流灌溉、泄洪和排沙作用。 评价活动,根据情况进行小结。 学生组装小水轮 学生讨论、预测、设计实验 1.与水速大小有关 2.与水量大小有关 学生实验 讨论、填写、比较讨论 流水可以磨面、舂米、碾谷等,利用滴水计时。 讨论:发电、灌溉等 学生阅读 培养动手组装小水轮的能力。 培养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记录能力 培养交流能力 培养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11.流动的水

水流有力量:

1.与水速大小有关

2.与水量大小有关
课后小结:




10.用水量的调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2.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调查能力。
3.认识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用水的情况。
难点: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并纪录。
三、教具准备:
小组准备:矿泉水瓶、可乐瓶、塑料盆、玻璃杯、水、秒表
教师准备:节水型水龙头、Vcd电教片
四、教学课时:1
五、: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观察验证——测量1升水有多少——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水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提出问题 二、新课活动: 1.进行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 2.进行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 3.进行第三部分内容的教学 4.进行第四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巩固活动 拿出一些饮料瓶,问:他们各能装多少水?瓶子上有标签吗? 观察一下。 1.提问:你能用这些饮料瓶,量出1升水来吗? 2.用量出来的1升水,测一下,可以装几杯?一连盆水有几升? 3.水对我们日常生活由很多用途,说一说,由那些用途? 1.提问:你家一天要用多少水? 请大家回家以后,在星期六活性七日作一个调查。把调查结果天在书上。可以用升做单位,估算一下,也可以看水表,调查准确的数字。下节课检查 1.谈话:用流水洗一次受用多长时间,用了多少水?下面我们进行这个实验。 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提问:你们各家都是用什么样的水龙头?是节水型的吗? 记在书上。 3.讲解:旧式水龙头容易发生滴漏现象,而且寿命短。节水型水龙头寿命长,节水效果好。北京已经停止生产和销售旧式水龙头。 1.观察你的周围,比如学校里、家里、公园、街头等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 2.怎样才能节约用水呢?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处一期板报。 3.阅读 谈话:我国是贫水国之一,北京市缺水城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观察。饮料瓶上有毫升、有的有升的标志。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讨论 洗衣、洗菜、做饭、扫除…… 学生实验 洗一次手用五秒钟,大约用1升水。 学生统计 小组讨论 小组策划出版报 学生读书 学习水的计量单位:升 探索1升水有多少? 探索1杯水有多少?一盆水有多少? 培养学生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调查、统计数据的能力。 节水教育 培养参与意识。知道浪费水的现象。知道节约用水。

七、板书设计:
10.用水量的调查

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

课后小结:

11.水与生命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3.初步具有科学用水和科学饮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对于人类和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纪录实验结果病进行分析。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花盆种好豆苗,vcd电教材料
四、教学课时:1
五、: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交流完善——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提出问题。 二、新课活动: 1.进行第一个实验 2.引导学生思考 3.布置饮水调查 三、总结活动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水? 1.谈话: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实验需要对比两盆豆苗的生长情况,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连续观察一个星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贼后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2.准备实验:教师发豆苗。 动物生活也离不开水,大家讨论一下。 1.谈话:人的生活也离不开水。你一天和多少水?你家的大人一天和多少水? 2.阅读:大家把书打开,把书上的这段文字读一遍。然后。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遍。 3.讲授: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的饮水量与人的年龄、职业、天气等有关系。人们每天通过饭、财、唐、水果、蔬菜等摄取的水分大约有1升。另外还需要补充白开水1升左右。人的生命离不开水。 4.提问:我们每个人每天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你今天和的是什么水? 5.我们每天喝水最好和凉开水。 讲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和生命的关系。请大家把实验和调查做好。 学生讨论 学生分小组、栽苗、浇水。 学生讨论:动物与人是否也需要水 学生阅读 学生讨论、统计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提出要求,培养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能力。 培养调查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 学习统计数字,搜集信息的能力 饮水卫生教育
七、板书设计

