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李师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B.?抗美援朝时????????????????C.?土地改革时????????????????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朱德
4.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无缝钢管,时值(?? )
A.?改革开放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5.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 )
A.?1953~1957年???????????????B.?1958~1965年???????????????C.?1966~1976年???????????????D.?1977~1978年
8.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9.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实施“一五”计划?????????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
A.?这部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B.?这部宪法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C.?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这部宪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1.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建设成就。下列内容属于 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有(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
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确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D.?公布了“一五”计划
13.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
14.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15.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低劣,重工业基础薄弱,不能独立自存,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长期的战争?????????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C.?国民政府的搜刮?????????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
1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 ②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③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我国继《共同纲领》之后的又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17.“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 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 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制造、大型发电设备生产。”材料中的“火红的年代”是指(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8.下面是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下列对话中唯一正确的是(??? )
A.?西藏人说,一直到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爸爸亲眼目睹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是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
1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发展交通运输业????????????B.?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优先发展轻工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
20.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60分)
1.下面是小丽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 图二????
图一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分)
(2)图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书影,它的性质是什么?它规定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6分)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7年建成的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什么?(4分)
(2)1954年颁布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6分)
(3)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分别是什么?(5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请回答:
(1)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4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直接得出怎样的信息?(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该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列举两例)(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保证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4分)
(4)新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
一、1—20 ADBCD BAACB DACCD CACDA
二、
1.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1)武汉长江大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武汉和包头。
3. (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措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进行工业化建设(或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调整生产关系)。
4. (1)工业落后。
(2)工业化.一五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和川藏、新藏、青藏三条入藏公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