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同步重难点集训】10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年级下册同步重难点集训】10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30 22: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教室黑板用久后有一部分变的光滑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如右图所示。当太阳光从右侧窗户射入时,最有可能因反光看不清光滑处字的位置是(?? )

A.?A同学?????????????????????????????????B.?B同学?????????????????????????????????C.?C同学?????????????????????????????????D.?D同学
2.如图是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3.如图所示为河对岸的树在水中的倒影。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B.?????????C.?????????D.?
4.如图所示为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
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5.妈妈做饭时,小明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筷子斜放在装水的碗里弯折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蛋壳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50N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2019 年央视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节目中演员们的列队整齐有序, 同列中,后一人只能看到前一人,说明该列已成直线。下列词语中 “影”的形成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立竿见“影”??????????????????D.?毕业合“影”
8.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9.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B.?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5cm
C.?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10.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
1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12.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B.??????????C.??????????D.?
13.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A.?绕ON向后转动板E??????????????????????????????????????????????B.?绕ON向后转动板F
C.?反射光线OB绕O点靠近ON?????????????????????????????????D.?入射光线OA绕O点靠近ON
14.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5.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25 cm????????????????????????????????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16.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A.?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B.?司机能看清仪表的信息是由于玻璃对光实现了漫反射
C.?“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挡风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安装
17.有一个点光源 S,放在平面镜 MN 前,若镜 MN 不动,光源 S 以 2m/s 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 S 在镜中的像 S'将(?? )? ?
A.?以速度 4 m/s 沿 SO 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 2 m/s 沿垂直于 SO 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 2 m/s 沿垂直于 SO 方向向下平移???????????D.?以速度 4 m/s 沿 SO 直线方向向左平移S
18.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19.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20.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22.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①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②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
(2)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
23.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

(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凸面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甲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A甲乙侧转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
(3)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乙)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的条件。
2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25.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甲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一束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________。

26.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入射角(度) 折射角(度)
1 15.1 10
2 30.9 20
3 48.6 30
4 48 6 40

(1)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折射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实验时,入射光线是从________(填“玻璃射向空气”或“空气射向玻璃”)
27.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皮肤部位 有触觉的百分率(%)
手臂 50
手掌 85
指尖 100
前臂 75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8.?(1)如图一束光线以与水面成30°角斜射到水面上,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2)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29.根据题目要求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3)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到画出:
①凸透镜的焦点F;②点光源S的位置;③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0.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31.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在晴朗的正午,坐在 A 位置时,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查阅资料发现:“在明亮环境中,当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时, 会使得人的视觉感觉较暗。”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以下模型图。请结合下图, 解释为什么阳光从窗户射到黑板上时,在 A 位置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


四、实验探究题
32.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________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33.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小科同学用相同的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手指放在蜡烛? ________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20cm,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到________cm 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的距离。
(4)请比较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________。
34.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原理。

3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设备名称)。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蜡烛的位置不动,透镜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蜡烛。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___(选填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D不成像)。
(5)我们的眼睛中有类似于凸透镜的结构,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________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36.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他让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光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增大入射角到某一值时,发生了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得知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小明还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i 0° 30° 39° 39°30‘ 40° 50°
折射角r 0° 51° 79° 82° 90°
反射的能量 4.7% 6.8% 36% 47% 100% 100%


( 1)当入射角i≥________时,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__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100%。
3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C
7.【答案】 C 8.【答案】 B 9.【答案】 B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A 13.【答案】 B 14.【答案】 D 15.【答案】 B 16.【答案】 C 17.【答案】 C 18.【答案】 D
19.【答案】 D 20.【答案】 A
二、填空题
21.【答案】 图2;远离
22.【答案】 (1)(2)30
23.【答案】 (1)惯性(2)左(3)大于二倍焦距
24.【答案】 折射;乙
25.【答案】 色散;三棱镜;30°
26.【答案】 (1)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空气射向玻璃
27.【答案】 (1)指尖(2)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敏感性不同
三、解答题
28.【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29.【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30.【答案】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
(2)他喊时到高崖的距离:;
听到声音时离高崖的距离:。
31.【答案】 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在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因此粉笔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比较少,在教室明亮的环境中,人眼感觉字像暗,所以A处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
四、实验探究题
32.【答案】 (1)烛焰和纸筒(小孔)(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4)A
33.【答案】 (1)B(2)90 (3)小于(4)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34.【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物像大小(3)不能(4)不变
(5)正立;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5.【答案】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放大;幻灯机(3)远离(4)向上;C(5)晶状体;A
36.【答案】 (1)40°;a(2)不可能
37.【答案】 (1)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