11.水与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都离不开水。
课后小结:
第五单元 《人与空气》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12课 空气
第13课 空气占据空间
第14课 空气的用途
第15课 空气和生命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科学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
1、 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初步具有认真的态度,乐于与人合作。
3、 初步具有创新意识。
(二)科学能力
1、 能运用感官观察空气。
2、 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
3、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概括。
4、 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空气性质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认识空气的各种性质。
2、了解空气的各种用途。
3、知道空气与人、植物、动物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12、空气 常见的物体,如毛巾、石块、杯子等。 塑料袋等实物。
13、空气占据空间 注射器、杯子、水槽等。 塑料袋等实物。
14、空气的用途 图片、照片或实物。 实物。
15、空气和生命 秒表、记录表。 种子等实物。
四、单元课时:4
五、单元重难点
认识空气的各种性质。了解空气的各种用途。知道空气与人、植物、动物的关系。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空气性质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
12.空气
1、 教学目的:
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2.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 。
3.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 认识空气的有关性质。
难点: 记录、叙述实验现象。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玻璃杯、水槽、气球、塑料袋、实物投影
小组准备:扇子、降落伞、玻璃杯、粉笔、塑料袋。
四、教学课时:1
五、: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实验设计——交流完善——进行实验——交流表达——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部分: 二、新课活动: 1.认识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2.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四、课后延伸: 1.谈话:在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一种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2.对,(板书:空气) 讲述:空气不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它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在这个教学单元里,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 1.提问:我们的周围有空气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一找空气。(出示材料)老师这给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简单介绍) 2.讲述:小组讨论,你们怎样使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实验,证明我们周围有空气。 3.提问: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选择用那种材料,怎么用? 4.讲述:根据实验内容老师这有一个表格,根据你们组选择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你们看到什么现象,这说名什么,记录 5.实验要求:(1)实验时,组长要分好工,例如:这个实验由谁做。实验时其他同学观察,然后讨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再选一名同学把本组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2)做完一个实验先记录,再进行下一个实验。 6.谈话:到旁边的桌上选你们实验要用的材料。选好后组长分好工就可以实验了。(每组先选一到两个实验) 7.指导汇报: 提问:你选用的是那种材料实验的,怎样证明周围有空气存在? 8.谈话: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现象能证明我们周围有空气? 7.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空气存在任何有缝隙的地方。 8.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 (出示玻璃杯)问:杯中有什么? 9.演示:下面老师把杯子倒扣在水槽里,当把玻璃杯一歪时,观察杯口出现了什么现象? 10.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但刚才老师问杯子里有什么的时候,很多同学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来说一说。 2.谈话:同学们说的对不对能?看老师这也有几句话是对空气特征的叙述。(出示题)但只有一句是对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句话是对的呢?我们可以怎么做? 3.谈话:好,我们怎样实验呢?上一单元我们研究的是有关水的知识,想一想我们用了那些方法。 (板书:看、闻、尝) 3.讲述:今天我们继续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空气有什么性质。 4.谈话: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研究空气。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塑料袋、气球,想一想你利用哪种材料证明空气的哪个特征。 5.发材料。 6.提要求:先看再闻,一个特征一个特征的验证。最后小组讨论判断那句话是对的。 7.组织汇报: 先说你们组是怎样实验的。 再说通过观察研究认为那句对。 8.小结: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又知道了空气是无色的,没有气味和味道,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同时板书) 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空气不光我们周围有整个地球都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你想知道这层空气有多厚吗?它对我们地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打开书14课,书中有一段小短文,他可以告诉我们。课后读几遍。下节课来了把你知道的讲给同学听,通过阅读你还想知道什么,下节课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 学生说:空气 回答:有 小组讨论选材料。 学生汇报。 组长选实验材料小组实验 学生汇报。(每种材料选一名同学汇报) 学生说生活中有空气的现象。 回答:什么也没有。 学生观察后回答。回答:说明杯子里面有空气。 根据以有知识说空气的特征。 回答:用实验验证。 回答: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水的。 指名说:用塑料袋兜住空气看它的颜色、闻气味等。用气球验证空气有没有形状。 组长领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 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 师生一起小结。 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研究什么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以有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实验能力。认识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概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进一步认识空气的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下面实验作铺垫。 明确学习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和选材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空气的一些性质。 培养学生课后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继续研究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12.空气
无色 无味 流动 无形状
课后小结:




