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30 09: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青蛙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体温不恒定 B. 受精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C. 皮肤辅助呼吸 D. 变态发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指的是(  )
A. 蝌蚪鸣叫 B. 雌雄蛙共同鸣叫
C. 雌蛙鸣叫 D. 雄蛙鸣叫
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招人喜爱.但是“小蝌蚪找妈妈”,却找不到.你能说出幼体蝌蚪与成体青蛙的显著区别吗(  )
A. 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 B. 陆生、用肺呼吸、有尾、有四肢
C. 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 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B.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 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 我国特有的扬子鳄是两栖动物
如图是青蛙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B. 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C. ②是蝌蚪,生活在水中
D. ④是成蛙,用鳃呼吸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
B. 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是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
C.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D. 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A. 体外受精 B. 体内受精 C. 水中变态发育 D. 体内发育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的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见下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情况 环境条件特征
3.45亿至2.25亿年 种类多,逐渐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 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
C. 两栖动物发生了巨大变异
D. 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够发达
两栖动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 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以及完成受精过程
B. 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完成
C.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D. 以上答案都对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由此可知大鲵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是
A. 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 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C. 卵生、有性生殖、无变态发育 D. 卵生、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二、探究题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巴拿马树蛙离开了,这意味着一个物种在它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永久落幕。
近年来,全球两栖类动物数量快速下降,甚至灭绝。研究发现,两栖类的一种新发疾病——壶菌病,与此有直接关联。其中,蛙壶菌对蛙类危害最为严重。全球已检测的约1300种两栖类中有近700种感染蛙壶菌,感染比例已超过50%。
蛙壶菌一般在 4~25℃的温度下生长。它主要利用菌丝侵入并生活在两栖动物的角质层中。蛙壶菌的生命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游动孢子利用鞭毛从水中短距离游上蛙的表皮定居;之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囊会产生更多的游动孢子,反复侵染寄主的皮肤。感染了壶菌病的蛙,腹部皮肤变为红色,脚部及其他部份的浅表皮会发生脱落,皮肤出现增厚及细小的溃疡或出血,并出现后肢抽搐、浑身无力,继而死亡。
为什么蛙壶菌容易感染两栖动物?首先,由于两栖动物的卵没有卵壳,无法在空气中维持形态和防止水分蒸发,必须在水中产卵。其次变态期蛙类自身的免疫力会降低。而且随着全身皮肤角质化程度增加,会导致成体蛙大量感染壶菌。同时,蛙类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这一系列生活史特点正好被蛙壶菌所利用。
为什么蛙壶菌会在全球扩散呢?研究发现,蛙壶菌全球扩散的时间恰好是全球贸易高发时期。人的一些活动会带来两栖类的迁移以及蛙壶菌的传播,例如最近入侵马达加斯加的亚洲蟾蜍,就是隐藏在采矿设备中逃避了海关检查导致的。
研究发现,携带紫色色杆菌的两栖动物可以在感染壶菌后存活,可能是因为这类细菌会产生对抗真菌的化合物,阻碍蛙壶菌的生长。实际上,蛙壶菌在自然界仍有着克星:不少微小的生物可以吃掉蛙壶菌的孢子,例如细菌、草履虫等。当水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够高时,蛙壶菌对两栖类的伤害就会比较小。
基于研究,人类积极寻求保护两栖动物的形式,如通过高温灭活环境中的蛙壶菌来杜绝传染;对于野外个体选择迁地保护等,已取得一定成效。
(1)蛙壶菌主要入侵感染蛙的表皮,其过程如下,首先_________在蛙的表皮上定居,之后____________产生更多的孢子反复侵染蛙的皮肤。被寄生的蛙皮肤受损,皮肤的保护和________功能受到影响,继而死亡。
(2)蛙壶菌的菌丝能深入到蛙体内获取有机物,并导致蛙患病,因而蛙壶菌与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3)根据文中对蛙壶菌的描述,推断蛙壶菌的结构特征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类似(?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噬菌体
(4)下列叙述中不是蛙壶菌感染两栖动物原因的是(?? )
A.两栖动物必须在水中产卵?????? B.蛙类变态发育时免疫力会降低
C.蛙类皮肤始终保持湿润?? ??????D.蛙类皮肤裸露,没有角质层
(5)基于目前的研究发现,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蛙壶菌感染两栖动物的是(?? )
A.加强进出口时水生动物的海关检疫 ?????B.保护水源,提高水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C.提取特定细菌产生的化合物制成药品 ???D.大量人工养殖,提高两栖动物的数量
三、识图作答题
青蛙被誉为“田园卫士”,下图表示青蛙的生活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雄蛙的抱对有利于????????????????。
(2)假设青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经图中a过程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3)A是青蛙发育的起点,叫?????。青蛙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4)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中进行,这是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解:在两栖动物无尾类的许多种类的雄性中,使咽壁向外膨出形成膜状的球形囊。这个囊称为鸣囊,由很小的开口与咽头相连,鸣叫时膨胀,起共鸣器的作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能鸣叫,这里的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属于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就是繁殖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解: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蛙逐渐发育成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这种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这样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如图: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栖类动物的特征,动物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栖类动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的方法。
