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习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习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1 16: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分别向含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2.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掉40g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l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g B.2g C.5g D.8g
3.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甲、S乙)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甲;3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在20℃时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S甲=S乙 B.S甲>S乙 C.S甲<S乙 D.无法确定
4.利用粗盐提纯得到氯化钠晶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②①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④②⑤①③
5.在t℃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浓度:X<Y D.t℃时X、Y的溶解度:X<Y
6.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5g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用100mL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C.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为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7.100mL20%的食盐水与200mL20%的食盐水相混合,得到的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5% B.10% C.15% D.20%
8.炎热的夏天,小青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杯底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9.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两溶液仍饱和 B.甲溶液可能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物质溶解时一定放出热量
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11.下列做法中,能够使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  )
A.升高温度到30℃ B.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
C.降低温度到10℃ D.温度不变,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2.为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24.4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经测定A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往滤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生成沉淀?______。
(2)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填化学式)。
(3)该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保留到0.1%)。
(4)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解题过程)
13.实验兴趣小组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剩余的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溶质只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物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写出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3)滤渣的质量为______。
(4)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50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填化学式)。
(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4.实验室中有一种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实验小组同学取20 g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与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
次数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一 40 16
二 40 12
三 40 9
四 40 9

计算:
(1)四次实验中第______次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
(2)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15.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样品11克,全部溶解在50克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克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克。试求:
(1)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6.
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可蒸发多少克水?
(3)将其与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现有一包含有杂质的BaCl2固体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为了研究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列出求解10g滤液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5)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滤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6)样品中BaCl2的含量为______。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答案】
1.??A???????2.??A???????3.??B???????4.??B???????5.??C???????
6.??D???????7.??D???????8.??A???????9.??C???????10.??D???????
11.??A???????
12.??碳酸钠先与过量稀盐酸反应? CaCl2,HCl? 4.6%???????
13.??Na2CO3+CaCl2═CaCO3↓+2NaCl?? 10g? NaCl、HCl、CaCl2? 7.8%???????
14.??三、四? 55%???????
15.??4.4g???????
16.??
解:(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则100g×10%+x=(100g+x)×20%,解得x=12.5g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100g×10%=(100g-y)×20%,解得y=50g (3)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 则100g×10%+z×25%=(100g+z)×20%,解得z=200g 故答案为:(1)12.5;(2)50;(3)200。
???????
17.??BaCl2+2AgNO3=2AgCl↓+Ba(NO3)2?? 3.4%? 20.8%? 质量变大? 10.4g???????
【解析】
1.??
解:由于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MgCO3+H2SO4=MgSO4+H2O+CO2↑,
???????????? 98???120?????????????? 98??? 120???????????????? 98?? 120??????????????98?? 120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这四种物质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是相等的,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再就是溶液中的溶剂除了稀硫酸中本身含有的水外,只有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时没再生成新的水,也就是它们生成的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
故选:A。
首先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四种物质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中溶剂或溶液的质量的大小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本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2.??
解: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掉40g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l0%,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则 x=50g
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1g。
故选:A。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解:根据题意,我们知道10℃时甲的溶解度为5g×5═25g,在3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为20%,即80g水中溶解了20克溶质,那么在100g水中能溶解25g溶质,故可以求出在30℃时乙的溶解度为25g,所以在10℃时甲的溶解度和30℃时乙的溶解度相等,而甲乙的溶解度都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20℃时甲的溶解度要大于25g,而乙的溶解度要小于25g,所以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S甲>S乙,与B一致。
故选:B。
溶解度是在温度相同时衡量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大小的,根据题目中甲乙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题中的条件,来判断20℃甲和乙的溶解度的大小,如果30℃的乙比10℃的甲的溶解度大,则难以比较其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若30℃的乙比10℃的甲的溶解度小,或是相等则可以判断20℃时夹带溶解度要大于一点溶解度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
知道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一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同时知道某物质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4.??
解: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操作排序为:④②①⑤③;
故选:B。
根据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A、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A错误;
B、t℃时,X、Y的溶解度未知,故不能确定两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B错误;
C、X溶液的浓度为25%,Y溶液的浓度为37.5%,溶液的浓度:X<Y,C正确;
D、t℃时,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能确定,D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质不一定是固体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C、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需注意溶液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
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为防止腐蚀托盘,应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故A选项说法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则会导致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所量的值,溶剂的质量偏大,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不能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故C选项说法错误。
D、为加快固体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各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如果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含有相同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介于两个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之间,如果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溶质种类也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D。
根据两种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本题.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两种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就介于二者之间.
8.??
解:
在在整个变化过程中a在4℃时,因存在不溶的晶体所以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放置室温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说明未溶解的蔗糖再次溶于水,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但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变成b,由4℃变到20℃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也就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选:A。
4℃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的溶液a,因为蔗糖未全部溶解,所以a在4℃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放置室温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说明未溶解的蔗糖再次溶于水,所以溶液A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的质量分数,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室温下溶液B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此题是对溶液变化的状态的考核,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溶液的各步的变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分清溶液是否在变化后处于饱和状态,是一道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综合题
9.??
解: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但是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不是可能饱和,错误;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晶体析出,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D、由题意无法比较降温甲乙两溶液的质量溶液,错误;
故选:C。
由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降温时甲析出晶体,乙无晶体析出.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解: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形成不是溶液是乳浊液,故错误;
B、物质溶解时不一定放出热量,有的吸热,故错误;
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这与温度和是否是同一物质有关,故错误;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溶解时不一定放出热量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分析;
D、根据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
解:A、升高温度到3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改变,正确;
B、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则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降低温度到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温度不变,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则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改变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是改变水的质量或改变氢氧化钙的质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
解:(1)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反应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当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要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毕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多余的盐酸,所以含有的溶质有CaCl2,HCl;
(3)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
(4)设A点处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y,
由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 可知,
??Na2CO3~2NaCl,
???? 106??????? ?117
300g×10.6%?? ?y
y=35.1g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 106????????????????? 100
200g×10.6%?????????? x