13、空气占据空间
1、 教学目的:
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会做空气要占据空间的实验。
2.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3.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概括现象。
难点:培养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1.水槽、塑料袋、橡皮筋、笔或胶带、锥子。
2.玻璃杯、纸团、抹布
演示实验材料:带木塞的漏斗、瓶子、烧杯、水
五、:
提出问题——出示材料——教师示范实验——猜想——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验证——巩固练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新授活动: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三、巩固活动 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空气还有些什么性质? 1.思考问题:(实验一) 把一个充满气的塑料带压入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 (1)讨论,根据以上问题,你怎样进行实验研究。 (2)讨论;把空气袋压入水中,水并没有增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3)板书:占据、空间 (4)讨论: 为什么用针扎破空气袋,水面会慢慢下降? 2.(实验二)谈话: 为了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我们咱来做一个实验。 (1)思考: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然后将玻璃杯倒立放入水里。会发现什么现象?如果将杯子倾斜,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出示示意图) (2)讨论:根据问题,你准备选择那些材料做实验?你认为实验可以分为几步去做? (3)预测,实验一的结果,纸团会不会湿。 (4)讨论:为什么在第1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2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 (5)讨论:以上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什么?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7)指导填书。 1,(出示以装好的带漏斗的瓶子)研究问题:能不能把一杯水很快通过带木塞的漏斗导入瓶子里?你能解释看到的现象吗? 2.课堂总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发现:把空气袋压入水中,空气袋站了水槽的一部分地方,可以说空气袋占据了水原来占据的一部分空间,于是水位上升了。 学生讨论。 启发说出:空气跑出来了,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让出了地方,水面就慢慢下降了。 小组讨论,说说实验方法。 学生预测后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回答: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杯空气占据着。空气不出来水就进步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2次,杯子一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湿了。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复习为后面内容作铺垫。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 实验现象的能力。 认识空气占据水的空间。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研究问题的能力。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进一步认识这一性质。
七、板书设计:
15.空气占据空间

占据 空间
课后小结:





14、 空气的用途
一、教学内容:
1.了解空气的广泛用途
2.感受利用空气移动物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
2.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争取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初步具有不怕困难、
勇于实践、能与别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难点:设计实验感受空气能移动物体。
四、教学准备:
1、(15*21)CM硬纸片2张、B5纸2张。
2、长形托盘、水、(5*7)CM卡片纸、细铁丝、泡沫块、橡皮泥
3、3米长线、吸管、气球、夹子、胶带
五、教学课时:1
六、:
出示研究内容——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活动验证——交流表达——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三、巩固活动 谈话: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空气及空气的性质,做充气玩具、气垫沙发、支撑重物等,除此之外,空气还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用途。 1.(投影出示情景图),了解空气的用途。 2.小结:空气是地球上独有的一种资源,它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还能让鸟和飞机自由地在空中飞行,使风筝飞上天,空降员安全降落在地面,吹动帆船在水中航行,把空气压进轮胎、气垫或皮球里,轮胎、皮球有了弹性……空气的用途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用空气做几个游戏,体会一下空气还有什么用途。 活动一:各小组进行纸张赛跑。 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空气产生力量来推动纸片跑起来? 活动二:帆船比赛 教师介绍比赛要求 小结:吹和扇都可以使空气运动起来,运动的空气对周围的物体有推动力。 活动三:发射气球火箭 要求:注意观察气球火箭是怎样被发射出去的。 小结:我们在实验中看到,空气从气球嘴中喷出来,产生一股很大的推动力,使气球向喷出的空气的反方向飞射出去,火箭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发射出去的。 回顾本课我们利用空气做了什么实验? 空气是地球上一种重要资源,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好朋友。课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利用空气还能做什么? 回忆已知,明确学习目的。 先小组交流,你看懂了哪些情景?再说说,在不同场景中空气有什么作用?然后请学生讲给大家听。 学生用一张硬纸板和一张纸,把纸的一端折起,折起的部分朝向自己,在纸后面扇动硬纸板,使之前进。 赛后请获胜的同学谈谈获胜的诀窍、体会。 组装:学生将带帆的小棍插在泡沫船体上做帆船,用橡皮泥粘住露出船底的船棍上,帮助固定并起配重作用。 比赛:看谁的帆船走得快,走得直。 获胜同学介绍经验。 要领: 1、把长线穿过吸管,两头绑在椅子上或用手绷紧。 2、吹大气球,用夹子夹住气嘴,再用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3、把吸管移到长线的一端,气嘴向后,然后把夹子拿掉,空气从气球嘴冲出来向后喷,气球就向前移动了。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与已知分析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不怕困难、积极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参与实验研究、动手制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4.空气的用途

