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材料解读:旧中国的外交形象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以上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外交具有怎样的特征?【反思历史】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不独立不平等不自主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是什么?独立自主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新中国应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10《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请思考:图中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严峻形势
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禁运封锁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敌视态度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新中国外交环境友好态度建国第一年外交成绩如何?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7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影响: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观察表格:1949-1951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周边国家和比较中立的北欧国家。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关系 前提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自主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世界上一切国家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关系 前提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自主学习(一)以和平共处原则影响世界【思考】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日内瓦会议
思考:中国代表团是带着怎样的目的“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他为日内瓦会议带来的“超乎想象的精彩”是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1、目的:
2、超乎想象的精彩:
3、特点: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独立的里程碑。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巩固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亚非国际会议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情景再现—万隆会议发言代表国
伊拉克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锡兰代表: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如何应对?思考:
我们会采取哪种方式?求
同
存
异历史遭遇相同:
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1.发展国家经济 2.维护民族独立
3.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作用: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会议本来是什么航向和平、独立、发展经济偏离的航向指什么攻击中国为什么重回航向“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万隆精神
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世界的中心。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了哪些贡献?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参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欣赏“派克”的来历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