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7.壶口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02
03
01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导入新课
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上游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龙槽壶口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课堂小结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共16张PPT)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02
03
01
教学目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请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2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导入新课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知识链接
新知讲解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作者简介
新知讲解
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
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初步感知
新知讲解
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合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新知讲解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雨季
新知讲解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旱季
新知讲解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拓展提高
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拓展提高
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拓展提高
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