纸张赛跑 帆船比赛 火箭发射


课后小结:




15、 空气和生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和记录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对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准确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大钟表、菜豆、培养皿、玻璃片、杯子、水
学生:菜豆、有盖小瓶、无盖小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阅读了解——保护空气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活动: 二、新授活动 三、巩固、应用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1了解空气与人呼吸的关系(1)谈话: 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空气与生命有什么关系? (2)实验方法: 憋气时可先吸一口气,然后紧闭双唇,用一只手捏住鼻子,其他同学帮助计时,看看他能坚持多长时间。请同学们自己体会一下,一段时间不呼吸有什么感觉。 (3)讨论: 1)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2)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 (4)谈话: 我们每分钟要呼吸多少次?每天要呼吸多少空气?断绝空气多长时间人就不能生存呢?(阅读录象资料、图书资料) 2、了解空气与动物的关系(1)(投影出示相关插图)思考: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结: 鸟儿在空中必须借助空气的气流才能自由的飞行或滑翔,而且鸟在飞行时,要消耗身体的很多能量,需要呼吸许多新鲜的空气来补充能量,才能较长时间在空中运动。鱼需要呼吸水中的空气才能生存,如果水中缺氧,鱼群就会窒息而死亡,因鱼群就会窒息而死亡,因此,许多鱼塘里安装了增氧机,就是为保证鱼群能呼吸充足的空气。 3.了解空气对植物的影响(1)谈话: 那么,空气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 (2)观察: (实物或插图)两个培养皿中的菜豆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预测一下,一周后,这两盘菜豆会发生什么变化? (3)小结: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我们知道了空气与生命是分不开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1.讨论:假如地上没有了空气,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 2.评价: 1)每天观察菜豆实验,五六后,把自己的发现写在书上。 2)自己写一篇关于《空气的故事》的短文或诗歌。 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说到人不呼吸空气就无法生存。教师引出:让我们做一个憋气的小实验,亲自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 先指导一名同学作示范,然后组织小组实验,每人做三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 分组实验,交流情况:组内谁憋气时间最长。 汇报实验感受、分析实验情况。 小结: 我们同学憋气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一分钟,然而我们已经觉得很难受了,可见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 获取资料信息,交流 观察后交流讨论,汇报: 鸟儿在空中必须借助空气的气流才能自由的飞行。鱼需要呼吸水中的空气才能生存,如果水中缺氧,鱼群就会窒息而死亡。所以动物的生存和运动也离不开空气。 把预测结果和组内学生交流,并把预测画在图框里。 (注意:提示学生每天都要观察,如果盘中的水减少了要适当补充,亲自观察。) 明确学习目的 提取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展开思考。 培养小组合作、记录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已知分析问题、整理信息等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概括能力。 培养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延伸课后兴趣.
七、板书设计:
17.空气与生命
空气与生命分不开,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 《人与大地》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16课 岩石
第17课 砂和黏土
第18课 土壤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科学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
1、 感受自然界物质资源的多样、丰富。
2、 热爱自然,乐于参与采集、搜集活动。
3、 自行设计泥塑制品,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4、 发展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5、 发展环境保护的意识。
6、 发展爱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1、 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
2、 会做砂和黏土、土壤的对比实验及岩石鉴定实验。
3、 锻炼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4、 发展推力和想象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 认识岩石、砂、黏土、土壤的各种特征。
2、 了解岩石的用途和土壤的种类。
3、 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特征的方法。
4、 学会做实验记录。
5、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16、岩石 图片、岩石标本、小刀 搜集岩石标本
17、砂和黏土 图片、实物、塑料杯、饮料瓶等。 实物。
18、土壤 实物、有关的实验器材。 采集土样。
四、单元课时:4
五、单元重难点
认识岩石、砂、黏土、土壤的各种特征。了解岩石的用途和土壤的种类。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特征的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会做砂和黏土、土壤的对比实验及岩石鉴定实验。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


