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30 21: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隋朝建立与统一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隋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
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及影响是什么?
隋朝为什么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北朝(439-581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420——589年)




南北对峙

隋朝统一
(1)杨坚建立隋朝(581年)

北周

(2)隋文帝统一全国(589年)
①统一:
②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像
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
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文帝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1)措施: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影响:
隋朝疆域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垦田
粮仓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长安太仓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相关史事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含嘉仓示意图
含嘉仓遗址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
时间
概况
影响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开通大运河的相关信息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①三点:以洛阳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关史事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开通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开通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国力,造成社会矛盾尖锐,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功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1、背景:
(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概况:
隋炀帝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庭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
3、影响:
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为了政治需要而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阅读教材,思考:隋朝为什么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阅读教材,列举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1)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约200万人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乘龙舟到扬州赏花
隋炀帝龙舟船队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朝士兵俑:头戴尖顶兜鍪,身穿明光铠,下身着战裙,脚蹬长靴,坐马披以铠甲。这种重装骑兵,是隋朝军队的主力。隋炀帝进攻高丽时,就动用了这样的骑兵40队。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营建东都洛阳
修运河、下江南
征辽东
隋炀帝的暴政
2、隋末农民大起义:
(1)爆发原因:
(2)起义概况:

(3)起义结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扬州隋炀帝陵墓
隋朝的灭亡
知识拓展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公元610年,由文臣武将率领10000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1、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朝杰出工
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
析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
1.【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6】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杨坚建立(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B
中考真题演练
2.【2019?四川内江中考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B
3.【2019?湖南湘西中考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D
4.【2019?湖南张家界中考6】《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C
5.【2019?江苏苏州中考4】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