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一号??????????????????????????B.?东方红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七号
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中写道:“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撒播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里提到的“他”是( ??)
A.?钱学森????????????????????????????????B.?袁隆平????????????????????????????????C.?王淦昌????????????????????????????????D.?李四光
3.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后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2019年奖励800万元)。屠呦呦获此奖项的科技贡献是( ? )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B.?研制“两弹一星 ”??????????C.?突破纳米技术瓶颈??????????D.?研制成功青蒿素
5.中国航天科技在21世纪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下列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进入世界霸主行列??????????????????????????????????????????????D.?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8.某市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展,下列备选方案中最恰当的是(??? )
A.?“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神州六号”????B.?《教师法》、“863”计划、“希望工程”
C.?“东方魔稻”、“三峡工程”、“211”工程?????D.?“两弹一星”、《青春之歌》、“985”工程
9.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黄旭华被称为“国核潜艇之父”。他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黄旭华曾讲过:“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此生无悔!”这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 )
A.?忠于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B.?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
C.?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D.?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B.?食物匮乏单调??????????????????C.?自驾出游流行??????????????????D.?上网淘宝购物
1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13.潍坊风筝驰名中外。以下描写风筝的诗句是( ? ? )
①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②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才乘一线凭飞去,便有愚儿仰面看??????④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它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青藏公路???????????????????????????B.?川藏公路???????????????????????????C.?新藏公路???????????????????????????D.?青藏铁路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不断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16.“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
17.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上网里聊天、发E—mai1成为人们比便捷的通信方式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火柴、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19.过去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健康食品,这反映了(?? )
A.?用来充饥、解决“吃饱”问题?????????????????????????????B.?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体验艰苦生活,忆苦思甜????????????????????????????????????D.?环境污染严重,讲究科学卫生
20.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a)的取消以及后来图(b)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60分)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1)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根据材料指出我国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5分)
(2)请列举两项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令人瞩目的成就。(4分)
(3)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6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5分)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5分)
3.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
4.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 (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 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小说《子夜》
材料二: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三: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1)材料一中,吴老太爷见到了哪些新鲜事物?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5分)
答案
一、1—20 BBDDD CCABA BBBDA ADCBD
二、1. (1)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
(2)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进行导弹试验。
(3)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创举。
2. (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3. (1)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提倡文明等;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4. (1)旗袍(或汽车、电灯、摩天大楼);说明:旧势力难以接受新事物。(言之有理即可)
(2)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3)变化:从贫穷到富裕。(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