16.岩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
2.初步具有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鉴别岩石,认识岩石的特点。
难点:学会运用各种能力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
三、教具准备:
小组准备: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盐酸、大烧杯、清水、常见岩石。
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1.指导从那几方面研究岩石。 2.学生研究交流 谈话: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石头,老师给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这些石头就是岩石的碎块。岩石也向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动物、植物一样,是构成自然界的又一种重要物质。她和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观察认识岩石。(板书课题) 1.谈话:桌上的岩石为了你们研究方便,老师给每块岩石边上了号。下面观察着几块岩石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2.谈话:同学们观察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要真正认识岩石,就要学会观察每种岩石的各种特征。那么,应从那几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呢?如何观察岩石的特征呢? 3.讨论; 观察岩石主要观察那几方面的情况? 观察岩石构造时要看些什么? 测试岩石遇盐酸反应的是什么药品? 测试岩石硬度是主要用什么工具? 4.小结: (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讲解:盐酸是什么,怎样使用它。 1.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记录表分小组观察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边观察边及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2.小结:根据学生观察汇报的情况进行小结。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可能说出岩石的颜色、大小、花纹、粗细等) 小组讨论(可根据书上写的内容作为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活动,观察岩石。 全班交流、汇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学习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岩石。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研究岩石的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16、岩石
很硬—小刀刻不动 。
较硬—小刀刻得动,铜钥匙刻不动。
较软—铜钥匙刻得动。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巩固常见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的用途。
能力: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教育:感受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的用途。
难点:制作岩石标本。
三、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岩石用途挂图。
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1.阅读常见岩石特征, 2.指导学生根据特征认识岩石。 3.了解岩石的用途。 三、巩固活动: 指导制作岩石标本 布置作业: 1谈话:上节课我们从颜色、构造、软硬、遇酸四个方面观察了岩石的特征。课后你又观察到了岩石什么特征? 2.认识岩石,要掌握每种岩石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来认识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1.谈话: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岩石的特征。这些特征虽不全面,但确实所列岩石特征中最明显的。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几种岩石的特征,现在又阅读了上面这些典型的岩石特征,现在请你们把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典型的岩石特征进行比较,看看在你研究的岩石中有没有这五种岩石。 2.教师总结: 指导学生把正确的名称填写在书上。 1花岗岩,2砂岩,3石灰岩,4页岩,5大理岩 1.讨论:岩石的用途很多。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岩石或用岩石为材料制成的物品。你能贵同学们说一说吗? 2.小结: 岩石的用途主要由四个方面: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是主要的工业材料。 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1.讲述:为了以后研究方便,我们应该把搜集来的岩石制成标本,保留下来。 2.讲解制作方法: 把岩石砸成和标本和大小相近的块,洗净、晾干、贴上标签,在标签上些岩石的名称,放如何中,便做成了岩石标本。 3.评价: 好的给以鼓励。 回去继续观察研究岩石。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汇报定名结果。 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学生制作岩石标本。 展示制作的标本。 巩固学生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讨论了解岩石的用途。 系统的了解岩石的用途。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6、.岩石
岩石的用途主要由四个方面: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是主要的工业材料。
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课后小结:




