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30 07: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高一年级 地理

学习目标
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的城乡景观,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通过本节课学习,提升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地理概念:地域文化、文化景观
城市
乡村
地域文化
定义: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主要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表现形式: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等,具有物质实体)
精神文化(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精神财富)
文化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矿山、雕塑等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房屋建筑景观
村落景观
土地利用景观
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经元朝发展,明清时达到鼎盛。徽州群山环抱,盆地居中,战争鲜有波及。历史上是中原世家避难、志士隐居的世外桃源。后移民不断涌入,人口急剧繁衍,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徽州不堪重负。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没有徽商,就没有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州位置示意图
徽州文化
移民文化、儒商文化
宗族文化、耕读文化
中国画里最美乡村——宏村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黄山西北麓,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人工水系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牛形村落”
牛是农业社会的图腾。从高空鸟瞰宏村,宛如一头卧在青山绿水间的耕牛,这也符合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特征。
月沼——“牛胃”
宏村依牛的形象而建,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解决消防用水
调节气温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结合图片,说出人工水系的特点,分析形成此特点的成因。
宏村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挖水圳,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
“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出清泉。”
——清代胡成浚
水系示意图
中国唯一进宗祠的女性,体现徽州人思想的开放和创新。
结合图片,说出屋顶上方的马头墙有什么实际功用?
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墙头上的马头造型,表情高傲,仿佛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奔向广阔的天空,表现出众马扬蹄气势恢宏的徽派建筑。
防火、防盗。体现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
徽州降水充沛,所有住房是“天井加合院”的徽派建筑,天井的屋顶总是向着自家的院内倾斜。
结合资料,说出天井的建设有什么实际功用?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气候湿润,利于通风;
合院的结构,利于透光;
雨水从四面的房檐流入,聚水。
聚族而居,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的文化特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地和谐;崇尚水文化,聚水即聚福。

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明显。
宅高田低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与乡村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
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西班牙托莱多古城景观
美国亚特兰大城市景观
美国历史较短,重视经济利益,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向外,建筑物高度下降。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受神学思想影响,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外围区。
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中国北京紫禁城
体现皇家的威严、中国人含蓄内向的性格。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体现西方外在开放的文化态度,西方人外向活跃的性格。
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中国北京紫禁城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多亭台楼阁假山,绿植显而不露、忌直求曲。
多喷泉雕塑,绿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
含蓄内向
天人合一
直率敞朗
征服自然
地域文化与城市色彩
成都宽窄巷子外观呈现灰色,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
罗马老城区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代表着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描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空间布局特点,说明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中轴线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

体现了维系亲情、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和谐氛围;思想相对保守。
思考:图中四合院的布局和建筑样式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北京传统四合院格局一般坐北朝南,从外边用墙包围,不开窗子。宅院中部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家庭成员居住有次序。
地域文化对景观的影响是长期的

空中四合院
盘古大观
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的建筑之中,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发展,是未来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
知识结构
地域文化与
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村落景观
房屋建筑景观
土地利用景观
城市的空间布局
建筑风格
城市色彩

应用探究

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哈尼族人依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梯田。哈尼梯田被称为“延续千年的大地雕刻”,201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杰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体系,包括森林、村庄、梯田和水系四个要素。
元阳梯田
哈尼族每一个村庄的上方,都有茂密的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结合下图,说出森林分布在村庄上方的原因。
结合下图,说出哈尼村庄分布的位置,思考村庄分布在此的优势。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哈尼人的村庄建在半山腰。
半山腰不但气候舒适宜人,而且接近森林和水源,又方便到村庄下方的梯田里劳作。
梯田建在村庄下方。原始森林中积蓄了大量的腐烂物质、哈尼人日常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每到栽秧季节,开动山水、这些肥料就会顺沟而下,流进梯田,解决了道路崎岖,运送肥料困难的难题。
结合下图,说出哈尼梯田分布的位置,思考梯田分布在此的优势。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哈尼梯田用水来自高山,从高山顺沟而来的泉水,沿着层层梯田,由上而下顺序灌溉。哈尼人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分水制度。
水的循环往复,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广州市的骑楼出现于20世纪初,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体现了广东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其建筑形式多样,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用来住人。廊道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
2. 广州市骑楼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1. 分析骑楼在广州市广为分布的原因。
应用探究

从东南亚返乡的华侨所建,可抵挡风雨侵袭和阳光照射。
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特色,文化开放程度高,包容性强。
目前,不少城市的居民区、广场等使用“曼哈顿”、“泰晤士”、“维也纳”、“地中海”等外国地名。有些人觉得用了外国地名,品味就高了,商业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课堂拓展
地名承载了各地的地理、历史、文化信息。各地地形、气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因此也会形成不同的地名文化。盲目使用外国地名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断代。
谢谢同学们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