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一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30 22: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知识点1.泡菜制作过程及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知识点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1.制作原理
(1)乳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
;常见种类 和 ,
常用于生产酸奶。
泡菜的制作过程及乳酸菌的发酵原理
异养厌氧型
乳酸链球菌
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
无氧
乳酸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
道内
2.制作过程
(1)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 。
(2)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 的比例配制, 备用。
(3)腌制的条件
注意控制腌制的 、 和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 ,腌制时间 ,容易造成 ,亚硝酸盐含量 。
(4)一般腌制 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
条状或片状
4∶1
煮沸冷却
时间
温度
食盐用量
不足10%
过短
细菌大量繁殖
大量增加
10 d
[思维激活1] 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泡菜制作过程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为菌种提供厌氧环境?
提示 盐水没过全部菜料、泡菜坛水槽中注满水均可为乳酸菌营造厌氧环境。
1.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流程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发酵
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
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发酵
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
后期 减少(乳酸积累,pH下降,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
特别提示 (1)泡菜腌制及质量检测指标:成功的关键是营造无氧环境。检测指标有乳酸的含量、泡菜的色泽和风味,在初期发酵的末期和中期发酵阶段,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4%~0.8%,风味品质最好,因此,常把这个阶段作为泡菜的成熟期。
(2)蔬菜中的硝酸盐容易被滋生的硝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食用后导致红细胞内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巩固1】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解析 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若食盐量不足,也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 B
1.亚硝酸盐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 (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总量达到 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 时,会引起死亡。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 ,后者具有 作用。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不会
0.3~0.5 g
3 g
亚硝胺
致癌、致畸、致突变
2.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食品类别 肉制品 酱腌菜 婴儿奶粉
亚硝酸盐的
残留量/(mg·kg-1) <30 <20 <2
[思维激活2] 现有红萝卜和白萝卜,你认为哪一种更适合用做“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的材料?为什么?
提示 白萝卜;为了避免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产生干扰。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在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发生 反应后,与 结合形成 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 进行 比较,可以大致 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测定操作: →制备 →制备样品处理液→ 。
盐酸酸化
对氨基苯磺酸
重氮化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玫瑰红
标准液
目测
估算
配制溶液
标准显色液
比色
2.测定步骤(过程了解,所加试剂重点记忆)
【巩固2】 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先与对氨基苯磺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在此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答案 D
【例1】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由于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泡菜的制作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乳酸菌发酵原理的掌握。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有氧时它的发酵过程受到抑制,氧气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这时需氧型微生物分解泡菜的有机物而使泡菜腐烂。
答案 B
[思维深化]泡菜制作的关键:
泡菜制作三关键——容器、盐水、调料。要泡制色香味形俱佳、营养卫生的泡菜,应掌握原料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装坛等技术。
(1)制备泡菜的容器应选择火候好,釉质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钢音清脆的泡菜坛子。
(2)泡菜盐水的配制对泡菜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选择含矿质较多的井水和泉水配制泡菜盐水,能保持泡菜成品的脆性。食盐宜用品质良好,含苦味物质极少者为佳。食盐用量一定要适宜。
(3)调料是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不同的香辛料配制的调料,可泡制出不同风味的泡菜。
【例2】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质量浓度为4 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
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
C.质量浓度为5 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弱碱性环境
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呈酸性,为保证其稳定性,应低温密闭保存;亚硝酸钠标准液配制过程中应加入NH4Cl缓冲液,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免形成亚硝酸挥发;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使滤液中色素脱色,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答案 D
[温馨提示] (1)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不同,呈现的颜色深浅不一:溶液浓度高,颜色深些;浓度低,颜色浅些。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准确性高的关键是标准显色液的配制。
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案 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易多吃腌制蔬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蔬菜中硝酸盐变化过程的理解,并且能够应用这一变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答案 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解析 传统的发酵过程对杂菌的控制并不严格,发酵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的活动会影响发酵的过程或结果。
答案 形成白膜是由于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