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 年 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 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3.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 的政策。
4.建交原因: 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5.建交主要过程:
(1) 年 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开始走向正常化: 年,美国总统 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 。
(3)正式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 ,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6. 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7.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 政策,坚持在 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8.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 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 的全球治理观,顺应 、 、 、 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拓展 ,加强与 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9.外交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 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0.外交布局: 、 、 。
11.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封锁禁运 包围威胁
4.中国国际地位
5.(1)1971年7月
(2)1972 尼克松 《联合公报》
(3)1979 中国 台湾
6.1972 田中角荣
7.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
8.发展中国家 共商共建共享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多边外交 联合国
9.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0.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属于中国发展国际关系信条的有( )
①平等互信
②包容互鉴
③合作共赢
④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
3.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4.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二:“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具体是指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二组合到一起,请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体现了我们对国际关系的一贯主张,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是在1970—1980年间,共有76个国家建交;因为在这期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两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而选项D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是在1989年,不属于这一阶段,因此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选项D,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题文图片资料,左边两幅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A中“中国主导”的说法错误;B中“民族独立”的概括不全面;C中“制度演进”的概括与图片内容不符;只有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破了中美关系僵局。A项的时间是1950——1953年,B项的时间是1979年,C项的时间是1971年。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3)“历史性的握手”。
(4)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外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解析】(1)根据材料一“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根据材料二““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是指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与材料二组合到一起,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是“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外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