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测试习题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cuì)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ò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描测,估计
4.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再而衰,三而竭 足肤皲裂而不知
C.公将鼓之 登轼而望之
D.望其旗靡 被其辙乱
二、能力提升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急于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9.下列关于儒家经典著作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②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
③必以信 信:____________
④必以情断之 之:____________
⑤智虽弗及 及: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则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甲】文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国最终在长勺之战中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其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提升
11.【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下面的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处是( )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A)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爸扫墓。(B)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拦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劝导员。请把你们带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C)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D)叔叔温和地回答:“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哀思,又能保护环境。”
12.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表达与交流·书面表达]【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传承·文化积累]【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上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B
解析:“遂”应读suì。
2.B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A
解析:“福”的意思是“赐福,保佑”。
4.D
解析:D项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都是“跟随”之意
5.C
解析:C项与“忠之属也”中的“属”都是“类”的意思。
6.D
解析:D项中两个“其”,都是“他们的”意思。
二、能力提升
7.(1)小惠未遍
(2)一鼓作气
(3)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4)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D
解析:“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
9.A
解析:《诗经》中的“风”是当时各地的民间歌谣;“颂”才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10.(1)①参与②遍及、普遍③实情④代指“狱”(诉讼事件)⑤到,达到
(2)①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这(样)就可以了。
(3)对话(或语言)衬托(或对比)
(4)①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取意见;②曹刿勇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
【乙文文言文大意】
长勺之战,曹刿问鲁庄公(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它。”(曹刿)回答说:“这(样)就可以了。如能衷心地为百姓利益考虑,智力即使有所不够,也必定能达到目的。”
三、素养提升
11.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可以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分析几处句子,可知C处表达不得体。
12.(1)示例: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中华儿女,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2)示例: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
(3)示例:①多艺多才有担当 ②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