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1.关于乙烯、乙醇和乙酸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酒中含有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
B.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乙烯、乙醇和乙酸三种分子中都含有甲基
D.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可以被氧化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成乙酸
解析: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取代)反应,B错误;乙烯中无甲基,C错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醇,D错误。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B.甲烷、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酸和乙酸乙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相同,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聚乙烯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A项错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错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均为取代反应,C项正确;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虽然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即(C6H10O5)n,但n值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答案:C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干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B.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C.乙烷、乙醇、乙酸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D.蛋白质中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
解析:汽油、煤油和柴油是由石油分馏得到的,A项错误;聚乙烯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B项错误;乙烷不能与Na反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和乙酸分子中的羧基均能够与Na反应产生氢气,C项错误。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将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B.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C.蔗糖和淀粉在稀硫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产物相同
D.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不必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解析:裂化的目的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A错;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最终水解只得到葡萄糖,C错;食用油脂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大、肥胖等,不利于健康,D项错误。
答案:B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解析:将乙醇与浓硫酸、乙酸混合加热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C4H10只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则不能,故D正确。
答案: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聚乙烯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煤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都生成葡萄糖
解析:A项中苯与液溴反应和乙酸乙酯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正确;B项中聚乙烯和乙烯的分子式不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中煤干馏的产物是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不是煤油,错误;D项中蛋白质水解生成α氨基酸,而不是葡萄糖,错误。
答案: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解析:运用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A项,糖类化合物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所含官能团并不一定相同;B项,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C项,油脂的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D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
答案:B
8.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Cu(OH)2加热、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
A.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解析: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后渗透到袋外水中,而淀粉酶属于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变性显黄色。
答案:B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解析:反应物混合的顺序为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故A不正确。
答案:A
10.(2017·台州质检)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B 乙醇(水) 生石灰 分液
C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解析:A.甲烷中混有杂质乙烯,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乙烯被氧化为CO2,仍然存在杂质,错误。B.乙醇中混有水,加入生石灰,水反应变为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于乙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C.乙醇中混有乙酸,若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乙酸发生反应变为乙酸钠,但是乙醇能够溶于该溶液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D.乙酸乙酯混有杂质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杂质发生反应变为容易溶于水的物质,而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分层,因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正确。
答案:D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然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也是混合物
B.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二者均有两性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水解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但其中的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故D错;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二者均有两性,故C正确。
答案:C
12.能一次区分CH3CH2OH、CH3COOH、和CCl4四种物质的试剂是( )
A.H2O B.NaOH溶液
C.盐酸 D.石蕊试液
答案:D
1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分子式为C4H10O的醇有3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
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三种溶液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C项错误;常温下,乙酸能够使新制氢氧化铜溶解,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醇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D项正确。
答案:D
14.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分子式为C4H6O5
B.苹果酸含有两种官能团
C.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1 mol苹果酸与足量Na反应可生成1 mol H2
解析:A项根据结构简式得分子式;B项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分别为羟基和羧基;C项,含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羧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项,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钠反应,根据H原子守恒,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应生成1.5 mol H2。
答案:D
15.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以香叶醇键线式为载体,理解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规律,分析判断官能团的种类及其所决定物质的特征性质和应用。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红色褪去;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16.(2017·济南诊断)“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可以在引发剂作用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
C.丙物质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乙、丙三种物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甲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乙物质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1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 H2,B项正确;丙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乙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答案:D
17.化合物X(分子式为C2H6O)具有如下性质:X+Na―→慢慢产生气泡;X+乙酸―→有香味的产物Y。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X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B.香味产物Y的分子式为C4H10O3
C.X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得
D.X、Y和乙酸均能与烧碱反应
解析:由题意知,化合物X(分子式为C2H6O)是乙醇,Y是乙酸乙酯。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A不正确;有香味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其分子式为C4H8O2,B不正确;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正确;乙醇与氢氧化钠不反应,D不正确。
答案:C
18.有机物X、Y、M(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B.Y可发生加成反应
C.由Y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解析:分析题述转化关系,可确定X为葡萄糖,Y为乙醇,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19.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8 B.116
C.158 D.278
解析: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有机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求解。
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发生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HO—RCH3COOR+H2O
Mr Mr+60-18
(10-1.3)g 11.85 g
=,解得Mr=116。
答案:B
20.(2017·安庆质检)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食醋浸泡水垢 产生无色气体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碘酒滴到土豆片上 土豆片变蓝 淀粉遇碘元素变蓝
D 新制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解析: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入食醋后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气体是CO2,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说法正确;B.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乙醇氧化,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故说法正确;C.碘酒含有碘单质,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不是碘元素,故说法错误;D.葡萄糖是多羟基醛,能被弱氧化剂新制氢氧化铜氧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故说法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