x=20g
设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06???????????????????????????????? ?44
100g×10.6%?????????????????????????? z
z=4.4g
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
答: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
故答案为:(1)碳酸钠先与过量稀盐酸反应;
(2)CaCl2,HCl;
(3)4.6%;
(4)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0%。
(1)盐酸过量,当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毕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多余的盐酸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A点处溶液中溶质氯化钠中的钠元素完全来自于碳酸钠中的钠元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钠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3.??
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设溶液中氯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g-195.6g=4.4g,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06????????? 73??? ?117??????????? ?44
??? z??????????? x??????? y????????????? 4.4g
x=7.3g,
y=11.7g,
z=10.6g,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并且溶液反应后总量减少,说明滤液中含有盐酸,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有固体生成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m,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10.6g?????????m?????????????????????? n
m=10g
n=11.7g
所以滤渣的质量为10g;
(4)加入100g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80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HCl、CaCl2;
(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
故答案为:(1)Na2CO3+CaCl2═CaCO3↓+2NaCl;
(2);
(3)10g;
(4)NaCl、HCl、CaCl2;
(5)7.8%。
(1)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
(3)根据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进行计算;
(4)根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的质量等知识。
14.??
解:(1)随着稀硫酸量的增加,混合物中氧化铜不断减少,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不断减小,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为铜不能继续与硫酸反应其质量不再改变;有实验数据可知,第一、二次加入40g稀硫酸,固体减少4g,第三次只减少了3g,说明第三次、第四次实验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
(2)由实验数据可知,此时所剩余固体全部为铜不再与所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固体质量不变,固体质量仍为9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20g-9g=11g;
故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55%;
(3)根据实验数据,前两次实验中每加入40g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减少4g,说明这三次实验时所加稀硫酸完全反应,每次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4g;
设第一次实验所加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 80???? ?98
? 4g????? ?x
解之得x=4.9g。
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3%
答: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3%。
故答案为:(1)三、四;
(2)55%;
(3)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3%。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因此随稀硫酸的加入固体质量减少的量为氧化铜的质量;待固体物质反应完全后,所剩余固体的质量即为混合物中不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第三次加入硫酸氧化铜已完全反应,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第四次所加入的稀硫酸并没和固体物质发生反应,即固体中氧化铜已完全反应,所剩余固体全部为铜;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计算所加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硫酸的质量,利用此时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与溶液质量比求得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固体混合物与所加稀硫酸反应情况,分析剩余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由实验数据中固体质量的改变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参加反应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使用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硫酸质量,求得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5.??
解:(1)依题意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11g+50g+64.4g-121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64.4g×x?????????????????? ?4.4g
x≈11.3%
答: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3%。
答案为:(1)4.4g;(3)11.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反应前的纯碱、水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数据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

(1)根据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继续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和等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列式解答;
(2)根据溶液在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等式解答;
(3)根据两份溶液在混合时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解答。本题考查了三种增大溶液质量分数的方法及其计算,学生需要明确不同方法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明确溶质的关系来解答。
17.??
解:发生的反应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0g溶液和100g硝酸银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差就是因为生成了难溶性氯化银,所以可以求算氯化银的质量10g+100g-107.13g=2.87g
设10g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为x,100g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为y,生成的硝酸钡的质量为z。
BaCl2+2AgNO3=2AgCl↓+Ba(NO3)2.、
208?????? 340??????? 287?????????? 261
x???????????? y???????? 2.87g???????? z
x=2.08g
y=3.4g
z=2.61g
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34%。
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其质量分数和取出的10g溶液的相同(溶液具有均一性),其质量分数为20.8%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滤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溶质是由氯化钡变为硝酸钡,根据两者在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08和261),可知,溶质的质量在增加。
设样品中的氯化钡的质量为a。
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混合物物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8%
为计算方便,则水的质量分数为1-20.8%=79.2%
则79.2%
a=10.4g
答:(1)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
(2)列出求解10g滤液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
(3)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4%;
(4)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8%;
(5)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滤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是 质量变大;
(6)样品中BaCl2的含量为 1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0g溶液和100g硝酸银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差就是因为生成了难溶性氯化银,所以可以求算氯化银的质量,根据氯化银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钡、硝酸银、硝酸钡。本题需要求算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的,硝酸银的质量,反应后溶质的质量。所以应该整体考虑后一起求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