17.砂和黏土
1、 教学目的:
知识: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
能力:初步具有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教育: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砂和黏土的一些特征。
难点:对比实验及实验记录。
3、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1. 观察材料:干砂、干黏土,放大镜,小筛子,一张白纸,一杯清水,两个小盘。
2. 小组实验材料:烧杯,水,分组实验材料一套。
3. 挂图。
学生准备:垫板或塑料袋、擦手纸巾。
4、 教学课时:1课时
5、 :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1.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地方 2.了解砂和黏土的用途 三、巩固活动: 指导学生做泥玩具 1.(出示沙漠、黄土高原图)提问: (1)谁知道在自然界里,那里有砂?那里有黏土? (2)哪幅图是沙漠?哪幅图是黏土?你怎样认出来的? 2.谈话:沙漠和黄土高原是我们见到的砂和黏土的主要来源地。这节课我们学习砂和黏土的知识。 1.讨论:每人一包干砂和干黏土,我们要认识它们,就要比较它们有那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观察、比较? 2.谈话:观察砂和黏土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它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小筛子等工具帮助观察比较。自己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3.谈话:我们在用另一种方法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把少量砂和黏土分别放在小盘里,再到入一点清水,使砂和黏土渐渐湿润,然后用手和一和,捏一捏,再用手搓一搓。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用纸巾擦干净手,再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 4.讨论:通过观察,你认为砂和黏土有那些地方不同? 5.小结: 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6.谈话: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性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讲解实验方法: 7.讨论: (1)在这个实验里,那些条件是相同的? (2)实验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8.小结: 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它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名它的保水性能好。 1.讨论:人们了解了砂、黏土的性质,就利用它们做事情。你知道砂和黏土有那些用途吗? 2,小结: 砂和黏土是建筑、工艺等方面的重要材料。 1.谈话:看泥玩具图片,这些玩具是用什么做的?用砂能做吗?为什么? 2.讲解制作泥玩具的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归纳观察比较方法。 自己观察、记录 (先观察完的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实验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回答 学生制作(机动有时间就做)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沙漠和黄土高原是砂和黏土的主要来源地。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认识砂和黏土的不同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和小组 协作 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砂和黏土的用途。 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通过捏泥玩具,进一步认识黏土的性质。
七、板书设计:
17.砂和黏土

颗粒 粘性 渗水 保水性能

砂 大 没有 快 差
黏土 小 有 慢 好

课后小结:


18土壤
一、教学目的:
知识:指导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
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育: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土壤的构成。
难点:做鉴别土壤成分的实验。
三、教具准备:
小组准备:烧杯、水、筷子、干土块、白纸、土样。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聚焦话题: 二、新授活动: 1.初步认识土壤。 2.实验分析土壤成分。 3.指导阅读。 谈话: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有关土壤的知识。 1.讲解: 土壤是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想一想:埋在地下很深的,很硬的,不能生长植物的是土壤吗?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叫土壤吗? 今天,你们带来的土壤样品是从哪里采集来的?简单说一说采集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思考:土壤里有什么? 3.归纳:看看土壤的颜色,用手摸是否松软潮湿,捻一捻感觉颗粒的大小,找一找有没有生物体。 4.讨论:你观察到土壤里有什么? 5.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 1.谈话:为了进一步认识土壤是由那些成分构成的,我们做一个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 2.实验第一步: (1)讲解:把干土块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3实验第二步: (1)讲解方法:用筷子搅拌杯中的土块,使杯中的水快速转动起来。然后把杯子放在桌上静置一会,观察沉降下来的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4.讨论:水中的土分层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推断出每一层主要是什么吗? 5.指导填现象: 综合你观察和实验中看到的所有现象,你发现土壤里有什么?你认为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吗?请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书中的横线上。6.提问:土壤的成分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 7.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动植物残体等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动植物残体经过腐烂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谈话:我们祖国土地辽阔,各地方的土壤类型也不同。请你阅读课文,说说按土壤中砂和粘土的含量分,土壤可分为几种基本类型? 学生拿出土壤样品。 小组内说,然后指名说。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实验。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填写。 (师巡视)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后回答。 使学生对土壤有一初步的认识。 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认识。 指导学生对一种事物怎样去认识。为后面实验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根据现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多种成分构成。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感受到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

七、板书设计:
18.土壤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
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动植物残体等构成的。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