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6.茎的组成 首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6.茎的组成 首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01 07: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植物的叶和茎
6.茎的组成
1教学目标
1、知道茎的共同特征是: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叶腋有芽;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等能力;
3、通过指认不同生长方式的茎,感受茎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茎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应用茎的共同特征,指认完整的、不同生长方式的茎,感受茎的多样性。
3学情分析
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一株完整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而且已经对植物的种子、根和叶进行了探究,针对这三个器官能指认、知结构、知功能,同时对其多样性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已有知识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助于本课的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其观察能力还具有以下特点: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准确,关注宏观却忽略细节;由此导致观察不够全面。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四年级学生年龄较低,好奇心强,认知水平处于形象感知阶段,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
鉴于此,我对我校四(3)班37名学生进行了前测:“根据自己的经验在5种植物的图片上用彩笔描出认为是茎的部分。”结果如下:全班无一人完全正确,其中1人认为植物的茎是刚出土的一小段主干;其余37人存在不完整和不正确(描了叶柄)两个问题。
具体数据如下:
植物 狗尾草 桃树 绿萝 牵牛花 爬山虎
不正确 0 0 27 21 0
不完整 13 37 9 3 37
完全正确 24 0 1 13 0
统计图表如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前测导入
(出示一片植物的叶)
提问:“老师手里的这片植物的叶有几部分组成?”
出示前测照片,观察错误在哪?
(分析:混淆了茎与叶柄)
意图:承上启下,通过复习叶的组成,
纠正前测中将叶柄划入茎的错误,引出主题。
聚焦话题: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
必须搞清楚植物的茎具有什么特征?
活动2【活动】“叶子还原”
(出示分组材料)为了弄清楚茎的特征,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这些植物的叶着生在植物的哪个位置?”
“你们能把它还原到原来生长的位置吗?”
1、分小组活动,每组一种植物,材料的选择来源于学生的前测——公认是茎的部分。
预设:还原有偏差,加以引导,在展示互评中请其他同学帮助改正。
2、
展示交流
各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生生互评,纠正偏差。
教师引导,适时追问:如果继续还原第3片叶子,你会把它放在哪?第4片、第5片叶子呢?
过渡:同学们“还原”的非常好,看来茎上长叶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观察的重点引向长叶的部位,为后面的观察记录奠定基础,避免观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稳定、不准确和不全面。
活动3【活动】观察记录
1、观察并记录茎上长叶的部位
预设1:只记录一个或两个“节”。
引导措施:这段茎上有几个长叶的位置。
预设2:叶、芽的生长位置记录的不准确。
引导措施:再仔细观察它们生长位置,谁在左谁在右,谁在谁中间。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要求学生观察到位,记录准确,描述真实。
2、展示交流:
这个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各小组的观察记录单依次通过实物投影设备进行展示、汇报;在小组代表汇报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点评;在小组代表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和适当补充学生的记录;
例如:长叶的位置有几个?与不长叶的位置相比有什么不同?
长叶的位置还长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植物的茎、叶和小鼓包(或小芽)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引导策略:由扶到放,
规范而有效地指导第一组的汇报,教师的追问和批示要及时,起到示范作用。其他小组汇报时有意识的与前面的小组记录进行比较。有意识地追问:“相同之处是什么?
在“放”的时候告诉学生,它们的科学名称是“节、芽”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用老师给的名词、用简捷的语言进行汇报和比较。
意图:培养表达与倾听的习惯,训练比较分析的能力。
3、归纳概括:
提问: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你发现了哪些相同之处?
茎上长叶的部位比较粗,称之为“节”,我们不难发现,在植物的茎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节,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因此我们可以说“茎上有节”(板书)。
植物的叶正好长在节上,我们可以说“节上有叶”(板书)。
节上还有一个小鼓包,这是植物的“芽”,芽正好长在叶与茎的中间(举起手臂,比喻说明腋窝在哪里),简单的说就是“叶腋有芽”(板书)
这些相同之处称为茎的共同特征。
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多种的茎,与学生已有经验发生重构,建立新的概念。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概况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谈话过度: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测试(出示前测照片),同学们描绘的对不对呢?让我们用茎的共同特征来检验一下:
活动4【活动】指认多样的茎
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离开座位进行观察、指认
(2)小组成员边交流边由一名同学手持教鞭指出植物的茎,达成共识后阅读相关资料。
(3)结合你的观察、指认和相关资料,想一想这些植物的茎是怎样生长的?
策略:为每种植物配备相关资料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茎的生长方式。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汇报:边指认完整的茎,并说说是怎样生长的?
归纳:茎的生长方式各不相同:有直立生长的直立茎、有缠绕在其他物体身上生长的缠绕茎、有用生有像小手一样的吸盘或卷须攀爬着生长的攀缘茎、还有干脆就趴在地上匍匐生长的匍匐茎。
意图:继续发挥典型材料的作用,通过观察、比较、指认等手段来突破难点,从而指认出不同生长方式的茎,体会茎的多样性。
活动5【测试】回顾本课
1、茎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课前的检测中,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针对前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