【解答】
A两栖类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祼露,辅助呼吸,变态发育,所以有些种类终生保持幼体形态,可终生生活在水中,例如北美洲特产的穴居蝾螈,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由此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栖类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柱动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扬子鳄的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卵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解:A、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故A正确;
B、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属于变态发育,故B正确;
C、②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故C正确;
D、成体青蛙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解:A、两栖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氧气先溶解在皮肤上的黏液,然后渗透到皮肤内的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液里,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因此,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A叙述正确;
B、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水源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不能完成,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气候变得干燥。B叙述正确;
C、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因此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叙述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青蛙、蟾蜍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D叙述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解:两栖动物的生长季节雌雄蛙有抱对现象,这样可以刺激雌蛙排卵和雄蛙排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所以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卵生,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有关知识。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从表中可以看出,距今大概2.45-2.25亿年,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繁盛。而距今2.25亿年至今,水域逐渐减少,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退,这说明两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里,在水里完成受精。两栖动物的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 ??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两栖动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原因。明确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实践证明,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可见ABC的说法都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即可解答。
【解答】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变态发育,而只有昆虫的发育才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故选项A说法正确。
故选A。
11.【答案】(1)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辅助呼吸
(2)寄生
(3)C?
(4)D?
(5)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殖发育过程、真菌的特征及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熟悉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知道真菌的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生殖方式是答题关键。
【解答】
蛙属两栖动物,其生殖特征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成体皮肤裸露、潮湿,能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作用。蛙壶菌由菌丝构成,属多细胞真菌,寄生在两栖动物的体表,靠孢子繁殖。
(1)蛙壶菌主要入侵感染蛙的表皮,其过程如下,首先游动孢子在蛙的表皮上定居,之后游动孢子囊产生更多的孢子反复侵染蛙的皮肤。被寄生的蛙皮肤受损,皮肤的保护和辅助呼吸功能受到影响,继而死亡。
(2)蛙壶菌的菌丝能深入到蛙体内获取有机物,并导致蛙患病,因而蛙壶菌与蛙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关系。
(3)蛙壶菌由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组成,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并能形成孢子,进行孢子生殖,故与青霉菌最为相似,故选C.
(4)由于两栖动物的卵没有卵壳,无法在空气中维持形态和防止水分蒸发,必须在水中产卵。其次变态期蛙类自身的免疫力会降低。而且随着全身皮肤角质化程度增加,会导致成体蛙大量感染壶菌。同时,蛙类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这一系列生活史特点正好被蛙壶菌所利用,故选D。
(5)文中指出:研究发现,蛙壶菌全球扩散的时间恰好是全球贸易高发时期;当水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够高时,蛙壶菌对两栖类的伤害就会比较小;某些细菌会产生对抗真菌的化合物,阻碍蛙壶菌的生长。故不能有效控制蛙壶菌感染两栖动物的措施是D。
故答案为:
(1)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辅助呼吸
(2)寄生
(3)C??
(4)D??
?(5)D


12.【答案】(1)提高蛙卵的受精率
(2)n
(3)受精卵 ?有性
(4)水
(5)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基因在亲子代的传递、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等,明确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解答关键。
【解答】
(1)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的两栖动物,雌雄蛙的抱对有利于提高蛙卵的受精率。
(2)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图中a是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因青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故经图中a过程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A是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青蛙的生殖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生殖。
(4)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5)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故选C。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